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果
摘 要 在新媒體沖擊下,電視新聞報道面臨巨大的發展挑戰,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雙重壓力之下,電視新聞報道與新媒體聯姻,成為融合式發展的著力點。文章立足新媒體語境的特點,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從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實現互動式傳播、發揮電視媒體的專業性等方面,具體闡述了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新”策略。
關鍵詞 新媒體;電視新聞報道;特點;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6-0013-02
電視作為傳統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具有權威性、專業性等特點。但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電視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暴露出電視媒體的不足。特別是新聞傳播的滯后性、載體平臺的單一性、傳播模式的陳舊性等問題,成為影響電視新聞報道的重要因素,值得電視媒體思考。為此,為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推動電視新聞報道的創新發展,應進一步與新媒體聯姻,在融合式發展中,既發揮電視媒體專業性、權威性的媒體優勢,又整合新媒體的平臺功能,實現電視新聞報道的新發展。本文立足對電視新聞報道的研究,就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報道如何發展,做了如下具體闡述。
1 新媒體語境的特點
1.1 多樣化:媒介多樣化,信息傳播便捷、快速
在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新媒體,依托開放式的網絡環境,以多樣化的媒介環境,實現新聞信息的快速、便捷傳播,這成為新媒體語境最為顯著地特點。
首先,在新媒體語境之下,指尖上的碎片化閱讀成為時尚,用戶通過手機客戶端,便可隨時隨地的閱讀新聞信息,契合了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
其次,多樣化的媒介載體,讓用戶在信息獲得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成為新媒體的一大特點,這是傳統電視媒體所無法具備的功能。
再次,新媒體便捷的操作、快速的傳播,讓用戶在第一時間內獲得所要的新聞,避免了電視新聞報道中信息滯后等問題。
1.2 互動性:互動性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多元
互動性是新媒體的一大特點,也是實現開放式多元化信息傳播的重要基礎。在新媒體語境之下,媒體平臺更加廣闊,受眾不再是單向信息獲得,而是在雙向的互動參與中,表達思想、發表意見和評論,讓新聞報道更加豐富,充分體現了受眾為主體的新聞報道策略。
此外,新媒體的平臺載體更加多元化,能夠以開放式的平臺環境,構建更加互動性的交流機制,實現多樣化的新聞樣式和豐富的新聞內容。
2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
2.1 滯后性
新聞信息傳播存在滯后性,弱化了新聞信息的價值。時效性是確保新聞信息傳播價值的重要基礎,更是新媒體時代媒體競爭的優勢所在。電視媒體在新聞報道中,需要經過采編、制作等一系列的環節,這就導致電視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不足,滯后于新媒體快速、實時的傳播模式。
首先,電視新聞報道的流程更加繁復,這就導致新聞信息從采集到報道,需要經歷一段時間,進而影響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
其次,電視新聞報道的方式單一,新聞傳播所形成的社會影響力,逐漸被快速傳播的新媒體所替代,如何實現新聞報道的專業性、權威性,是確保新聞信息價值的關鍵所在。
因此,新媒體環境之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問題日益突出,新聞報道的滯后性,嚴重弱化了新聞信息的價值。
2.2 單一性
載體平臺具有單一性,無法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相比于新媒體,電視媒體的載體平臺的單一性問題比較突出,既影響新聞報道的傳播效力,也難以滿足受眾對信息獲取的個性化需求。
首先,電視新聞報道依托單一的平臺方式,實現新聞信息傳播,而對于新媒體多樣化的載體平臺,電視新聞報道的優勢不存在?,F代人更加熱衷于便捷、快速的新媒體平臺,通過私人服務定制,獲得更加優質的新聞報道。
其次,在新媒體環境中,受眾對于信息的獲取,不再是單向的被動接受,而是希望通過個性化的服務提供,依據自己的個性喜好進行新聞節目的選擇、進度的控制,這些都是電視新聞報道所難以具備的功能。
再次,單一的傳播載體,在新媒體時代無法形成有力的媒介競爭,特別是電視媒體在專業性、權威性逐漸弱化的情況之下,載體單一的問題成為影響電視新聞報道的重要因素,有待進一步解決。
2.3 互動差
新聞報道缺乏互動性,節目傳播的實用性有待增強。電視新聞報道缺乏互動性,單向的信息傳播,弱化了受眾在新聞報道中的主體地位。電視新聞報道受到時間、節目安排等的限制,新聞報道更多地是受眾被動接收,缺乏與受眾的互動交流。而新媒體平臺,能夠實現新聞報道的互動性,為新聞報道與受眾互動提供良好的平臺空間,進而進一步發揮受眾在新聞報道中的主體作用。
