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一切用戶信息數據的收集、處理與分析都在挑戰著傳統商業道德規范和法律保護規范。新型商業模式對于消費者個人隱私的侵犯風險也在不斷增大。UBI車險也是在互聯網大數據應用的背景下催生的產物。作為汽車保險行業新產品UBI保險與數字化賠付相結合,差異化對待自然有其優越性,更精確的量化新型車險讓很多用戶表示出了興趣。而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UBI車險促進安全駕駛這一路徑具有很大的社會效益。
關鍵詞:大數據;隱私權;社會效益;監管
引言:最近幾年,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等智能化交通方式的變革,國內汽車保險市場也隨之出現了UBI保險這樣的創新型汽車保險產品。而UBI保險究竟能發展到何種程度,也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衍生產品對于現有的公民隱私權保護體系的挑戰也備受關注。
一、UBI車險的基本概況
1.基本概念:UBI車險(Usage based Insurance)是指基于駕駛行為的汽車保險,根據用戶的駕駛行為定制不同的車險資費,期望通過不同的資費來激勵用戶保持和改善駕駛行為,達到降低行車風險的目的。
2.發展現狀:UBI車險最早起源于美國,其特征為結合駕駛行為動態變化因素,使得保險費率個性化、差別化。據估計美國的國內UBI車險市場規模已高達1700億美元。[1]可以說已經具有了相當規模。中國的UBI行業起步較晚,而且主要是參照國外的一些成熟模式運作,結合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推廣,這一新型保險商業模式也受到很多商家的青睞,例如中國大地保險申報的“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附加ADAS特別條款”被稱為國內第一款主動風險管理型UBI產品,還有上海評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積極布局推出UBI產品。
二、UBI車險與個人隱私權的沖突
隱私的信息化在如今的金融領域已經相當的普遍,個人的隱私也呈現出向信息化形式發展的趨勢,這就可能使侵犯個人隱私的具體行為難以界定,進而使個人隱私信息很難得到有效保護。UBI車險在服務中會收集和分析用戶的駕駛行為,這包括用戶的行動軌跡,駕駛習慣、駕駛技術、周圍環境行車記錄,以及一切可能會收集到的信息,這些信息都帶有私密性的特征。對于用戶駕駛行為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就必然會涉及到對用戶個人隱私的侵犯,既然侵犯在所難免,那么是否就意味著監管也無濟于事?正是因為出現了對于用戶個人隱私權的侵犯,更加說明了加強監管的重要性。犧牲個人隱私也許會換來很多便利,但在網絡逐步實名制的條件下,個人隱私的泄露會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法律賦予每一個公民個人隱私受保護不受侵犯的權利,這一權利保護具有正當性,包含個人的生活安寧,個人的生活秘密情報等。在信息化時代,個人的隱私也在向信息化形式發展,隱私權由兩個核心部分組成,其一是私密領域,其二為信息自主。[2]更進一步的講隱私權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隱私隱瞞權,個人有權隱瞞自己隱私,且不為他人所知曉。
2.隱私支配權,公民有權利支配自己的隱私。
3.隱私維護權,當個人隱私受到非法侵犯時可尋求公力救濟與私力救濟。
個人在保險業務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個人信息屬于隱私范疇。負擔行為以契約為原則,在保險合同達成后,[3]基于保險服務這一契約產生的保密義務是服務商的負擔行為。UBI車險服務商與用戶建立了契約就應該負擔保護用戶隱私不被侵犯泄露之義務。而基于隱私權理論的保密義務屬于法定義務,經營者違反該法定義務造成損害后果即構成侵權,責任認定明確。[4]這也是保險服務提供者向客戶承擔保密義務的理論依據。目前而言基于“知情與同意”以及匿名的位置隱私保護方法并不能全面的保護用戶的隱私,當前工作者們已經嘗試了位置數據與非位置數據相結合的隱私保護研究,但這還遠遠不夠,仍然需要做大量深入的研究。[5]
三、構建覆蓋全過程有效的監管機制
筆者認為應構建起系統的監管機制,加強從源頭治理,從過程監督,從結果問責,建立起覆蓋保險服務全過程的隱私保護機制,明確服務商和平臺責任。一旦發生侵犯公民隱私并造成不良后果的必須對于用戶進行賠償。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從源頭治理,各個產品服務提供商在最初開發UBI產品之時,務必對于用戶隱私權的保護做詳細周密的考慮和處置,開發的產品須包含對隱私數據的保密措施。
2.從過程監督,監管部門應不定期抽查和檢測保險服務商服務安全性考量。這是隱私權保護最為關鍵的一環,監督車險服務商正確合理的使用收集到的數據,不得收集和分析不必要的用戶信息數據。
3.從結果問責,構建“誰收集誰負責”的問責機制,對于泄露用戶隱私并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必須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隱私受損害者可基于隱私權請求停止侵害與對應損害賠償。
結語: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的:“對于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要探索包容審慎的監管,推動其健康有序發展。”UBI保險在我國是剛發展的新事物,必須謹慎的予以監管,保護用戶隱私信息數據的安全,需要做到從源頭治理,從過程監督,從結果問責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這才是UBI保險業務發展的正確方式,UBI保險在中國的發展應用,還需要在各個方面做深入細致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邵鋮茵、王媛媛:《借鑒美國經驗,發展中國特色UBI車險》,載《上海保險》2018年8月49頁
[2]王澤鑒:《人格權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08頁。
[3]朱慶育:《民法總論》(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53頁。
[4]何穎:《數據共享背景下的金融隱私保護》,載《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1月第19卷第1期
[5]王璐 孟小峰: 《位置大數據隱私保護研究綜述》 ,載《軟件學報》 2014 年4月。
作者簡介:何昭輝,南昌大學法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