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家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在今天,由于教育體制、教育方式、利益關系等影響,傳統的師生關系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高校,這種師生關系更為復雜。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聆聽學生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見,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在教學中形成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教書育人的雙重目的,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學生;為主體;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一、高校師生關系現狀
下面是對云南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學生的一項抽樣調查結果〔1〕認為師生關系“很密切”的學生僅占4.0%。認為“較密切”的學生占17.2%,認為“較冷淡”的學生卻占59.6%,而認為“很冷淡”的學生占19.1%;有10.0%的學生愿意找老師幫助,55.5%的學生是找同學或同鄉幫助,28.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事情自己辦,5.5%的學生不愿求別人;“你與老師交往、溝通的原因和動機是什么?”11.9%的學生認為“老師是教育與管理者,應搞好關系”,54.3%的學生認為“老師社會閱歷深、知識淵博,與他們交往能學到許多東西”,19.4%的學生認為與老師交往能提高情緒和增強學習動力,14.5%的學生認為是其他原因。
如前調查所述,現在大多數高校師生彼此的角色定位存在沖突,缺乏認同感。普遍感到師生之間的情感在淡化,彼此疏遠了,這主要是指師生之間實際交往時間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暢,缺乏相互了解。一學期的課程結束了,學生不知道老師姓名,老師對學生也不太熟悉和了解,甚至師生在路上“相遇”也彼此“互不相識”。學生除了與班主任或輔導員接觸的機會稍多一點外,其他任課教師只是上課時見一面,課后便很難再“見面”, 大學生除了遇到與學習有關的問題需要老師幫助外,其他的問題則很少有人會去找老師幫助。有的師生關系是以“實用”為前提,把交往變為交易,學生想從某個老師那里得到“好處”,就努力接近,老師覺得這個學生將來“有用”,便發展為即以交換為目的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交往的功利性和庸俗的商業化色彩越來越明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往常常和“經濟”掛鉤,以此作為增進師生感情的砝碼。
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
〔2〕師生關系,從人際關系來說,應當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從教育過程來說,應當是民主的、互動的、和諧的,而不是“專制”的;一方面,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關心、愛護、指導和幫助;另一方面,教師的自身價值也只有通過學生的發展才能得到實現。從教育方法來說,應當是服務的、全面負責的,而不是只管“教”的;從工作目標來說,應當是著眼于未來的、對學生終身有用的,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可見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教育效果,這是毋庸置疑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將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有益的作用;反之,則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也違背教育的初衷。只有通過師生在知識、情感、精神、道德、人格、靈魂等各層面的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共鳴,才能建立起一種平等、自由、寬容、關心、鼓勵、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也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
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學生主體是關鍵
社會主義新型的師生關系則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從內心把學生作為具有同等人格的人來對待,重視他們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意見。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推心置腹,以誠相見,充分信任學生,當學生感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時,他們便涌起一種自豪感和喜悅,便會對老師產生更強烈的信任,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 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主要體現在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一是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相信學生,依靠學生;二是選擇的教法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采用扶、放結合,導練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率;三是教師的語言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感到老師只是個組織者,而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四是教學形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不能單一的師生交流,而要留更多的機會,增加學生個體之間、小組之間的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見,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在教學中形成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從而推動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起著主導作用,
現代的大學生,他們有敏銳的觀察力,活躍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判斷,有自己的選擇。在這樣的情形下,師生間的距離可能會加大。此時,作為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去重視學生,從行動上去研究學生,容忍他們的想法的存在,應該鼓勵他們個體的體驗。從地位上把學生當作朋友式平等的合作關系,用心傾聽學生的觀點、見解,而不是唯我獨尊的師道尊嚴;從學術上把學生當作研究者,而不是接受者。
社會的進步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是一名具有較強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教師要適應形勢的發展就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最佳生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所以教師應注意自身各方面的素質的提高。在學生看來,師德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要贏得學生的尊重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權利、維護學生的尊嚴;理解學生、不以貌取人、公正不偏、正確看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個性差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師生關系也能得到和諧發展。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師生關系處在關愛,平等的和諧氛圍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去體驗、去完成教學任務。才能使所有學生在寬松、愉快、民主、和諧、激勵的情感中得到充分、自由地發展。教師在教育中一定要創設一個和諧、愉快、寬松、自由的氛圍,時時處處體現師生平等、民主、融洽、和諧的新型關系,最終實現師生間零距離溝通,構建和諧校園。
參考文獻:
[1]李正芳.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J].時代教育2008.06
[2]胡明宙.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實施“以學生為本”的“人性化教育” [J].中國科學教育 2005.17(1)52-53
作者簡介:呂芳(1970,12-)女,滿族,山西大同人,本科,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