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菁
【摘 要】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金融服務也從傳統的單純實體逐漸擴大至以互聯網為中介開展各種服務活動,從而誕生了“網絡金融”這一新興金融模式。在當前互聯網經濟大潮下,商業銀行必須順勢而上,迎接挑戰,積極引入“互聯網+”模式,推進自身傳統業務轉型,實現自身長遠發展。本文就互聯網模式下商業銀行業務轉型路徑發表幾點自己的看法,希望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模式;商業銀行;業務轉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其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并且逐漸滲透至金融領域,并由此衍生出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移動支付、云金融等,這些新興金融服務得到了群眾的青睞,在我國蓬勃發展,并形成了互聯網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的誕生必然會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造成影響,因此商業銀行應該結合互聯網特征,積極探尋業務轉型路徑。
一、互聯網金融簡介
1.互聯網金融的含義
所謂互聯網金融主要指的是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運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實現資金的支付、融通、投資以及信息中介服務的一種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并非單純的指的是將互聯網和金融業有機結合起來,而是在應用移動、安全等網絡技術水平的基礎上,被用戶先熟悉再接受,為了適應新的需求而誕生的一種新模式和新業務,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便是傳統金融行業和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的新興領域。
2.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1)服務方式多樣化
跟傳統的服務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服務服務方式更多,常見的如網上銀行、手機支付、P2P等。通過互聯網,企業可以獲得更多客戶資源和信息,進而為第三方企業、電商企業等提供信息服務和交易平臺,為人們的支付和交易提供了極大便利。另外,互聯網企業也逐漸滲透到商業銀行的傳統領域中,對商業銀行帶來極大的沖擊。
(2)服務渠道多樣化
隨著網絡經濟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金融的誕生讓人們感受到電子渠道帶來的快捷和便利,逐漸將交易行為由線下向線上的轉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通過電子渠道獲得商品和服務,因此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逐漸在金融交易中占據主要地位。
(3)服務效率更高
因為互聯網金融擁有平臺化優勢。其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更具優勢,跟傳統的服務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服務。
二、互聯網模式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日益普及,互聯網對金融行業產生了極大地影響。對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商而言,他們在為客戶提供服務是不會受到時間、地點以及計算方式的影響,并且互聯網金融還可以提供購買保險、基金、小額貸款、理財以及其他金融產品,這些無一不對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帶來較大的影響,歸納起來互聯網模式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金的運作模式改變
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客戶不再像以往那樣必須在營業網點辦理業務,即便足不出戶依然可以選擇相應服務的。在互聯網模式下,股票、貸款、轉賬、理財等均無需通過金融中介,只需借助互聯網操作即可。
2.支付系統發生改變
互聯網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支付模式,傳統的銀行卡、現金、資金匯總、票據等支付方式逐漸被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移動支付功能所取代。EnfoDesk易觀智庫產業數據庫曾在《中國網上銀行市場監測數據報告2014年第2季度》上公布了一組數據:截止到2014年第2季我國網上銀行市場整體交易額突破了382.7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達到了8.7%,同比增長達到了27.8%。
3.互聯網金融模式
在互聯網模式下,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分界線越來越模糊,二者融合日益深入。不管是互聯網行業還是金融行業,其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二者之間是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的關系,均是利用自身的產品和優勢地位為客戶提供服務的,與此同時二者在服務客戶的同時又相互轉化和滲透,逐步融合。
4.緩解借貸問題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誕生了P2P網絡借貸模式,該模式成功地解決了傳統金融業務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P2P網絡借貸的信息處理和風險評估主要是通過網絡化形式開展的,具有較高的透明度,不用再經過銀行或者券商等中介服務機構,交易雙方程序更加簡單,審核更加迅速,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在互聯網模式下,市場參與主體更多,對普通民眾更具有普惠性。
三、互聯網模式下商業銀行業務轉型路徑
1.借助“互聯網+”,搭建電子商務平臺
在當前的經濟大背景下,京東商城、阿里巴巴、唯品會等電子商務平臺飛速發展,并且成績卓然。在互聯網模式下,商業銀行應迎難而上,要結合自身現狀充分借助“互聯網+”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對商業銀行而言,搭建商務平臺的主要目的通過該平臺掌握更多客戶相關的數據和交易信息,充分將數據在金融理財、金融服務、服務渠道、品牌構建以及風險防控中的優勢發揮出來。商業銀行可以借鑒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模式,采取網上商城的形式,將自身金融服務作為主導,吸引各大商家入駐該平臺,從而實現商城實物產品的一對一交易。搭建電子商務平臺便于商業銀行根據收集到的客戶信息,不斷創新自身運作模式,打破傳統業務模式,實現商業銀行產品由線下轉移至線上。
2.借助“互聯網+”,推進網上銀行轉型
相比于傳統銀行業務,網上銀行更加便捷、高效,從而深受廣大商業銀行以及客戶的青睞。即便如此,網上銀行也僅僅是一種工具,只能為客戶提供一個操作平臺。資金主要是在銀行內部封閉運作的,因此其不具備獲取客戶和經驗的功能,從而跟新型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網上銀行,其實就是銀行更換了經營場所,在互聯網模式下,商業銀行應該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積極應對網上銀行的轉型挑戰。要充分借助“互聯網+”開發各類新型智能產品,充分借助互聯網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并完善銀行自身客戶信息系統。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應該在自身現有的平臺上提供個性化服務,針對網絡客戶開發出專屬產品,將線下銀行產品推廣至線上。
3.借助“互聯網+”,構建聯合征信體系
在《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要推動符合條件的相關金融機構介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互聯網金融因為擁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再加上在平常的管理和經營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客戶信息和數據,其中不僅有客戶的交易記錄和信用記錄,還包含客戶的資產狀況,從而更加有助于金融機構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立足。但是,無論何種經濟活動均少不了商業銀行的幫助。為此,對商業銀行而言,應該將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納入自身信息系統中,從而便于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為其設計個性化產品和品牌建設,并且還有助于商業銀行為互聯網金融機構高效地提供商業貸款,實現社會閑置資金得以高效配置。因此,在互聯網模式下,商業銀行應該聯合互聯網企業構建征信體系,實現客戶資源的共享。
4.借助“互聯網+”,開發網絡金融產品和支付工具
在互聯網模式下,商業銀行同互聯網企業之間并非僅僅存在競爭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合作的。雖然近年來互聯網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商業銀行不能逃避競爭,更不能以對待普通競爭對手的態度來排擠和打壓它們,而是應該跟互聯網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取長補短,聯合開發出更好的網絡金融產品和支付工具,具體而言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對商戶和客戶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在多年的經營中,商業銀行同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合作,在業務上相互扶持,構建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但是,互聯網企業則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獲取大量客戶資源,因此二者可以資源互換,實現優勢互補;另一方面商業企業應該聯合互聯網企業打造針對中小企業的在線融資平臺,在挖掘新客戶群的同時,還能通過中小企業信貸獲得較高的收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誕生給商業銀行的業務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互聯網模式下,商業銀行應該積極研究互聯網金融的特征,結合自身經營現狀,實現自身業務的創新和轉型,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拓寬服務渠道,全面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竇婷婷.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15):97-98.
[2]吳居正.“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業務經營轉型策略研究[J].農銀學刊,2016,(06):21-26.
[3]劉翠麗.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沖擊與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