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生本理念和自身教學實踐,論述如何在科學試卷分析課中通過課前師生精心準備、找準師與生、教與學的共鳴點;課中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展開師生、生生互動,讓課堂“火”起來;課后引導學生歸類和反思,重視解題能力和反思習慣的培養,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提高科學試卷分析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以學定教;思維;互動;反思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試卷分析課是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尤其是期末和中考復習階段,教師都試圖通過學生試卷測試來檢測學生的學習,并通過試卷分析來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盲點”。然而,多數教師卻不太重視如何提高科學試卷分析課質量的研究,認為試卷分析課就是對答案、講題目。目前存在兩種弊端:一種是為了照顧差生,將學生練習中的錯題細講一遍;另一種是為了控制教學時間,只挑難題分析。整節課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基礎較好的學生感覺試卷分析課沒新意,基礎較差的學生仍舊掌握不了,這樣的試卷分析課是極其低效的。在教學中教師如何結合“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提高科學試卷分析課的有效性,我認為應做足以下三個方面:
一、 課前師生雙備,“激活”教學目標
高效的課堂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核心的教學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想試卷分析課達到高效,師生雙方必須在課前積極準備,明確各自要想達到的目標。
(一) 教師要精心備課
許多教師認為,試卷分析課沒什么技巧,不用花多少心思去備課。而事實上,試卷分析課是更高要求的綜合復習課,更能從學生考試所反饋的信息中準確抓住學生學習中的薄弱之處,開展最有針對性的教學。對于教師而言,為了演繹最有效的教學,必須對學情有深刻的了解,對教學目標進行精準定位,對教學方法要精心設計。
1. 研究試卷,分析學情
首先,要分析每一試題涉及哪些知識點,考查什么能力,試題的難易,知識的切入點,如何從背景材料獲取有用的信息等。其次,要從卷面上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批好的試卷做好成績分析,統計每題的得分率,記錄易錯題和典型錯誤,列出每道題做錯的學生姓名等,從學生的答題上了解學生的平時學習和對知識的把握。第三,找出答題中反映出共性的典型問題進行研究。在失分原因上是屬于答題不規范(公式不寫、單位不寫或不統一等);審題欠缺(關鍵詞、隱含信息的挖掘等);還是由于概念不清、基礎知識不扎實、表述不到位或思維和能力問題引起的知識性錯誤等等。通過分析,明確學生在哪些知識點上還需加強和提高,在解題方法上應如何指導,學生的何種能力必須加強。
2. 明確目標,設計教法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試卷分析課的目標是:既要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要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升華。試卷分析課的設計必須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凸顯“先學后教,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在教學環節上,首先,要通過對本次考試成績的肯定和表揚,提高自信心、激發參與學習的熱情。其次,要對錯題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類,結合學生的層次和特點,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第三,要設計反饋練習,進行課后鞏固。教師在試卷分析的備課中,要列出每道題做錯的學生名單,分析這些學生做錯的原因,根據試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層次,有目的的初步確定哪題由哪位學生分析,預設在哪個關鍵點上學生需要幫助,應給以怎樣的提示或采用怎樣的鋪墊等。另外還準備一份與所分析錯題相似或稍有拓展和提高的速練,加以鞏固和提高。
(二) 學生要認真做好課前自主訂正
為了能使學生課前主動訂正,課中積極參與,教師要實施必要的激勵措施。我們教師可以對學生在課前自行訂正的題目,分數計入考試的成績;對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回答解題方法正確的也計入成績;對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問題或積極參與分析的,給相應的附加分(稱學習態度分)。通過這種激勵機制,使學生在課前自主訂正、課中參與的積極性大幅提高。通過師生的共同準備,在試卷分析課中就能找到師與生、教與學的共鳴點,為提高試卷分析課的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 課中師生、生生互動,“激活”教學課堂
只有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在試卷分析課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采取多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真正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增強課堂活力。
(一) 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
為了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的參與度,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教師要為考試設立光榮榜,以PPT呈現各個層面的激勵對象,評出選擇題、簡答題,實驗探究題等“考試達人”。教師要大張旗鼓的表揚和獎勵考試中進步快、成績好的學生,對成績一般的學生更要肯定他們的長處,例如:“某某同學某道題回答得非常精準,某道題的解法非常獨特”等,并用一些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語言激勵學生,來營造快樂積極和興奮的課堂氣氛。
