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宇 田國忠 劉合民
課題基金:承德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基金編號:201707A034)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業用土地被征用為非農建設用地,從而導致大批被征地農民的出現。有些被征地農民甚至種田無地、就業無技、工作無門、保障無份,這既不利于我國社會的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如何解決安置被征地農民生活尤其是養老保險體系構建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基于統計學視角,闡述我國目前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發展的現狀,隨后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土地征收
一、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現狀分析
1.現階段土地征用情況
截至2015年末,全國共有農用地64545.68萬公頃,其中耕地13499.8萬公頃(20.25億畝)。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人均GDP自2011年起逐年增長。據此分析,我國充滿活力的經濟發展必將有助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
從圖2可以看出,我國耕地面積雖然一直守住了18億畝紅線,但是耕地面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這表明我國為滿足建設用地等需求還在不斷的征地。
綜合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隨著開發和建設用地需求量的增加,征占農用地規模也將越來越大,相應地,被征地農民也必將迅速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群體。
2.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存在的主要問題
(1)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低且籌資渠道不通暢
養老保險待遇水平為當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按統賬比例計發。2017年,我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為2362元,被征地農民養老金水平與職工養老金水平比差距太大。按照制度規定,個人繳納部分占籌資總額的30%,在其個人所得的安置補助費中直接繳納。由于政策沒有吸引力、參保意識不強、過于看重眼前利益,再加上繳費額需要一次性繳清,很多被征地農民在得到安置補助費后不愿意在掏錢參保。集體補助部分占籌資額的40%,但由于集體補助只針對被征地戶而非全村范圍,因此,集體補助難以在村民大會上通過,造成資金難以落實。繳費高,待遇水平低,籌資不暢已經成為被征地養老保險的難點。
(2)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統籌層次低且管理難度較大
根據我國關于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相關規定,我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實行縣級統籌,各縣(市、區)參照市級政府的實施政策,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和細則。從小范圍的縣級來說,便于政策實施和管理,但對于省或者市級來說具體情況太復雜,操作細則均不同,統籌層次低,管理難度大。以河北省為例,石家莊市各個縣的實施情況不同。養老保險按照困難地區、一般地區和較好地區,分別確定保障標準,管理復雜。
(3)制度碎片化
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強烈的現實需要,為了適應和滿足參保群體的意愿和要求,各地紛紛開始出臺建立單獨的養老保險、“土地換保障”、納入相應的其它養老保險體系等辦法。這些碎片化的制度看似解決了被征地農民的養老問題,實則不然。碎片化的制度意味著多種退休制度的并存,造成社會摩擦和社會矛盾。
3.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特點
(1)養老保險類型差異較大
養老保險包括建立單獨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執行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執行小城鎮社會保險制度等多種類型。
(2)養老保險資金負擔方式多樣
一種是“分攤制”,即地方政府、集體經濟組織、被征地農民三方共同分擔,大部分地區按3:3:4的比例出資,不足部分一般由政府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補齊;另一種是地方政府承擔或用地單位統籌解決,被征地農民不用再出資就可以被納入養老保險體系。
(3)保障水平差異較大。從全國被征地農民的養老金領取標準看,最低的西部某縣為每月39元,最高的東部某縣為每月2058元。
二、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建議
1.提高待遇水平和理順籌資渠道
提高待遇水平需要財政的支持,政府應當加大保障力度,財政方面應大力支持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但由于有些地區存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收入的差距,提高待遇水平對貧困的地區財政收支影響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建議該地政府在撥款時可以根據該地的財政收入、被征地農民數量等,對財政壓力較大或較貧困的地方適當予以財力傾斜,以減小兩級分化的可能性,提高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障能力。對于被征地農民本身來說,提高待遇水平,增加政策吸引力會從一定程度上改善被征地農民的繳費能力,逐步縮小城鄉居民享有的社會保障差距,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發展。
2.建立健全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法律體系
制度保障是保障被征地農民養老的最好方式。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集中在政策層面,被征地的農民養老保險政策還不完善,主要是以地方規章為主,統籌層次低。建議人社部盡快出臺《被征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切實維護廣大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并加快出臺相關制度的銜接辦法,特別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與職工養老保險的轉移銜接,在保證參保人權益的前提下,努力實現平穩過渡,從源頭上斷絕“碎片化”問題,使制度運行具有統一性和規范性。
3.建立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
政府應當積極構建以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為主體,補充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生活補貼為補充的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險公司與相關部門合作,進行市場化管理。根據被征地農民的養老需求設計更適合被征地農民特點的險種,開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業務。在被征地農民生活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時,政府可以為被征地農民提供生活補貼。對于特別貧困的被征地農民,可按要求納入農村低保,或實施“農轉非”,讓其享受城鎮低保、城鎮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住房保障以及相關補貼。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現階段仍然有些地方存在違法違規征占農民耕地現象,在這種背景下,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障問題,應該成為當前的焦點問題,更需要各級政府的重視。不管眼前還是將來,如何盡快較好的設法解決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需要相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給予改進與完善,推進我國被征地農民養老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
參考文獻:
[1]馮揚.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法律規范的現狀_問題與對策[D].中國社會科學院,2012.
[2]仝文軍.銀川市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