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
摘要:十八大報告曾經提出要“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自2014年起至今,“全民閱讀”已連續五年寫入了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如何培養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民族整體素質,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對首都農科大學生閱讀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嘗試提出一些合理對策建議,讓大學生通過培養閱讀習慣,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推進“全民閱讀”,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開展。
關鍵詞: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
十八大報告曾經提出要“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自2014年起至今,“全民閱讀”已連續五年寫入了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如何培養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民族整體素質,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對首都農科大學生閱讀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嘗試提出一些合理對策建議,讓大學生通過培養閱讀習慣,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推進“全民閱讀”,推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開展。
一、首都農科大學生閱讀現狀
本研究以北京農學院10個二級學院的大一至大四年級的本專科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首都農科大學生閱讀現狀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共隨機發放問卷580份,收回有效問卷574份。因我校屬于北京市屬農科高校,在學生構成中以女生為主,因此調查樣本也呈現相應的特點。受訪的大學生中,男生占總數的31.01%,女生占總數的68.99%;專科生占總數的11.32%,本科生占總數的88.68%;農業學科學生占總數的30.14%,理工學科占總數的36.24,經管學科占總數的22.82%;大一、大二年級大學生占樣本總數的78.54%,大三及畢業年級大學生占樣本總數的18.46%。
1.大學生課外閱讀涉獵廣泛,種類較多。
通過調查,大學生課外閱讀以通俗小說類、休閑娛樂類、經典名著類、社會歷史類、專業教輔類等5個種類為主,其中選擇通俗小說類和休閑娛樂類達到了63.24%和56.45%;經典名著類、社會歷史類、專業教輔類分別占到了48.08%、28.4%、28.05%;選擇學術類、時事新聞類、技能考級培訓類閱讀物占總數的20-25%之間。這說明首都農科大學生課外閱讀涉獵廣泛,種類較多,以小說、休閑類等閱讀內容為主,其他各類內容均有所涵蓋,呈現出廣泛、多樣的特點。
2.大學生獲取書籍的來源多樣,電子化閱讀占比較大。
通過分析調查,大學生通過書店或網商渠道自行購買獲得紙質類閱讀物有60.45%,從圖書館借閱的大學生有50.52%,有16.55%的大學生是從同學處借閱的。其中閱讀來源占比最大的是網上下載,達到了樣本總數的66.03%,即有三分之二的大學生通過電子設備進行新媒體方式的閱讀,大學生閱讀書籍的方式比較豐富,主要是通過自行購買、圖書館借閱。
3.大學生的閱讀頻度不高,閱讀時間與數量較少。
有71.95%的大學生每周的閱讀時間不超過2天,有83.28%的大學生每個月的課外閱讀書在1-3本,有85.37%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閱讀量少。調查發現,大學生的課外時間主要用于以下內容,其中上網娛樂占28.29%,參加活動占22.3%,與好友交流占18.47%,課外閱讀只占18.47%。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大學生的課外活動留給閱讀的時間不夠充足,閱讀頻率和數量不高。
4.大學生課外閱讀計劃性不強,存在較大隨意性。
通過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有閱讀計劃的大學生所占比例為31.88%,沒有閱讀計劃甚至不閱讀的大學生占總數的68.11%。在閱讀目的方面,以興趣所在、豐富知識、消遣為大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通過對各個學科大學生進行分類統計,主要的閱讀目的均無區別。在年級方面,除了以上三個閱讀的主要目的外,一、二年級的大學生還側重提高修養,三、四年級的大學生側重于專業學習,低年級與高年級大學生閱讀的側重點有一定差異。
5.新媒體閱讀具有明顯優勢,但不足以取代傳統紙質書籍。
通過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有72.13%的大學生通過手機進行閱讀,他們更傾向于通過新媒體的方式接收文字信息。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與傳統紙質書對比,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進行新媒體閱讀具有閱讀便捷、信息量大、時效性、內容輕松等優點。有87.11%的大學生認為,隨著網絡新媒體發展,實體書依然有存在的必要。這表明,首都農科大學生在接受傳統紙質書的同時,越來越適應新媒體閱讀的方式,傳統紙質閱讀與新媒體閱讀會長期并存下去。
