常麗紅 畢宇珠 常曉紅 常浩
摘要:村鎮規劃課程是規劃專業的必修課,也是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的重點課程之一,目前存在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互分離、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針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以及思路研究,對不同專業村鎮規劃課程要求開始分析,通過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的創新,以及案例教學和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探索,將理論學習與動手操作相結合,從而優化該課程教學,有助于培養具有創新、實踐型人才。
關鍵詞:村鎮規劃;教學方法;教學思路;課堂組織
村鎮規劃指導著村鎮建設的依據,我國現有五百多萬村莊,分布南北方各處,各村莊的發展現狀均不同,村鎮規劃對于村鎮的建設、布局進行計劃,以便更好的發展村鎮建設。“村鎮規劃”課程涵蓋農、林、建筑等院校本科專業主要課程,隨著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改革,村鎮規劃課程的開設在相關專業的培養計劃逐步增加,在課程教學、教學質量以及實訓中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一、不同專業對“村鎮規劃”課程的教學要求
“村鎮規劃”課程是一門交叉學科課程[1],內容涵蓋農業、景觀、建筑等規劃設計,主要培養對于村鎮的發展、項目前期調研內容、規劃內容以及管理等內容,該課程一般在大三或大四進行,前期需對村鎮治理、規劃制圖等課程有一定的理論及實踐基礎。所學專業不同,在對《村鎮規劃》的課程教材選擇也不同,建筑、規劃專業學生需要對繪畫、制圖等有一定的基礎,多采用偏重規劃內容、總體規劃編制、規劃布局、工程規劃等,除理論學習外多注重學生規劃理念、設計思維的培養,提高動手規劃設計能力;而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學生更多偏向對村鎮規劃的基本原則、專項規劃以及對鄉村治理和管理工作,注重培養學生從宏觀中分析村鎮、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戰略以及管理措施。
二、教學中《村鎮規劃》課程常見現狀
就業過程中市場對多學科、綜合性的需求逐漸增長,由一技之長轉變為博學人才的需求,而目前“村鎮規劃”課程較多側重繪圖的實操練習或理論講解,在對課程結束的考核中一般采取繪制套圖或書寫規劃文本,將理論、文本書寫與制圖規劃設計相互孤立,得不到均衡全面的發展,主要原因在于:1)過度強調動手能力,較長的繪圖學時從而缺乏理論學習、及規劃文本的寫作時間;2)考核指標為規劃文本的寫作,導致學生忽視規劃設計的本質,方案制定中常出現顯著的問題。
面對多學科的專業背景,村鎮規劃的人才培養在滿足規劃設計的基礎上還涉及經濟、管理、行政和法律等,故“村鎮規劃”課程需要對項目的前期進行調研、戰略規劃、村鎮管理、文本圖紙書寫繪制等,要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針對以上現狀在教學中應用新方法,探討適宜的教學方法。
三、課程教學新思路
(一)教學方法的創新。
目前“村鎮規劃”課程較多采取被動式的講授教學,學生參與度較低,且上課低頭率相對過高,可將被動的講授教學與探究式教學相結合。“村鎮規劃”是對村鎮現狀問題的挖掘從而制定一定的戰略、計劃進行規劃,故在對該課程講授時打破工科學生注重設計,農、經學科重理論的現狀,依據教材教師可根據目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引導等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參與項目案例等內容,引導學生了解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歷程以及新農村建設、社會經濟發展,繼而上升至文本、圖紙的深入內容。
(二)課堂組織的新方法。
“村鎮規劃”課程除講授式教學,在課堂上可利用前期布置的練習、調研等事宜讓學生講述,通過他們的視角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一些建議,可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同時探討式的課堂教授比被動式的講授學生更容易接受。
(三)案例教學的新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經常被引入課堂之中,案例選取是否得當是良好教學的關鍵[2]。“村鎮規劃”課程更多是通過對案例的背景探析、實地場地的切身了解等,對校區近處的實地進行踏勘、走訪調研,然后將現場的照片、收集的圖紙、影像資料等作為案例結合教材更為直觀的感受進行講解,同時在實地中也可安排實地的穿插講解。通過對學生群體的教室與室外授課的調研發現,80%以上學生希望走出教室,到實地去感知村莊和集鎮的地理位置、村莊現狀以及規劃圖紙,下到基層、走入農村[3],主動的收集資料或對村民調研的基層走訪引導出對村鎮的規劃實施方案。
(四)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探索。
課程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目前“村鎮規劃”課程因考試場地、時間等因素受限多以理論考核為主,學生逐漸偏重理論學習:規劃理論、原則等知識等,但步入社會常面臨動手能力較差的現象,人才培養缺乏個性,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納入設計調研問卷、方案規劃、匯報等多元化考核方案,學生觀察視角、學識背景等不同,對事物現狀挖掘有所不同,例如學生在村鎮規劃中側重各有不同:環境治理、制度管理、建筑布局、農業發展等,故學生在規劃設計中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索問題的習慣,達到全面能力的綜合考核。同時在考核結果的評定中可穿插學生自評、互評,幫助學生多角度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有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促進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四、結束語
教學思維的創新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村鎮規劃”課程在教學方法、課堂組織和多元化考核等方面的提升,有助于將教材與實際規劃案例相結合,提高課堂和實踐教學質量,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能力以及學生與教師間的溝通能力,學生相互之間的團結合作,使得學生在理論、繪圖等多方面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時慧娜.淺談高校村鎮規劃課程教學的主要問題及優化方案[J],大學教育,2013(08):58-59.
[2]曹征.村鎮規劃課程案例教學淺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0):41-42.
[3]趙宇.面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的村鎮規劃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8):122.
主要作者簡介:
1.常麗紅,第一作者,北京農學院農村區域發展專業講師,研究方向村鎮規劃、歷史建筑保護。
2.畢宇珠,通訊作者,北京農學院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副教授,區域經濟規劃教學團隊負責人,研究方向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