(二) 要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試卷分析
在試卷分析的教學過程中,要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撥動學生的神經,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要針對錯題的難易程度,結合學生的層次,開展以下形式的教學活動,增強課堂活力。
1. 錯誤解答展示與規范解答展示相結合
將解題過程錯誤或不規范和正確、規范的同一題可以用相機拍攝展示或用實物投影儀把學生的原生態的答案直接投影,讓學生比較和討論,不但對解題不規范學生起到了示范作用,更能從他人的錯誤中得到啟示與借鑒。
2. 個人自我評價與同伴互助交流相結合
對于難度不大的題目,放手讓學生來講,采取學生輪流或自主或有目的的點名方式讓學生對試題進行自我評價,并鼓勵同伴提出不同意見,給予其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師要適時地參與其中,在有學生提出問題時要熱情回應,在學生分析問題時要適時誘導,并及時鼓勵。要讓學生去體驗像老師一樣分析問題的過程,增強自信,提高分析和表達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快樂。
3. 學生提出問題與教師引導點撥相結合
對于易錯或難度較大的題目,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只有學生把最想知道或最需要得到幫助的問題積極主動地提出來,教師才會真正了解學生解題的障礙所在,才能以最適當方式來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教師引導時要講究藝術,要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探尋真理。教師可向學生提示問題中的一些“關鍵詞或字”,引導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例1 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下圖裝置來研究昆蟲是否進行呼吸作用。O點是一個固定點,活塞連接金屬滑片,活塞運動,滑動變阻器阻值隨之改變;閉合開關小燈泡發光;堿石灰可能吸收遍地開花的二氧化碳。實驗預測與分析:
(1)昆蟲如果進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終將停留在a的位置(填“原來”“偏左”或“偏右”)。
(2)隨著昆蟲不斷地呼吸,小燈泡的亮度將。
(3)裝置中指針設計成AO段比OB段短,這對實驗現象起到了作用。
這道題目的第(2)小題大多數學生寫“變亮”,即使告訴正確答案,還是無法明白,我就說:“滑動變阻器向左滑動嗎?重新讀題能找到我們忽視的關鍵詞嗎?”。當有學生說:“是否與杠桿有關?”我及時肯定并提示學生:“‘關鍵詞是什么?”。通過點撥,引導學生思維,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發現帶來的樂趣。
4. 試題分析與變式訓練相結合
在試題分析中,只要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不失時機地誘導和點撥,在學生的興奮期內,自然會出現“心有靈犀一點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學習效果。
針對具有深挖剖析意義的題目,教師應該“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特別是練習中碰到過的相類似的看似相同實則不同的題目,教師要舉一反三,進一步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挖掘試題的深度和廣度,加強知識的鞏固,提高知識應用能力。針對易錯或較難的題目,教師要重視正確誘導,并應注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要符合學生的思維開放的過程。
變式訓練是思維拓展的較好方式,可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漏洞,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的掌握而不是機械的記憶。
例2 讀圖回答
(1) 當出現下弦月月相時,月球運行到處位置。
(2) A處月相名稱是,農歷日期為。
[變式題]2013年12月2日為農歷十月三十,據下圖可知當天月球的位置在處位置。
5. 常規解法與“奇思妙想”、巧解結合
常規解法是解題的基礎,是訓練思維的好方法,而巧解可以更好地促進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提高。在掌握常規解法的前提下,適當地運用巧解還可以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所以在學生緊張的解答試題之后,教師要有意地作進一步的借題發揮,引起學生思維的發散,開拓思考的視野。
例3 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別盛有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左側容器盛的是酒精
B. 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較大
C. 液面下深度相同的兩處a、b所受液體壓強Pa=Pb
D. 液面下深度相同的兩處a、b所受液體壓強Pa>Pb
為了更深刻的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我又進行拓展:
在上述條件下距液體底部距離相同(為h)的M、N兩點處的壓強大小關系是
最終學生提出了2種解法:
解法1:M和N兩點壓強是由于上方液體受到了重力作用產生。由于下方部分的液體體積相同,M點下方的酒精質量小于N點下方的水的質量,得出M點上方的酒精質量大于N點上方水的質量由此得出結論。
解法2:p酒=pM+ρ酒gh,p水=pN+ρ水gh∵p酒=p水∴pM>pN
于是我提出了極限法:讓M、N同時上移相同高度,直到N點達到水面,這樣PN=0,而PM>0,相當于取特殊值。
不想這反而激發了1個學生的“奇思妙想”,他假想液體可以壓縮,把酒精壓縮到和水體積相等,相當于把酒精壓成了“水”,過程中質量不變,容器橫截面積不變,體積的減少導致液柱高度減少,那么M點會等比例下降,新的M點必將在N點的下方,所以PM>PN,這個過程其實建立了一種模型,創設了密度相同的情境,應用控制變量法解決問題,多好的創新思維呀!真是驚嘆不已呀!
