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鳴
【摘 要】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之下,對外貿易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與國際各國建立友好關系的重要紐帶。我國在實行改革開放之后,對外貿易市場結構得到了高速發展,而在爆發金融危機之后,各國的經濟形勢都受到較大考驗,全球范圍內的貿易環境受到嚴重影響,而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發生了較大轉變。由此,本文將對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的發展、演變以及未來前景進行簡要敘述。
【關鍵詞】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發展;演變;未來前景
一、中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的發展
1.進口方面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國的進口方面除了加拿大和中國香港以外,我國從其他貿易伙伴的進口情況都呈現出下降趨勢,其中以歐盟的下降程度最大,降幅達到了14.5%之多,這主要是受到英國脫離歐盟的影響,因為我國從英國的進口降幅達到了20%以上,就直接導致從歐盟的進口出現大幅度的下降;日本緊隨歐盟之后,其降幅也多達12.2%,并且美國、東盟和韓國這些進口大國也都有著較大的降幅,這就使得我國對外進口情況不容樂觀,我國仍需付出較大努力才能使得對外進口情況得到好轉。
2.對外出口
我國對外出口方面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整體處于下滑狀態,主要情況如下:首先,我國對歐盟、日本以及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均出現了下滑,歐盟是由于經濟復蘇進程緩慢,影響了我國對歐盟的出口,我國對歐盟各成員國的出口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對荷蘭和法國的出口下降最嚴重。我國對日本出口出現下降是由于日本某些政黨的不當言論和行為使得兩國政治關系降至冰點,經濟往來也陷入低谷。而我國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下降是受到金融危機之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的影響,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特征是依賴于大宗商品的出口,而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嚴重影響了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有些過于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甚至出現經濟負增長的情況,這就使得我國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出現較大程度的下滑。其次,我國對美國、韓國以及東盟的出口情況實現了小幅度的增長,但這些小幅度的增長仍不能抵消歐盟、日本、新興經濟體的大幅度下降。所以,我國對外出口整體仍呈現出下滑趨勢。
3.貿易差額
我國貿易差額受到全球貿易形勢嚴峻的影響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整體看來,我國大陸地區的貿易逆差主要集中在中國臺灣、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
我國與這些國家之間存在較大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從這些國家進口的大都是一些技術含量高、資金密集的工業制成品,如化工產品、電子通訊設備、機電產品以及礦產品等,而我國向這些出口的大部分是一些初級產品、技術含量低、低資金勞動型產品,如原材料、電子零部件、農產品、服裝紡織以及皮革等,并且韓國還制定了較為嚴格的限制進口政策,這也使得我國與這些國家之間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而我國大陸地區的主要貿易順差來源于中國香港、美國、歐盟、東盟和印度等,其中與美國和歐盟的貿易順差較大,雖然我國與歐盟的個別成員國之間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但是這也不能影響到我國與歐盟整體上存在貿易順差,這主要是我國出口給美國和歐盟大量的低端產品,而從美國和歐盟進口高端產品的需求較小,并且美國和歐盟會限制高端產品對中國的出口,這就使得我國大量的產品出口給美國和歐盟而又難以進口高端產品,使得中國與美國、歐盟之間出現了較大的貿易順差。中國大陸地區與中國香港的存在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香港充當著中轉功能,很多中國大陸生產的產品經香港轉出口,這種貿易形式決定了中國大陸與中國香港之間存在較大的貿易順差。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制造業發展迅速,產量和質量都得到很大提升,這就使得我國制造的產品因物美價廉廣受印度和俄羅斯市場的歡迎,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這也就是中國與俄羅斯和印度存在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
二、中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的演變
1.對外貿市場逐漸呈現多元化
在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的高速發展歷程中,一直存在對外貿易市場結構較為集中的問題,結構過于集中不利于我國對外貿易分散風險。我國也意識到市場結構過于集中不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因此,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開始積極拓寬國際市場,不斷加深與國際各國的貿易往來,對外貿易市場結構開始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而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我國政府更是深刻意識到過去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較為集中的弊端,陸續提出一系列對外貿易戰略,加深和沿線國家的農業、能源以及制造業等方面的貿易往來,并積極與金磚國家之間建立經貿合作關系,拓寬我國對外貿易空間,以此推進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多元化發展,減小市場結構集中帶來的風險。
