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
【摘 要】將精細化管理理念應用于內部審計的項目管理中,主要是指將該理念貫穿于項目審計的全過程,并滲透到管理的各個階段,以此確保審計方法的細致性、嚴密性和精準性。與此同時,也可保證整個審計工作流程的標準和規范化,從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文章主要對精細化管理理念下內部審計項目管理進行了思考和研究。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內部審計;項目管理;審計價值;人員考核機制
一、前言
內部審計的項目管理主要是以項目為管理對象,并由相關人員對該項目進行協調、組織和規劃,以此達到審計工作的基本目標。將精細化管理理念融入上述工作中,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工作中的不確定問題,并確保審計管理工作的全面化和細致化,從而為該工作質量和效能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將精細化管理應用于內部審計項目管理中的必要性
精細化管理模式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基本均建立在常規管理基礎上,可最大限度的節約成本,并減少資源占用量,符合現代化管理的實際需求。從本質上來看,精細化管理是醫院目標和戰略進行分解并逐步落實的過程,其與醫院管理工作效率和戰略措施的落實情況息息相關。與此同時,也可大幅度提升醫院整體的執行力。該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如“重細節”、“重質量”、“重落實”、“重具體”等等,它要求工作人員專注做事,并要在細節上做到精益求精,不管是任何工作均應完善的落實到位。
將精細化管理應用于內部審計項目管理工作中,可強化整體的規范性和系統性,使審計工作變成一個完備的、協調的整體,并在具體工作過程中執行嚴謹化和規范化的標準,從而全面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階段,社會對于內部審計項目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而通過該管理模式的應用,可有效滿足社會及醫院自身發展的實際需求,全面提升審計價值,促進審計管理工作的持續穩定發展。
三、精細化管理模式下內部審計項目管理工作原則
1.注重細節、化繁為簡
“化繁為簡”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關鍵所在。所謂“化繁為簡”,其并非只是工作的簡單化,而是要注重提升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效率,要在工作、目標全部明確的基礎之下,精準的控制和把握項目管理細節,以此提升工作成效。
2.控制細節、完善流程管理
現如今的內部審計項目管理工作中,流程管理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它可系統化、全面化的分析項目運行中的所有工作,并對項目銜接狀況進行有效界定,以此避免了管理無序問題的發生。
3.培養習慣、細節入手
在內部審計項目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時刻堅持標準、高效的作業方式,從細節處入手,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并盡可能的將工作流程自然固化,如此便可達到精細化管理的目的。
四、內部審計項目精細化管理的實際需求
1.轉變工作觀念
在開展精細化內部審計項目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首要工作便是轉變思想觀念,并將精細管理理念全面的融入工作開展過程中,從審計手段、審計辦法以及審計行為等方面,對工作人員的精細化意識進行培養,持續灌輸該管理思想,逐漸幫助審計人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全力倡導工作人員追求細節、注重細節,精準的掌握工作節奏。在工作細節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即便是再單調、瑣碎的事情,也不能加以忽視,而是要當成一件大事進行處理,養成將小事作細、作實的工作習慣,以此促進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2.項目審計全過程精細化管理
首先,應完善的落實好風險評估工作,并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科學,可操作性強的風險評估模型,通過該模型,全面的反應出審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實際風險問題。其次,實行標準化審計結果,在開展審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審計報告至關重要,其與最后的審計結果息息相關,因此,在編制的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的歸納與分析,并在系統審計分析和審計證據確認的基礎之上進行價值提煉。尤其是審計意見,要做到反復斟酌,力求做到重點突出、表達清楚、格式正確,審計結果要做到公正、客觀,審計建議也要具備一定的建設性,從而充分發揮出精細化管理的優勢和作用。最后,審計作業標準化,即結合具體的工作情況,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標準,對現有的審計工作內容進行分解,細化工作流程,分階段開展各項工作,以此確保工作質量的提升。
3.強化設計隊伍建設
(1)保證工作分工的合理性,強化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以此提升項目管理質量和效率。在此過程中,可將項目小組分成業務研究分析小組、非現場支撐小組以及現場作業小組等等,各小組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內容,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共同打造出高效化的工作模式。
(2)強化內部審計項目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建設,在培訓的過程中,應確保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全面性,以免培訓內容脫離實際而出現形式化問題。通過該培訓活動的開展,能夠確保每一個專業領域中,都有專業技能熟練、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工作“領路人”,從而更好的滿足精細化審計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
(3)對相應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進行完善,健全人員考核指標,通過對審計歸檔、審計報告、審計取證等多個工作環節的回顧,可明確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而真正實現審計建議的精準性、審計方法的全面性以及審計評價的規范性。另外,在人員考核的過程中,還要建立完善的良性競爭機制,充分發揮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的有效作用。例如,可進行審計主任、審計組長的競聘機制,將任務目標進行量化,人員的考核結果可直接反映在其工資中。通過該方式,可最大限度的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促使其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并致力于工作質量的提升。
4.強化信息化建設
精細化管理是提升審計管理工作信息應用水平的有力保障。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為現階段的內部審計項目管理工作的信息數據獲取提供了便利條件,拓寬了審計工作范疇,使其覆蓋領域更廣。在進行項目審計的過程中,可充分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相關資料數據的存儲、傳輸、加工以及收集。與此同時,在實踐工作過程中,還可積極推廣網絡審計技術、計算機輔助技術等等,以此推動審計工作朝著自動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不斷提升工作質量,為精細化審計項目管理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5.優化審計工作環境
審計環境是內部審計項目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理想化的審計環境具體應達到如下要求:審計工作要能夠獲得內部領導人員的高度重視,在此,要求醫院管理者從行動和思想出發,給予審計工作人員更多的關注和理解。審計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工作的走向及發展前景。因此,要求審計人員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同時還應具備良好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高度的敬業精神。另外,理想化的審計環境,還應建立一支高效的工作團隊,即要求團隊內部人員要對精細化管理理念有更加全面、深入、透徹的了解,并要具備處理細節問題的能力,可將精細化管理理念貫徹于整體的工作實踐中,要能夠為醫院提出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與此同時,還應兼具良好的人交往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只有充分的落實好上述工作,才可創設出理想化的內部審計環境,深入落實精細化管理理念,促進內部審計項目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發展中,各行各業的市場競爭尤為激烈,醫院若想在醫改環境中立足,并實現可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要提升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該工作的重要性。基于上述情況,可將精細化管理理念應用其中,以此實現各工作環節的有效規劃,降低審計風險問題的發生概率,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浦周賓,陳詩羽.內部審計促進基層供電成本管理精細化對策[J].中國內部審計,2016,11:42-43.
[2]徐福艷.內部審計和諧增值模型構建研究——以三門核電內部審計增值模式為例[J].現代商業,2016,29:156-157.
[3]郭旭.譜寫內部審計精細化管理華章——記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審計稽核部毛定榮[J].中國內部審計,2015,0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