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靖 劉修軍 戴曉燕 桂格莉 寇小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精神衛生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1)
空巢老人更易發生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1〕。研究表明〔2,3〕,空巢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健康自評及生活滿意度、幸福感等水平均明顯低于非空巢老人。抑郁癥狀是老年人常見的不良情緒,顯著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與早老性癡呆、慢性疾病發病及死亡密切相關。本研究擬分析空巢老人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自我效能等與抑郁的相關性。
1.1對象于2016年7~12月,采用多階段隨機整群抽樣方法,第一階段從武漢市13個行政區中隨機選取6個行政區,第二階段從6個行政區中分別隨機抽取3個街鎮,第三階段從3個街鎮中隨機抽取4個居委會或自然村,選取72個居委會或自然村中60歲及以上的1 852名空巢老年人。納入標準:年齡≥60歲;符合空巢老人標準(子女與老人住處距離≥30 km;有多子女老人者,子女均不在老人身邊,僅留老人夫妻或其中1人單獨居住;子女離開時間均超過6個月及以上;意識、語言表達正常,能正常溝通交流;武漢市常住居民,包括戶籍居民或非戶籍居民(在小區內連續居住2年及以上);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意識障礙、語言障礙、有嚴重軀體疾病不能配合本次調查者。
1.2方法成立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師、護士、公共衛生醫生組成成立的調查小組,經統一培訓后,入戶或到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進行調查。問卷調查采用調查員與調查對象詢問方式進行記錄、評分。問卷當場回收,并在調查期間定期進行評估,以保證調查質量。
問卷調查與量表評定,一般情況問卷: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研究對象年齡、性別、學歷、居住地、月消費水平、醫保情況等。老年抑郁量表(GDS)〔4〕:測定老年人抑郁狀況,該量表包括30個條目,總分30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抑郁評判標準:0~10分為正常;11~20分為輕度抑郁;21~ 25分為重度抑郁;26~30分為重度抑郁。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5〕:用于評定研究對象社會支持情況,得分越高表示得到社會支持越多,此表包含4項主觀支持、3項客觀支持及3項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等3個維度,10個條目計分之和為社會支持總分。應對方式問卷(CSS)〔6〕:用來評定研究對象應對方式類型和應對行為特點,共 62 個條目,分為 6 個分量表。其中,“解決問題”和“求助”屬于積極應對,“自責”、“幻想”和“退避”屬于消極應對,“合理化”屬于混合型應對方式。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用于評估研究對象對自己面對的挑戰能否采取適應性行為的知覺或信念,共 10 個條目,1 ~4 分4級評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效能感越好。
質量控制:調查前對所有調查人員進行統一培訓,調查過程中確保調查表的正確性、及時性、完整性,調查結束后要對調查表進行審核并及時發現錯項、漏項,并在調查期間定期進行評估,以保證調查質量。在數據錄入階段,采用雙人錄入方式,錄入后進行數據一致性和邏輯性檢查,并隨機抽取5%的問卷進行錄入核查,控制錄入質量。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χ2檢驗、方差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
2.1研究對象抑郁發生情況GDS平均得分(12.85±5.34)分,抑郁438例(23.65%)。其中,輕度抑郁283例(64.61%),GDS平均得分(11.86±6.56)分;中度抑郁107例,GDS平均得分(15.47±7.53)分;重度抑郁48例,GDS平均得分(18.27±8.38)分。
2.2不同特征研究對象抑郁、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自我效能情況不同年齡段、婚姻狀況、居住情況、月生活費支出水平,抑郁發生率、GDS評分、SSRS評分(支持利用度評分除外)、CSS評分(幻想評分除外)、GSES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居住地抑郁檢出率、CSS評分中解決問題、求助維度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抑郁發生率、GDS評分、SSRS評分(支持利用度評分除外)、CSS評分(求助評分除外)、GSES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養老保險對抑郁檢出率、GDS評分、SSRS評分(客觀支持維度評分)、CSS評分(退避、自責維度評分)、GSES評分均有影響(P<0.05);不同體育鍛煉情況抑郁發生率、GDS評分、SSRS評分(支持利用度評分除外)、CSS評分(退避、幻想評分除外)、GSES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是否合并慢性疾病對抑郁發生率、GDS評分、SSRS評分(客觀支持維度評分除外)、CSS評分(求助維度評分除外)、GSES評分均有影響(P<0.05)。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抑郁、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自我效能情況分)
2.3研究對象抑郁、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社會效能得分情況中、重度抑郁組社會支持、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得分低于正常組(P<0.05),重度抑郁組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正常組;輕、中、重度抑郁組積極應對得分均明顯低于正常組,消極應對得分均明顯高于正常組(均P<0.05);中、重度抑郁組混合應對得分明顯高于正常組,GSES評分明顯低于正常組(均P<0.05)。見表2。

