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同時社會各界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此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本文就基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性研究展開分析。
關鍵詞:學生;自主探究;小學數學;創新
一、前言
在新環境下,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創新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指標,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創新,這樣才能滿足新時期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二、通過教學方式創新培養學生的自主解決問題能力
(一)精心設計課堂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解決問題能力,教師首先好對課堂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教師要利用各種有探討價值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分析。對于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在教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以此提高學生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元、角、分”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這樣的問題“一個蘋果1元,一個橘子5角,老師買了2個蘋果,4個橘子,一共花了多少錢?”通過這樣的問題就能讓學生聯系到實際生活中,自己陪父母購物時的場景,這就能提高學生探究解決這一問題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參與到問題解決過程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參與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解決問題能力。例如教師將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講解完以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火柴等材料,讓學生擺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在讓學生將這個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通過求解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來引導學生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解方法。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還促進了學生自動動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
三、通過教學創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一)構建良好情景
對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欲望、學習動機與學習情景有很大的關聯,良好的學習情景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情景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認知水平等構建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情景,并引導學生融入學習情景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在講解“認識立體圖形”時,教師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放映一些立體圖形,然后讓學生通過圖片來說出自己認為最好看的圖形,有的學生會說圓乎乎的那個圖片最好看,有的學生會說那個長長的圖片好看,學生紛紛說出自己覺得看好的圖片,充滿了樂趣,這時教師問學生“大家知道這些好看的圖片叫什么嗎?”,學生為了知道自己覺得好看的圖片叫什么名字,就會積極主動的融入學習中。
(二)聯系學生生活
對于小學數學,是數學這門學科中,最基礎的一部分,這部分知識與現實生活有十分緊密的聯系,有很多知識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小學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生活中講解數學知識,在學習數學知識中總結生活經驗,以此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學生的生活現象為題材,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位置”的內容時,由于“上、下、前、后”這些位置是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的具體案例應用在課堂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將數學書放在桌子上,然后讓學生把鉛筆盒放在數學書的上面,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下:桌子的上面有什么?數學書的上面有什么?鉛筆盒的下面有什么?通過這樣的設置,就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對熱情,隨后教師再讓學生說一下自己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接著教師為學生說明本節課的主要學習目的是為了學會“上、下、前、后”,通過這樣的課堂設計,學生就能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三)注重教學實踐
在新時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組織實踐教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由于小學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數學知識,并學會應用數學知識。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實踐途徑,以此發揮數學知識的價值,例如教師在講解“排隊的數學問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排成兩隊,然后教師問學生:“你左邊第三個同學是誰?從左邊數你排第幾?從右邊數你排第幾?”通過實際的排隊,學生就能對排隊有了深入的理解。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對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生活環境、家庭等有一定的差異,導致學生在學習興趣、性格、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對于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肯定,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對他們進行鼓勵,教師要不斷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耐心的解決學生的疑問,確保學生敢于提問、敢于回答問題,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總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必須持之以恒的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