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包含于馬克思主義,并且是其中重要的一項之一,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廣大人民群眾自愿選擇的,這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這是東西方文化共同運用的產物。本文將從文化視域這一方向來敘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過程。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化視域;哲學視域
一、從文化視域看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產生于國外,受到國外的實際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所以其中的思維方式和本質都是國外化的,這些與我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有很大的差異。從文化視域上看,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文化既有差異卻又相互影響。馬克思主義在被中國化的每個不同過程都有所異同。因此,在討論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歷程時,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選擇,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時要全面具體,研究多個方面。
身為一種文化表現的馬克思主義,既有時代性又有民族性。每一個時代的馬克思主義都會有一個具體歸屬的民族,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具有民族性,不存在沒有民族性的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屬于多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他們都是無法想象的。馬克思主義的出現總會有一個明確的時間和地點來發展自己,所以它也一定是時代性與民族性的相互一致。然而這種一致性是隨時變化中完成的,它的不斷變化就是因為民族性與時代性兩者的不平衡。馬克思主義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在演變與發展的過程中一直都有一種不平衡無法打破,使得它們在發展過程中的時間差異,所以造成了不同的文化之間的差別。當馬克思主義相對處于強勢的時候,它的時代性要求就會被強調出來。假如兩種勢位有差別的文化面對面交流,處于弱勢地位的其他文化就會被迫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強勢擴散與宣傳,這是文化想要得到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
馬克思主義具有時代性,并且通過現實的文化來表現出來,所以先進的文化的時代性特點中一般總帶走民族性的特征。文化勁頭都不一樣,有時候馬克思主義文化會相比更強勢,有時候其他文化會更強勢,當馬克思主義勁頭更足時,就會向其他文化涉入或者產生影響,也就進而得到了發展與進步。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來說,最近幾年收到了西方文化的嚴重挑戰,也就是文化在時代性中的挑戰。在早期,中國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任務是改變中國文化在新時代中的落后性。五四運動前后的中國,先進的中國人在文化時代性的至上性上達成了共識。落后導致了東學西漸的發生,它本質上是文化差異導致的。實力較弱的被迫接受勢力較強的。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就這個傳了進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也就此開始。
依照文化宣傳的方法來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宣傳進入,是因為當時民族文化處于弱勢,被迫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就此傳入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有民族性特色,因為受到當時文化背景的影響,所以民族性也就滿滿的體現出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近代文化發展的自覺選擇。
從文化的意義方面來說,近代的中國充滿了中西方文化的接觸、矛盾、選擇和融合。伴隨著近代中國不斷興起的文化革命,傳統的封建文化的弊端越來越展現在大眾面前,這種形式迫使中國人民急切的尋找一種新型的文化來指導中國的發展方向。對這種嶄新的文化有兩個要求,第一要以傳統文化作為根本,第二要打破傳統文化的弊端,第三要吻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與信仰,第四又要能指導中國當時的革命方向。在這種局勢下,作為一種西方外來文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進入了中國。在面臨超越中國傳統封建主義文化和近代資本主義文化的局勢下,在阻撓恢復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反對對西方文化的通盤接受,才能進入人類文化發展的前端,實現中國文化真正的發展。
當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成功時,馬克思主義也就在思想文化領悟確立了自己的主導地位,中國文化發展的民族性問題便取代了時代性問題。然而毋庸置疑的事,真正擁有了中國氣勢和中國風格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似的中國群眾擁有了迫切想要的不僅能夠繼承傳統又能符合現代,既符合民族形式又具有科學性的方法論與世界觀,它們都是馬克思主義進行了文化選擇后民族性得以體現的發展。
二、哲學視域下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歷程
從哲學視域下來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途徑,并不是將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照搬過來,而是根據當時的社會建設和我國的綜合國情,發展規劃進行了研究后,結合全球化的發展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來做出的決策,借此拓廣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視域。在中西方馬克思交流中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求在專業學術史和教條主義以外,從中國化的角度深入早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價值,這樣才能讓它迎合中國社會的實際發展方向。想要在中國社會發展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必須要精確的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實質,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解決現實問題。
結論:
馬克思主義由各階級之間的爭斗和大眾的暴擊革命構成,其中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既表現出了現實社會中的對于順序的改革,也表現出了想法的更新和激烈的矛盾斗爭。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的迅速的發展,舊的馬克思主義已經無法再符合當前的現實生活,以前的馬克思主義的限制性滿滿的體現出來。所以我們應該掌握實際情況和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與思想,才能真正似的馬克思主義符合現實生活,將它運用在這個時代中。
參考文獻:
[1]王希鵬.文化哲學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1.
[2]李飛,劉卓紅.文化哲學視域下馬克思哲學與先秦儒家思想的融通性建構——兼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的理論基礎[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0(01):90-94.
[3]何萍、李維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嚴宏.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現實價值:以人的需要為視角[J].科學社會主義,2010(05).
作者簡介:于廣躍,性別:男,出生年月:1985年5月,籍貫: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研究方向 :中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