與此同時,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實用性不足,線性傳播的方式,讓新聞內容無法實現反復收看,信息傳播的社會影響力被弱化。因此,以創新發展為驅動,如何與新媒體聯姻,提高新聞報道的互動性、實用性,是今后電視新聞媒體發展的重要方向。
3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新”策略
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之下,電視新聞報道的創新發展,著力點在于抓住電視媒體專業性與權威性的優勢,與新媒體“聯姻”,實現融合式發展,為電視新聞報道提供載體平臺,創新傳播模式,以雙向互動的方式,更好地適應新的媒體環境。因此,在筆者看來,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新”策略,在于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與新媒體融合,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
為了更好地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一方面要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基于新媒體的載體優勢,實現更加快快速的新聞傳播;另一方面要優化新聞報道形式,通過多樣化的新聞樣式,吸引受眾,進而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社會影響力。電視新聞報道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載體優勢,在傳播效率、渠道及手段等方面,實現創新性發展。首先,電視新聞媒體要以創新發展為驅動,創新新聞報道形式,特別是在重大事件的現場直播中,應該提高反應速度、報道的質量水平,讓新聞報道更加專業性,體現出新媒體所不具備的媒體優勢。其次,積極與新媒體融合,依托網絡傳播的方式,提高新聞報道的實效性。在播出手段方面,應該契合新媒體時代的特點,以短平快的新聞報道方式,迎合受眾的需求,讓新媒體平臺下的電視新聞報道更具時效性。
3.2 依托新媒體平臺,實現互動式新聞傳播
新媒體的平臺優勢,決定了其在媒體行業中的競爭優勢。為了更好地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適應能力,應依托新媒體平臺,在互動式新聞傳播的構建中,實現新聞傳播方式的創新。電視媒體要主動與新媒體融合,依托新媒體平臺,拓展傳播渠道、創新傳播方式,讓電視新聞報道有“新意”。立足新媒體平臺,拓展電視新聞報道渠道。特別是在微信、微博等平臺的應用中,實現了更加多樣化的新聞報道渠道。在微信、微博中,實現及時的信息推送,讓電視新聞媒體能夠與新媒體更好地融合。
此外,依托新媒體平臺,構建雙向互動的傳播模式,讓新聞報道不再是單向的被動接受,而是通過新媒體平臺,與受眾進行互動交流。受眾可以基于在線新聞觀看的同時,通過彈幕等方式參與新聞報道,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讓受眾成為新聞報道的參與者。
3.3 強化新聞深度報道,體現專業性和權威性
碎片化成為新媒體時代受眾新聞閱讀的重要特點。但是,電視新聞報道具有專業性、權威性等特點,如何讓電視新聞報道的優勢更好發揮,需要進一步強化新聞報道的深度,讓新聞報道更具社會影響力。因此,一是要重視深度新聞報道策劃,讓新聞報道的專業性成為吸引受眾,體現新聞報道價值的重要元素;二是注重新聞背后的新聞挖掘,讓新聞報道不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是為了博人眼球,而是立足專業性、權威性的媒體姿態,為受眾深度報道,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讓新聞報道更具價值。如,《新聞訪談》《新聞周刊》等央視王牌新聞電視節目,就是基于深度報道的媒體方式,在新媒體時代突顯電視媒體的專業性特點。
4 結論
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正改變著我們的工作生活,多樣化的媒介字體、互動式的傳播模式讓新媒體迅速受到現代人的青睞。新媒體所表現出的優越性、時代性,成為媒體市場競爭的優勢。電視新聞報道面對挑戰與機遇,應積極與新媒體聯姻,在融合式發展中實現新發展,體現電視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和專業性。
參考文獻
[1]張曉春.電視新聞報道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6(1):41.
[2]劉文文.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策略[J].傳播力研究,2017(10).
[3]古曉林.電視新聞VS新媒體時代——淺析電視新聞報道與微信區別及融合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6,7(9).
[4]張野.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策略的變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5,7(15):214.
[5]張健.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典型報道的轉變與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16(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