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我國不斷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已經變得非常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方法不斷創新有著重要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信息技術;整合
隨著高新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推廣和應用,小學數學教育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變得越來越廣,給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提供了重要基礎,對于促進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不斷改革有著重要影響。因此,不斷促進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學生的素質水平,最終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整體效果,是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不斷創新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進行概述,提出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以促進小學生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
一、轉變教學模式,合理設置情境
目前,小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基本上是聯系在一起的,他們沒有過多的接觸社會,因此,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使得部分小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比較傳統,根本無法將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大大影響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高。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必須快速轉變教學模式,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和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合理的設置教學情境,才能將來自生活的問題與小學數學教育難點、重點結合在一起,最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確保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通常情況下,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主要是讓比較抽象、難度較高的數學知識點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教師講解,教師可以省去很多板書的時間,以充分提高小學數學教育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最終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多元化發展。教學中,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親身參與問題的真實活動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主動參與。
二、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要突出重點、目的要明確
所以說在用多媒體課件時,不一定是課件越漂亮越好,場面越壯觀越好,關鍵在務實而且重點突出。課堂上,如果學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畫面的瀏覽上,那對課堂上該掌握的重點就會拋之腦后了。因此,制作多媒體課件要務實,讓實用性課件成為多媒體教學的主流,課件要求不必特別美觀,涵蓋的知識不必很多,只要能使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直觀、易懂,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和內化所學知識就夠了。多媒體教學在當今課堂上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看老師怎樣去發揮它的效率。我發現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目的不明確,認為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多媒體,自己的教學就先進、教學手段就現代化、學生就能學得好,這樣恰恰忽略了多媒體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特性。因此在多媒體教學中目的要明確,切忌不考慮教學實際,把課件制作得變化多端,讓人眼花繚亂,使用各種聲音輪番上陣,極大地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的延續性,這樣的效果就有違多媒體使用的初衷。
三、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是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在我《數字與編碼》一活動課時,從網絡上搜集的有關編碼的圖片制作成一段影片,再加上效果和音樂,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對數字與編碼之間的聯系充滿了濃厚的好奇心。這樣的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
有些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對數學的認識僅僅停留于乏味的計算,對數學沒有學習興趣。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要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我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網絡媒體讓學生從書本上學習數學知識擴展到從生活中獲取相關信息。網絡資源圖文并茂,信息量大,獲取信息便捷快速而深受學生的喜愛,如果能有效的運用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將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樂于去了解數學,學習數學。在利用信息技術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投影到屏幕上,并在計算機的操作中添加各種色彩、音樂和圖片等,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育內容更加豐富。目前,多媒體、PPT和Flash等是最常用的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各種數學知識點的搜索、查詢、利用和復習等,并更深層的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增強小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有著重要影響。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育中信息技術的不斷運用,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到不斷優化,在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資源的時候,還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自由發揮的學習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大大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水平、小學生學習成績等目的。
四、轉變教學模式,合理設置情境
目前,小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基本上是聯系在一起的,他們沒有過多的接觸社會,因此,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使得部分小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比較傳統,根本無法將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大大影響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高。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必須快速轉變教學模式,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和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合理的設置教學情境,才能將來自生活的問題與小學數學教育難點、重點結合在一起,最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確保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通常情況下,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主要是讓比較抽象、難度較高的數學知識點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教師講解,教師可以省去很多板書的時間,以充分提高小學數學教育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最終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多元化發展。
五、信息技術的應用要講求實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要做到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機統一。該用則用,不該用就不要勉強,能用實物演示的,何必一定要制成三維動畫?信息技術確實有許多優勢,但其它常規媒體也不是一無是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如投影的靜態展示功能,幻燈的實景放大功能,教具學具的實物感受、空間結構功能等,信息技術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有些教師甚至連板書也讓計算機代勞,屏幕代替了黑板,教師只是操作員與畫面講解員的角色,教學失去了應有的鮮活與生動。所以,教師不要一味追求時髦,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讓信息技術和其它常規媒體有機配合,發揮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