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人有很深刻的紅色情節,它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中,蘊含在中華民族的基因里。紅色文化集中表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是世界觀、價值觀、群眾觀和政治觀。而紅色文化資源是集政治資源、歷史資源、文化資源、精神資源、物質資源為一體,是紅色文化的載體。本文針對五大新型發展理念促進湖南省紅色文化科學發展的路徑展開幾點論述。
關鍵詞:新型發展理念;紅色文化;科學發展
中國人有很深刻的紅色情節,它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中,蘊含在中華民族的基因里。紅色文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人民在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斷孕育和發展而成的特殊文化形態,集中表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是世界觀、價值觀、群眾觀和政治觀。而紅色文化資源是集政治資源、歷史資源、文化資源、精神資源、物質資源為一體,是紅色文化的載體。為了弘揚紅色文化的科學理念,彰顯紅色文化的教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黨的十九大上強調,在促進紅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各地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體現出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為我國紅色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提供了重要的價值遵循和行動指南。湖南省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發祥地,紅色革命有著光榮傳統,在內容與形式上也表現出非常鮮明的地域特色,湖南的紅色文化不僅凝聚了湖南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堅強的革命品質,還彰顯了每一代湖南人的理想道德和價值追求,湖南紅色文化是我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目前湖南的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模式尚比較單一,主要是依托重點區域發展紅色旅游。下一步應在紅色精神的引領下,將革命文物與歷史文化、特色建筑與山水風光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升科技和藝術含量,并依托“互聯網+”走大眾化的發展道路,打造紅色文化精品,做強紅色文化產業。
做強文化產業,關鍵在于拓展紅色文化資源的功能,提升紅色文化的內在價值,體現紅色文化更豐富的內涵。在我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浪潮下,我們黨的紅色基因不能丟,紅色傳統不能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要把紅色傳統發揚好,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近年來,湖南依托地域資源優勢,深挖文化精髓,致力于發展紅色旅游,使紅色旅游成為湖南省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湖南打造“文化強省”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南有“吃得苦、霸得蠻”的拼搏精神;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魄力和擔當;有舍己為人、敢于奉獻的雷鋒精神等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來源與傳承。因此我們必須把握紅色文化的發展規律,把紅色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去,在實現中踐行和培育紅色文化創新發展的思路、方法以及長效機制,為促進湖南省紅色文化科學發展,實現紅色文化更為豐富的內涵,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湖南省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路徑:以產業化模式發展,通過“萬眾創新”來發揮資源優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任何文化在繼承和發展過程中都是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革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在進行中華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推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我國文化的優秀基因,從根本上激活中華文化的活性。人類文化的發展史是一個尊重文化傳統與創新文化形式相互融合的過程,創新作為紅色文化的首要傳承方式,展現出了它在紅色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價值,為湖南省紅色文化的科學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思路。
湖南要將紅色資源優勢進一步轉變為市場優勢,需要依靠產業化的模式得以實現,而萬眾創新則為產業化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現實機遇。萬眾創新通過技術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相結合,鼓勵民間力量參與開發紅色文化資源,改變以往政府包辦的模式,為實現“科技興旅”、“金融興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先后推出了旅游監管平臺和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各紅色旅游景區也推出了各自的微信公眾號、相關聯小程序等,以產業化的運營模式來實現紅色文化與紅色價值觀的宣傳與傳播。
通過萬眾創新與產業化推動,打造紅色文化品牌。通過紅色音像和圖書制品的發行,紅色歌舞和戲劇的演出,以及其他紅色產品的開發;通過講座、動漫、公益廣告、自媒體等方式推廣紅色旅游,宣傳紅色文化。由于紅色文化產生于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因此有許多特殊印記的物品都可以代表紅色文化的烙印,比如:帽子、水杯、徽章等等。利用創新思想指導湖南省紅色文化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更需要輔助實際行動,湖南省在進行紅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要立足新的時代高度,對湖南省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進行提煉,充分體現出湖南省紅色文化的自由、進步、獨立、奉獻、開放、愛國等思想。在新的歷史發展環境下,湖南省要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領域對湖南省的紅色文化價值進行拓展和升華,提升湖南紅色文化辨識度,使湖南省的紅色文化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相協調,體現出時代精神,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意義。
二、促進湖南省紅色文化協調發展的路徑:依托重點市縣,以“區域化”建設優化資源配置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在社會注意發展新時期,要積極推動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這為湖南省紅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導,是湖南省紅色文化的發展方向。湖南省要想實現紅色文化的協調發展,首先必須充分發揮優勢資源的輻射作用,以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革命先烈故居做品牌,輻射湘中、湘北各市縣;在湘東革命老區,以平江、瀏陽為中心,利用開國將軍“群聚現象”,建立開國將軍文化園;加大對桑植、芷江等紅色旅游景區的建設力度,提升湘西紅色旅游及紅色文化的地位與影響;優化宜章、桂東等地的紅色旅游設施,拓展湘南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的教育示范作用。其次必須大力發展紅色文化事業和紅色文化產業,突出紅色文化發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湖南省紅色文化在各項產業之中的競爭力。湖南省在發展紅色文化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要統一規劃,分級實施,在全省的統籌下,各地市也要拿出詳細的配套方案,打破各自為政的封閉格局,建立聯動的紅色旅游走廊或經典紅色旅游路線,需要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統籌資源,完善紅色文化產業鏈,打造湖南紅色文化產業新格局。湖南省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不但要集中精力發展實體經濟,更要注重提升區域的文化軟實力。紅色文化建設應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導向、資金支持、價值引領、市場監管等方面的作用,充分調動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全面調動社會組織及個人在志愿服務、社會公益等方面的參與熱情,使紅色文化與區域經濟更加持續、健康的發展。