三、 課后歸類反思,“激活”教學本質
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學生的思維過程。試卷分析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所以要重視解題方法的傳授和歸納能力、反思習慣的培養。
(一) 課外注重解題方法的灌輸和解題習慣的培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針對學生由于解題方法和技巧不足而引起的錯誤,課外要適時地向學生滲透解題方法(直接法、排除法、推理法等)。對于學生容易失誤的試題要多角度、多層面引導學生去思考并進行錯解反思,長期的積累會使學生養成仔細審題,科學解題的好習慣。
(1) 審題要仔細。讀題要完整,要引導學生尋找“關鍵詞、字”,挖掘隱含信息,要明確問題所在,信息所在,思路所在,找準切入點,避免思路混亂。(2) 答題要細心。不能粗心大意,讀錯或寫錯一個字結果就會大不相同。如:選擇題要注意是選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答案,遇到疑難要仔細推敲,不要被表面所蒙蔽。
(3) 正確規范的表達。正確使用專用字、詞和科學術語、化學用語和單位等。(4) 解題做到先易后難,提高得分率等。
(二) 引導學生課外歸納和解題后反思
教師除了對知識點進行多層次、多方位解析之外,
(1) 要引導學生對試卷上涉及的題目或問題進行分析歸類建立錯題集;(2) 要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并記錄答題過程中的得與失,根據卷面的得失分情況,對自己掌握知識點的情況作簡要分析,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對策,積極尋求補救方法。通過這樣長期的知識歸納和自我總結,促使學生更準確地了解和認識自己,能及時地自我調節、有針對性的學習或改進學習方法更好的促進下一階段的學習。
(三) 要及時鞏固和反饋
為鞏固和反饋試卷分析的成果,課后要及時進行與試卷中易錯和典型錯題相似或稍有拓展和提高的速練,使學生在練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提高。
例如在功和能測試后,為了鞏固對做功的理解和計算,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我編制了1個題目。
題目1.星期天老師在家里做家務,用水桶提水打掃衛生,桶和水共重100 N,樓梯長8 m,樓高3 m,整個過程中老師對水桶和水做了多少功?
平時除了自己改編題目讓學生思考,激活思維外,還讓學生課外自己探究題目改編,并相互交流。
總之,在科學試卷分析課中,只要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堅持“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通過課前精心準備、課中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后歸納反思和鞏固提高等環節,在快樂、活躍的氣氛下,科學試卷分析課就會“活”起來,教學的效果也一定會“火”起來。
參考文獻:
[1] 現代教育科學.“高效課堂”.中學教師,2010(4~6).
[2] 鄧金才.閱讀教學中如何讓先學后教有效起來[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1(12).
[3] 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 朱清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1~6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5] 李如齊主編.洋思教學模式——洋思初中的教學理念與實踐[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
[6] 鄭燕.對“先學后教”方法中“先學”的探討[J].教育導刊,2003(21).
[7] 高石林.“先學后教,實驗研討法”教學的嘗試[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6).
[8] 強喜紅.讓語文講評課活起來《中國科技創新導刊》[J],2011(18).
作者簡介:胡光明,浙江省臨海市,浙江省臨海市上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