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術不斷飛躍發展的今天,用傳統的方式進行企業的財務管理已經很難順應時代的發展。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需要通過積極的轉型來轉變這種尷尬的局面。在管理會計工作中,要將目標的利潤為工作的主要導向,對企業在運用過程中的業務進行相應的預算,通過預算來得出在企業的各種運營活動中的基本趨勢和走向,建立起一套系統有效的效績考核體系。管理會計的工作就要從管理學的角度出發,通過管理會計對財務會計的本質特征進行分析,得出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方案與措施,盡量彌補傳統的財務會計存在的各種缺陷,極大的發揮管理會計對企業財務的積極作用。下面就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進行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有效轉型;大數據
引言:
在管理會計中通過對所預算的內容進行運算、籌劃,進而對企業的資金走向和流動情況進行歸納、分析,建構起企業的決策,進而有效的實施企業的發展戰略。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依托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管理會計工作,實現對有關會計人員的高質量培訓,全面建設管理會計人才隊伍,是將財務會計轉型到管理會計的有效措施。從我國有關企業在進行管理會計工作上的成果看來,對有關企業的管理模式以及運營機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管理會計中應當科學、合理地利用會計工具,有目的性地進行管理會計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進而健全管理會計組織體系,不斷完善企業整體的管理機制,有效提升企業的運營管理水平,推動企業平穩有效的進行相互運轉與協調。
一、管理會計概述
(一)管理會計的概念
管理會計是指在對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態、資金流動情況、資金內部與外部的協調、運轉狀況進行科學、統籌的運算和管理,進而對企業的財務內容進行科學的分析基礎,從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風險,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在管理會計工作中,還可以對企業資金的各種趨勢和走向進行預測并做出戰略性決策,進而可以對企業相應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實現企業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和最大化。在管理會計中通過將企業的各類與資金有關的預算計劃進行數字化、透明化、公開化的展示與分析,進而得到一系列有關企業發展運行機制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工作計劃。
(二)管理會計的意義
隨著國民經濟生產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力也越發明顯,競爭的主要對象也逐漸從生產效率逐漸轉變到了企業的管理水平。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有效評判一個企業的運行狀況,很顯然對企業進行傳統的財務會計管理,已經很難滿足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需求。在大數據背景下,進行管理會計工作的優勢日趨顯現。企業進行會計管理可以有效的緩解管理人員在進行企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壓力,有效改善在傳統財務會計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進而科學、有效的進行企業管理的決策與部署,有利于實現企業的長期平穩發展,確保實現企業管理水平的顯著提高,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此外,企業進行管理會計工作有利于企業的各級各部門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幫助企業各部門人員明確本部門與企業總體目標之間的差距,進而能夠使得企業各個部門之間根據企業的工作目標展開工作,促進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共同來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有效確保目標任務的實現。
二、傳統的財務會計存在的缺陷與不足
(一)傳統財務會計的目的性較弱
傳統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比,不是對企業財務進行目標管理的模式,其目的性比管理會計弱。傳統財務管理只是對企業的財務情況進行淺顯的統計與運算,缺乏科學的參考依據和數據價值。另外傳統財務管理的目標較小,在運算過程中明顯忽略了企業整體運轉的過程。不利于對企業的工作內容進行有效的統籌規劃,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平穩、長期發展。
(二)財務會計部門人員多、工作效率低,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財務會計工作需要較多的工作人員,不能實現企業人員的精簡化。即使財務會計工作已經實現了電算化,但是財務部門的人員較為臃腫,日常的財務計算占用了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僅使得企業的財務支出等壓力增大,還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運行機制和工作規劃,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另外,企業工作人員在進行財務會計工作中,一般會將財務指標作為企業業績最主要的評價標準,大大束縛了企業的全面發展,使得除了財務指標之外的其他指標難以融入到對企業進行財務會計工作中,或者其他指標在對企業利益的指導上就會產生很大偏差,使得有關人員難以分清工作的主次,降低了企業培養的核心能力,不能牢牢抓住工作重點進行財務管理,影響企業形成長期的企業文化、企業形象等過程。
(三)財務會計工作難以實現對企業進行科學管理
財務會計工作注重的只是進行財務核算的結果,而不注重對企業的管理內容進行有關的分析,進而企業的科學管理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導致不能有效預測、決策、規劃、分析企業的基本狀況與走勢。財務會計工作只是停留在核算數據內容的表面,不能從數據中得到對企業效益有用的信息,缺乏對企業進行統籌規劃的科學依據,長此以往,企業的管理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財務會計部門過于重視部門的業績,還會存在虛假上報信息的現象,從而導致了信息的不對稱。由于業績評價以及激勵模式的存在,對企業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策略
(一)整合運用管理會計工具
整合運用管理會計工具,實現工具利用的效率最大化,依據預算管理目標當做預算指標的評價標準。在該過程中做到計劃、規劃、預算三位一體,才能有效達到理想的戰略目標。比如運用管理會計中的作業成本法來對價值鏈進行管理,由于在企業運轉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成本,有的經營生產過程成本較大,有的過程所需成本較小或者零成本,總體而言應當盡量降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在不影響企業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進行成本降低工作。從而實現對管理會計工具的整合,降低管理會計核算中風險,促進企業價值鏈的完整。
(二)健全全面管理會計體系
在企業進行會計管理的工作中,應當不斷引進管理會計人才,實現管理會計人才的精簡化,較小企業的財務支出負擔,提高企業的管理會計工作效率。管理會計體系應當進行不斷地調整與完善,在管理會計的過程中形成長期的戰略目標,進而形成正確的戰略導向。實現各個部門的預算與實際的實施過程緊密相連,有效運用管理會計的科學知識開展全面、細致的管理會計工作。此外,管理會計體系應當精簡人員設置并擴大工作內容,將預算的各種編制、草案、協調工作、評價等過程緊密結合,進而不斷健全管理會計體系,提高管理會計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
管理會計人員的思想應當進行徹底的轉變,應當鼓勵他們在工作中積極的根據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企業長期的預測、規劃,并能夠積極的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與決策。讓每位,管理會計人員在崗位上各司其職,樹立有建議就提出、有問題就解決的正確觀念,提升他們的企業整體意識和全局意識。企業管理會計人員還應當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讓他們在不斷的學習中進行有效提升。在能夠精準核算企業財務數據的基礎上,實現對有效信息的精準提煉,進而讓管理會計人員對企業走向進行精準預測,并有效規劃企業的宏偉藍圖。管理會計人員應當堅持技術與理論相結合的觀點,時刻樹立追趕時代步伐的緊迫意識,不僅要學會如何管理,還要學會對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效運用,還應當拓展其他有關管理會計的法律知識等內容,進而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水平,有效實現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變。
結論:
綜上所述,在科學技術不斷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先進的會計工具有效提升管理會計的工作效率,實現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是企業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大數據背景下,管理會計人員通過對數據信息的有效利用,進而細化出企業的科學數據,依據這些數據實現對企業的發展規劃做出決策,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的長期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麗麗. 大數據背景下我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探究[J/OL]. 中國商論,2018(26):10-11[2018-10-31]
[2]王晶. 淺議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J/OL]. 中國商論,2018(27):9-10[2018-10-31]
[3]宋迎. 淺議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J/OL]. 中國商論,2018(29):130-131[2018-10-31]
[4]盧瀘. 新形勢下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分析[J]. 經貿實踐,2018(05):298-299
作者簡介:歐陽玲(1980,02-),女,江西人,講師,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