表2 研究對象抑郁、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社會效能得分分)
與正常組比較:1)P<0.05;與輕度抑郁組比較:2)P<0.05
2.4研究對象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自我效能與抑郁的相關性研究對象抑郁與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積極應對、GSES呈負相關,與消極應對、混合應對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研究對象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自我效能與抑郁的相關分析(r值)
1)P<0.05
本研究發現,武漢市空巢老人抑郁檢出率高于蘇樺等〔8〕關于深圳福田地區空巢老人抑郁發生率(16.23%)、潘毅慧〔9〕關于芷江西社區空巢老人抑郁發生率(15.3%)、李翠翠等〔10〕關于山東省城鄉空巢老人抑郁發生率(19.9%),低于黃樂萍等〔11〕關于上海虹口區廣中街道獨居老人抑郁狀況的發生率(41.72%),提示武漢市空巢老人抑郁發生率較高,應引起關注。同時,各地區空巢老人抑郁檢出率不同,可能由于研究對象年齡、文化程度、醫保構成不同,或因地域不同,消費水平、社會保障水平、社會服務等不同所致。抑郁情緒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不良情緒,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本研究發現,空巢老人的抑郁發生率與年齡、文化程度、婚姻、消費水平、居住地、合并慢性疾病、體育鍛煉、醫保情況有關,這與文獻研究〔11〕一致。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顯示,空巢老人抑郁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自我效能存在相關性,與相關文獻一致〔12〕。社會支持主要是個體通過與他人的接觸以獲得信息及安慰,研究發現〔13〕,良好的社會支持對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有益,本研究說明社會支持有助于減輕空巢老人抑郁發生。應對方式〔14〕是個體針對外界的應激而采取的相應的態度和行為,以抗衡不利應激的一種方式。應對方式對個體調節心理狀態及維持心理平衡有重要作用。在應對方式中,分為積極應對、消極應對及混合應對方式,本研究說明采取積極應對方式老年人,積極主動的尋求解決問題,抑郁發生率越低;而消極應對方式則相反,其與社會支持呈負相關,與抑郁程度呈正相關,獲得社會支持少的空巢老人,更易采用消極應對方式,其抑郁發生率越高。自我效能〔15〕是個體對自己完成的某一項活動、事物所具有的主觀自我把握、信心,對個體在完成活動過程中的思維模式及情感反應產生能動作用。本研究結果提示空巢老人獲得社會支持少,社會資源利用不足,自我功能與應對能見降低,更易在面對事情時孤獨,失去信心,以消極方式面對,陷入抑郁和絕望。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則更有效率突破困境,自我效能也相應提高,抑郁情緒也就不易出現。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也應加大社會支持與健康宣傳力度,為空巢老人心理問題提供社會支持與深灰干預,以提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王思博.長春市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及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2高菱宜,王蒙.獨居與非獨居老年人抑郁和總體幸福感現狀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56-7.
3張河川,張曉芬,郭思智.獨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4):466-7.
4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增刊):217-9,284-6.
5馬弘,汪向東,王希林,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增刊):127-31.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3(增刊):109-15.
7王才康,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7-40.
8蘇樺,張丹霞,董時廣,等.2014年深圳市福田區空巢老人抑郁孤獨情緒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8):942-6.
9潘毅慧.芷江西社區空巢老人抑郁焦慮狀況調查及干預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1.
10李翠翠,江珊,楊婷婷,等.山東省城鄉空巢獨居老人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12):1587-9.
11黃樂萍,方貽儒,汪作為,等.上海某社區獨居老人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第二軍醫大學報,2014;25(12):1363-7.
12黃樂萍,方貽儒,汪作為,等.社區獨居老人的抑郁狀況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和自我效能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5;25(2):73-7.
13徐海波,黃水平,劉欣,等.獨居老人抑郁狀況與社會支持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5):1383-4.
14吳芳,馮冬燕.城市空巢老人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15;42(4):483-8.
15孫玉靜,王麗娜,周郁秋,等.自我效能及應對方式對城市絕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3):5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