2.對外貿易伙伴經濟水平出現分化趨勢
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對外貿易傳統伙伴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經濟發展走勢有較大差別,經濟增長趨勢出現分化。首先,做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的歐盟受金融危機影響較深以及歐盟內部存在的危機,并且還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這些都使得歐盟經濟復蘇進程緩慢,經濟增長不如人意。其次,美國是發達國家中最早完成經濟復蘇的國家,經濟實現穩步增長,這很大程度促進了中美兩國的經貿合作。日本經濟增長也受到較大金融危機影響,出現經濟增長較慢的情況,這使得中日的貿易往來受到影響,進出口情況都出現了下滑。
3.我國與新興經濟體的對外貿易往來受到影響
我國因經濟發展迅速,對能源有著較大的需求,在全球范圍內一直是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而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大宗商品的價格受到影響一直處于下降狀態,低價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大宗商品的出口額明顯下降,這就導致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這些大宗商品出口國的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經濟增長受到影響自然也會導致這些國家的進口的需求降低,使得我國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減少,嚴重制約了我國與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
4.我國加快自貿區建立步伐
近年來,建立自貿區已成為國內外各國發展對外貿易的主旋律,我國也不例外,從2015年國務院下發的加快自貿區建設意見可以看出我國對建立自貿區的重視。而建立自貿區對促進對外貿易發展以及優化對外貿易市場結構有著重要意義,這表現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我國眾多貿易伙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進出口情況萎縮的現象,而與我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東盟、韓國以及澳大利亞等國依然保持進出口貿易處于增長狀態,這也是我國加快自貿區建設步伐的重要原因。
三、中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發展的前景
1.美國總統換屆帶來新的挑戰
美國作為發達國家中的經濟大國,經濟始終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并且美國在我國對外貿易市場中占有較大份額,因此與美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對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的轉變有著積極作用。而隨著美國總統換屆,新的總統上任,這就使得我國對美貿易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總統特朗普是資本家并非政客,這就決定了其特殊性,并且特朗普上任后的一些列動作中,尤其是宣布取消TPP和美國強調回收戰略,這都對全球貿易格局都有著較大影響,也增加了我國對美貿易的不確定因素。
2.歐盟市場經濟復蘇步伐依然沉重
現階段,就歐盟市場經濟復蘇的程度來看,我國未來對歐貿易情況仍不明朗,依舊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和困難。一方面是歐盟各國的經濟復蘇程度出現嚴重的分化,除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之外的其他大部分國家尚未擺脫負債危機,經濟增長情況仍不樂觀,僅靠實現經濟增長的這幾個國家帶動整個歐盟的經濟復蘇是比較困難的;另一方面英國脫歐成功給歐盟帶來的不利影響是長遠的,英國脫歐成功使得歐盟失去英國這個第三大經濟體,經濟實力出現下降,并且英國脫歐成功很有可能會使得歐盟其他成員國效仿,不排除在之后會出現其他成員國脫離歐盟的情況,這對歐盟來說是致命影響。另外,歐盟還面臨的較大的難民問題以及歐盟的成員國相繼進入選舉年,都增大了我國對歐盟貿易的不確定性,嚴重制約著我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往來。
3.新興經濟體會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多元化的重點
我國作為大宗商品大需求國家,與經濟發展依賴出口大宗商品的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是未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重點,根據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情況來看,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往來有著較大發展空間的,但是由于這種新興經濟體的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并且過于依賴大宗商品出口,具有較大的貿易風險,這樣使得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往來同樣具備較大的不確定性。
四、總結
改善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是適應全球貿易發展新局面的重要舉措,我國政府積極推進對外貿易市場多元化和加快自貿區的建立步伐能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的不斷發展,實現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鑫全. 中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發展、演變和未來前景[J]. 價格月刊,2017,(05):63-66.
[2]于愛芝. 中國農產品比較優勢與對外貿易結構整合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