二、首都農科大學生閱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整體上,大學生對閱讀的重要性有一定都認識,但實際的閱讀形勢很嚴峻,總體上,大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數量均呈現出較低的現象。大學生對自身閱讀現狀的滿意度處在較低的水平,本次調查的參與者中,表示很滿意的為3.83%,滿意的為8.89%,基本滿意的為37.8%,合計只有50.52%,不滿意的占44.95%。在影響閱讀的障礙中,學業壓力占66.9%,上網娛樂占52.61%,閱讀目的不明確的占39.02%。
1.學校對閱讀教育的頂層設計不足。
學生進入大學后,學校應對大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教育,指導他們如何選擇圖書,如何進行閱讀。目前,學校在學生閱讀教育的頂層設計不足,閱讀指導的力度不足,閱讀活動效果強度不夠。因缺少相關的指導,大學生在建立閱讀計劃和目標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經問卷調查,68%的大學生沒有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 47.04%的大學生不知道讀什么書, 25.78%的同學表示讀完書后沒什么收獲。而絕大多數受調查大學生愿意參與各種類型的閱讀活動,如讀書交流、圖書漂流、知識問答等。
學校的教學規劃也對閱讀教育的規劃設計產生影響。通過調查,針對“如何提高閱讀廣度和深度”的問題,36.59%的大學生選擇是“緩解學業壓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業繁重的程度,有66.9%同學們認為學習壓力是影響自己讀書的主要因素,目前的教學培養模式使大學階段的課程集中在低年級,再加上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的期望,迫使他們的閱讀功利性變強,無法在壓力大、時間緊的情況下投入到閱讀中去,擠占了大學生應有的閱讀時間,對學校開展閱讀活動造成影響。
2.學校閱讀環境建設及氛圍營造有待加強。
在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校園文化活動中,閱讀環境的建設需要加強,校園閱讀氛圍不夠濃厚,存在活動只注重形式,針對性、實效性不強。我校定期開展“世界讀書日”活動,但活動的宣傳推廣力度不足,導致效果并不明顯,學生感受到的吸引力和興趣點較弱。如在回答“每學期是否參加過讀書交流活動”問題時,有77%的大學生沒有參與過,達到1-2次的比例只有20.38%;經過交叉分析,每個年級的大學生受調查者,均呈現相似情況。
在調查閱讀氛圍的問題時,大學生“認為身邊或親友的閱讀氛圍積極”的比例占16.55%,“氣氛一般”的占61.15%,“沒有閱讀氛圍”的占21.95%。由于缺乏相應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只有部分學生對課外的閱讀感興趣,而更多的同學選擇了娛樂消遣或是其他活動。在本次調查中,大部分大學生還是出于曾有的興趣,認為“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豐富知識、開闊眼界”的不足半數,閱讀的時間總是被完成學業、娛樂占用。他們對閱讀的益處認識不到位,沒有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通過營造校園閱讀氛圍,規劃校園讀書環境是非常有必要做,也是擺在當前的一個難點。
3.首都農科大學生的閱讀價值取向不明確。
對于閱讀物的選擇,過半的大學生選擇的分別是通俗小說、休閑娛樂兩類圖書,分別占調查人數的63.24%、56.45%。這類書籍的主要價值僅體現在身心放松方面,容易使大學生將課外閱讀等同于娛樂消遣,忽略了更加重要的方面,如知識技能、眼界素養等方面的提高,無法激發自身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和獨立人格的塑造。
另外,大學生對閱讀的帶來的益處也存在著不正確的認識。大部分大學生看待閱讀是為了打發時間,輕視了閱讀對提高知識水平、增強專業技能、拓展知識廣度、強化獨立思考能力、鞏固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效果,導致課外閱讀無法給閱讀者產生深層次的影響。
三、推進首都農科大學生閱讀活動建議
在大學階段,大學生形成并鞏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了閱讀這一良好的習慣,會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升大學生的自身素質,這既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修養,也有利于學校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推進思政教育工作取得實效。
1.營造閱讀氛圍,樹立正確的閱讀理念。
在大學當中,各種學生活動讓校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而閱讀活動并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樹立正確的閱讀理念,形成科學的閱讀意識,能夠讓大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緩解壓力、陶冶情操,促進其自身素質的提高。學校和各二級學院應繼續加強組織舉辦豐富多彩的各類閱讀活動的力度,營造校園讀書氛圍,完善校園的閱讀環境。
對剛入校的大學新生,結合教工委的新生引航工程,將一些好的閱讀活動如“讀書服務月”、“好書推薦”、“閱讀馬拉松”、“讀者之星”等,加大力度傳承下去。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閱讀行列,讓大學生們意識到閱讀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閱讀。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在校園營造出濃濃的書香氛圍,激勵大學生進行廣泛閱讀,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閱讀對于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性,認識到閱讀對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
