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玲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推出,在小學階段注重的不再只是知識的學習,更要重視在教學階段中德育工作的開展。小學時期是學生素質和三觀養成的一個關鍵時期,所以小學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人物,首先就要建設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然后通過情景班會的召開,讓學生在生活中都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后要緊抓心理健康教育,讓每個小學生都有健康的心理環境,能夠快樂成長。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有效性;德育
小學是進行道德教育的啟蒙階段,在對其進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作為學生在學校中接觸最多,同時身兼數職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班主任的積極推動。堅持“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重視素質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創新德育教育手段,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是小學班主任的重要職責之一。
一、制定科學的德育目標
在進行德育之前,首先需要明確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只有在德育目標確定的情況下, 才能以德育目標為基準,采取各種手段和措施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進而實現德育目標。德育工作對小學生來說,具有糾正錯誤、規范行為、正面引導的重要作用,而要有效實現德育工作的這些職能,就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德育目標。在進行德育目標的制定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第一,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整體情況,了解小學生的道德現狀;第二,制定符合小學生認知特征的德育目標,并就德育目標的實現做出具體的規劃。在進行德育目標制定時,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實行分層德育教學,使道德教育可以更有針對性。
二、教師以身作則,滲透德育
學生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向師性, 對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引得學生模仿,尤其是與學生接觸更多的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教導工作中,一定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規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尊重、關心和愛護學生,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班主任需要以自身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教學風格影響、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得到正面的導向。班主任的穿著打扮要樸素大方,要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和交流,在進行教學時,語言表述需清晰、準確,進行板書時需注意筆畫和字跡的公整性。班主任應通過自己日常的良好品格對學生進行感化,對學生起到無形的道德教育作用。
三、深入挖掘教材,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通過課堂滲透道德教育,這是德育的重要渠道。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德育工作。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階段和認知特征,并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各學科之間的共性和關聯,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德育工作可以“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在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同時使學生自然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和洗禮。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德育內容的選擇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選擇優質并且易于理解的德育內容,促使教學內容正規化和規范化。在進行道德教育工作時,很多教師都存在隨機性、隨意性的問題,或者存在空洞說教、照本宣科的問題。實際上,在進行道德教育工作時,德育內容之間應具備連貫性和邏輯性,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理解和掌握。
四、結合課內課外,滲透德育
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之內,而是應該將德育延展至課外,將課堂外的場所作為道德教育的輔助渠道。在課堂外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熱情,進而提升道德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在課外進行道德教育工作,具體的開展形式可以是體驗生活、慰問孤寡老人,也可以是參加小公益活動等。在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中進行道德教育工作,可以很好地避免枯燥乏味的傳統說教,使學生更能真實地感受德育過程,促進自己身心的健康發展,將道德修養進行內化,成為實踐生活的指導。
五、建設良好的班風班貌,創建良好的德育環境
在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在班級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人公精神,積極參與班級活動,維護班級榮譽。班主任作為創建良好班級的指導者,應時刻叮囑學生考慮班集體的利益,維護班集體的榮譽。班主任因為身兼數職,和學生打交道的時間是最長的,因此,應主動融入學生的生活中,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展開有效的對話,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針對學生的不良情緒,及時進行開導。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一些舊的教育理念已經過時,需要摒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與學生平等的。班主任作為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要著力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想法,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沒有注意方式方法,傷及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情況時有發生。素質教育觀認為“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因此,要積極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對學生的正面行為要毫不吝嗇地贊美和夸獎,進而幫助學生端正人生態度。建設良好的班風班貌,創建良好的德育環境,不僅需要班主任的努力,還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家長的大力支持。因此,班主任在制定班級管理規范時,應邀請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和討論,形成一個學生認可、科學全面的班級管理制度。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制定的班級管理制度,將會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更為自覺地根據有關規范行事,久而久之,將會形成一個十分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選拔出學生干部,培養班級小管理員,使他們成為道德模范,對其他學生起到榜樣作用。另外,要進行家訪,與家長進行積極的交流,爭取獲得家長的協助和支持。
總之,在班主任的日常教學教導工作中,要認識到德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開展德育的有效途徑,不斷革新和開拓德育的途徑和渠道。在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同時,還要保證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左尚高.試談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提高德育有效性的策略[J].教學實踐,2010(06)
[2]張君利.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2(13)
[3]李艷萍.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