三、湖南省紅色文化的綠色發展路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文化底蘊與青山綠水協同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經濟發展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方向不動搖。這充分反映出了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擔憂和對人民福祉的責任擔當,湖南省在制定紅色文化發展規劃時,一定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湖南省的生態文明建設,使湖南地區變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湖南,這是實現湖南地區經濟、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湖南省地區在紅色文化發展過程中,首先要從思想上和認識上打破傳統的經濟文化發展束縛,克服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態,處理好紅色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要加強對湖南省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湖南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發祥地,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彭德懷、劉少奇等都出生于湖南地區,在八年抗戰時期,湖南省是我國抵御日寇的主要戰場之一,為我國的獨立和解放事業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湖南保留了很多革命遺跡、陳列館、紀念館等各種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湖南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最好見證,是我國走向獨立、自由、富強、繁榮的稀世物證。只有加強對湖南省紅色文化的保護,才能夠保住湖南地區文化發展的根脈。湖南省在發展紅色文化的過程中,要加強紅色文化保護和開發的有機結合,適度開發景區內自然環境,以青山綠水的環境資源支撐紅色旅游,同時在景區規劃設計上考慮建筑、道路等人文景觀與山水等自然景觀有機統一,將湖南的革命歷史、特色建筑、山水風光、民風民俗充分結合起來,將觀光、旅游、休閑、教育融為一體,實現“紅”、“綠”資源的協同發展。
四、湖南省紅色文化的開放發展路徑:提升湖南省紅色文化的開放性,以“大眾化”路徑發展紅色文化
無數歷史發展的經驗證明,閉關鎖國必然遭致落后挨打的局面,改革開放才是繁榮發展的必經之路,堅持開放性是湖南省紅色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我國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牢牢堅持開放發展的理念,推動各地紅色文化的平等交流,為全國各地的紅色文化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證明。人類社會的發展是諸多文明不斷交流、碰撞與融合的過程,只有加強各地之間的文化交流,才能夠促進文化的多姿多彩,使各地的文化更加豐富和充實。湖南省在傳承紅色文化的過程中,必須秉承開放包容、兼容并蓄、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在堅持湖南省特色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加強與我國其他地區或者國外其他民族的文化特長,使湖南地區的紅色文化更具魅力,提升湖南省紅色文化在全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格局。湖南省在發展紅色文化的過程中,首先要實現紅色文化傳播的大眾化,一方面要豐富和發展地方紅色文化的內涵,另一方面要在紅色文化的發展中傳承和創新地方特色。紅色文化不僅來源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還包括許許多多普通群眾的“平凡的事”。由于長期以來,政府在紅色文化的傳播中占據主導地位,紅色文化也被人民群眾普遍認為是“官方文化”,因此紅色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為了不脫離人民群眾,就應該更“接地氣”。紅色文化需要激發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增加人民群眾的參與度,讓人民群眾深刻認識到自身就是紅色文化的創造者,從而自覺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增強紅色文化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認同感,真正讓其在人民心目中扎根。因此,湖南省在發展紅色文化的過程中,要充分借助湖南人民的力量,讓湖南人民都主動接受和傳播紅色文化,這是湖南省紅色文化源遠流長的關鍵所在。
五、湖南省紅色文化的共享發展路徑:堅持共享發展理念,以“互聯網+”為抓手,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弘揚紅色文化
隨著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共享發展理念,而新形勢下,“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為實現共享提供了現實的技術支持。湖南省紅色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共享發展理念,突破傳統宣傳模式的束縛,鼓勵民眾利用網絡傳播紅色文化與正能量。雖然傳播紅色文化的方式有很多,但除了官方宣傳,紅色文化的社會關注度還明顯不夠。另外,一些紅色文化場所或者紅色旅游景點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信息化設備,但使用率并不理想。拓展“互聯網+紅色文化”、“互聯網+紅色旅游”等等,需要依托強大的網絡平臺和持續的后臺服務,通過大型網站和媒介提高紅色資源與紅色文化的社會關注度和知名度,以實現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滿足上的精神充實,增加人民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共建共享是湖南省紅色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紅色文化不再僅僅是為少數人服務,而是要堅持為全體中國人民服務的理念,湖南省在發展紅色文化的過程中,一定要把為全體中國人民服務的理念貫穿于紅色文化發展的始終,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獲得思想上的覺悟和文化上的覺醒。中國共產黨是傳承紅色文化的主導力量,中國共產黨在傳承湖南省紅色文化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和主體地位,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到首要位置,以紅色文化的精神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切實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
五大新型發展理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踐和探索中提煉出的戰略思想,各種思想之間相互交融、相互貫通,共同形成了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湖南省是我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在革命時期和建設時期為我國的獨立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新的社會發展環境下,湖南省紅色文化的發展必須要立足現實,面向未來,以五大新型發展理念作為指導,促進湖南省紅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紅色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作者簡介:薛彬,男,1992年5月,湖南長沙,研究生,講師,管理學、文化學。
注: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專項資助課題“探討湖南紅色文化軟實力提升戰略途徑研究”研究論文,課題編號:16ZXC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