2.推動閱讀態度轉變,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我們應指導學生選用正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設立適合的閱讀計劃,推動大學生的閱讀態度的正向轉變,使其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開設專門的閱讀課程,針對目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現狀,開設專門課程進行閱讀指導,幫助大學生閱讀經典的書籍,提供指導性的閱讀方法。通過開設閱讀推薦與閱讀指導課程,幫助他們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內完成高效率的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知識水平,豐富大學生文化知識和藝術涵養。
例如我校推出的“讀書馬拉松”、“閱讀分享推薦書目”等活動,定期向大學生推薦經典讀物,培養大學生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果。另外還可根據不同歷史節點和人物,開展鮮明的主題閱讀活動。通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使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奉獻意識、自律意識、創新意識得到提高。
3.拓寬閱讀渠道,發揮新媒體閱讀優勢。
新媒體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傳統閱讀帶來了挑戰,但是根據調查,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為作為實體書的傳統閱讀方式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新媒體閱讀不能取代傳統閱讀。因此,利用網絡閱讀的優勢,拓寬閱讀的渠道,同時發揮傳統閱讀具有的廣泛、深入閱讀的特性,讓傳統閱讀與新媒體網絡閱讀相促相長,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
新媒體閱讀中最常見的碎片化閱讀方式,是“全民閱讀”的環境下產生的新的閱讀方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傳統閱讀的載體形式,還可以使其更為豐富多樣,吸引力更強,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使得受教育者心理接受程度更高,最大化地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高質量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過程。
4.優化閱讀環境,充分發揮圖書館功能。
通過調查,大學生獲取圖書進行閱讀的來源地,以及閱讀的主要地點仍然是圖書館,學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吸收知識信息、開闊眼界的重要陣地,因此要正確發揮圖書館對大學生閱讀的引導作用和功能。如優化圖書館自身“硬件”和“軟件”環境,指導選擇閱讀內容,培養積極高效的閱讀方法等,重視新生入館教育,對學生進行專業的閱讀引導,幫助學生篩選和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定時對學生進行經典書目推薦與分析講解,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楊國.大學生讀書情況與素質培養[J].當代青年研究,2010.
[2]石冬梅.我校學生閱讀狀況調查與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
[3]周松青.我國在校大學生讀書表現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對上海市1305名大學生的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2008(9).
[4]朱咫渝.網絡超文本閱讀研究—基于大學生網絡閱讀行為的調查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10).
[5]王梅麗.新時代大學生閱讀現狀研究—以廣西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02.
[6]吳靜.大學生閱讀推廣的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基于南京高校讀書節的調查分析[J].現代情報,2015,03.
[7]黃瓏瓏.關于高職院校大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思考——基于對150份調查問卷的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08-15
[8]齊基,李彩俠.關于改善大學生閱讀現狀的思考[J].民營科技,2017-07-20
[9]張靜.培養閱讀興趣 拓寬閱讀領域——對當代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的思考[J]. 陜西教育(高教),2016-10-15
[10]顧靜瑤.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下的大學生閱讀[J].文存閱刊,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