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園美,廖苑妃,張婧,吳劍威,彭元芳,劉鵬
(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江西贛州341900)
寄生蟲檢驗技術是中職檢驗專業的專業課,同時也是一門形態特征識別與實驗操作技能技巧密切結合的課程,內容繁雜,檢查方法不斷更新。如何使學生掌握人體常見寄生蟲檢驗的基本技能(形態學、方法學),尤其要能在鏡下鑒別蟲卵,從而為臨床寄生蟲實驗室診斷奠定必備的專業技能,這是目前寄生蟲檢驗技術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微課是指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表現在內容微、時間微、學習微3個方面,微課是一種圍繞“知識可視化、思維動態化、活動完整化、講解故事化”4個方面進行重點設計的“微設計”[1]。
隨著全球進入互聯網時代,微博、微信、QQ等網絡媒體在改變人們聯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在“互聯網+”時代下,基于信息化教學的微課在一些教學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寄生蟲檢驗技術蟲卵鑒別教學中引入微課,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時間充裕并且可以反復揣摩,這使得醫學教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再局限于傳統課堂。本研究在中職檢驗專業寄生蟲檢驗技術蟲卵鑒別教學中應用LBL聯合微課教學法,與傳統的LBL教學法進行比較,探討LBL聯合微課模式在中職檢驗專業寄生蟲檢驗技術蟲卵鑒別教學中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將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2014級中職檢驗專業4個班級235名學生按班級隨機分為對照組(117人)和實驗組(118人),兩組學生由同一教師授課,學習內容和課時數均相同。實驗組采用LBL聯合微課教學法,對照組采用LBL教學法。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學習能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LBL聯合微課教學法教材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尹燕雙主編的《寄生蟲檢驗技術》第2版。教學內容為鑒別蛔蟲卵、繞蟲卵、鞭蟲卵、鉤蟲卵、肝吸蟲卵、姜片蟲卵、肺吸蟲卵、日本血吸蟲卵、絳蟲卵9種蟲卵。教學內容分節分階段進行,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教師充分準備,收集資料,制作課前、課中、課后3個微課視頻,每個微課視頻約3~8分鐘。課前微課采用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識,引導學生去探索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課中微課將抽象的、難理解的知識點具體化、可視化;課后微課以梳理知識為主,使知識點完整化、一體化。
(2)組建QQ群,教師和學生都加入QQ群,便于教師發布微課,構建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平臺。
(3)在上課之前,任課教師根據上課內容,將課前微課共享至QQ群。上課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并引入課中微課視頻。課后,任課教師將課后微課發給學生。
1.2.2LBL教學法采用傳統教學法,由教師應用PPT授課,按教材給學生講解蟲卵的形態特征、鑒別要點,適當引入相關圖片。
1.3.1寄生蟲卵鑒別知識的評估所有寄生蟲卵學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實踐考核和理論考核,各占50%。理論采用閉卷的形式考試,流水閱卷;實踐考核以實驗室鏡下鑒別為主。
1.3.2教學滿意度調查所有寄生蟲卵學習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教學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問卷內容包括對寄生蟲卵理論知識的掌握、對寄生蟲卵鏡下識別的能力、對微課的理解、對課堂氣氛及教師的滿意度,當場回收計算滿意率,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實驗教學項目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考核,結果如表1所示。經統計分析,實驗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和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學生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成績比較(±s,分)
?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實驗組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表明學生更樂意接受LBL聯合微課教學法。
微課的萌芽是1993年美國北愛荷華大學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2]和1995年英國納皮爾大學Kee T P提出的一分鐘演講(the One Minute Lecture,簡稱OML)[3]。2011年,微課概念首次在我國提出[4],它以“主題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等特點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信息資源形式被廣泛認可。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微課內容。
中職學生在學習寄生蟲檢驗技術蟲卵鑒別時一直存在困難,而本研究表明,實驗組理論成績、實踐成績和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1),這表明實驗組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更全面。此外,隨著社會發展及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多,傳統教學法已不能滿足學生需要,在傳統課堂引入微課的教學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該研究調查發現,實驗組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朱寶安等[5]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微課教學的確能增強教學效果。
然而,任何一種教學法都不能獨立于學情而存在。中職學生有如下特點:一是學習主動性不夠,相比普通中學的學生,特別是教育發達地區的名校生,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內在驅動力不夠的問題。表現為大部分中職學生對學習、知識并無明顯渴求,且少數學生還存在厭學現象。二是自控能力較差,雖然現代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基本能夠實現中職學生一人一部手機,但學生的手機里充斥著各種誘惑——微博、微信、手機游戲、電視劇……即使是成年人都難以集中精力,更何況是中職學生,他們自控能力普遍較差,在運用電腦、手機等工具觀看教學視頻時很有可能分心。因此,應用LBL聯合微課教學法時,教師也要投入精力督促管理學生,并在線解答學生的各種問題。本研究發現,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后討論式學習是一種很好的監管方法,這可在以后的研究中繼續深入探索。
另外,任何教育手段都離不開時代的變化發展,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都要與時俱進,微課的內容要不斷更新。隨著醫學知識和醫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進步,教師也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錄制一些新的、與寄生蟲學相關的醫學前沿知識的微課視頻。
綜上所述,LBL聯合微課模式的教學效果明顯,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同時體現了教學相長的教育規律。該教學法可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教學滿意度比較[n(%)]
參考文獻:
[1]馮銳.職業教育的微課設計與教學創新[J].江蘇教育,2015(40):13-16.
[2]McGrew,L A.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543-544.
[3]Kee T 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4]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5-13.
[5]朱寶安,尹麗.微課在醫學高專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5):5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