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化祥
摘 要: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可以使學生掌握教材所規定的基礎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通過練習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通過練習還可以獲得反饋信息,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果,評價教與學的水平。
關鍵詞:優化;數學;練習;設計
一練習要有目的
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目的來設計練習。設計的練習要有代表性,要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在引入新知識前,可通過練習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作好鋪墊,促使知識向正的方向遷移。如在學習簡便運算前,設計些練習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的題目,來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把練習和講解密切的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
二練習份量要適中
這里說的練習份量包括練習容量的確定和練習次數的安排。心理學研究指出,要掌握某種知識并使之形成技能,一定數量的重復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那種只求學生作業少而精甚至不布置作業的做法是顯然行不通的。然而,必要的重復練習不等于無限制,無目的、無計劃的機械重復練習,它應當是合理的重復,如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趣味的練習,一定能讓學生樂此不疲,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
三練習題的設計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如《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練習課中,先口算,再筆算,復習再現筆算減法的法則,并與不退位減法進行對比,接著進行辨析練習,最后是兩位數加減(進退位)混合練習,這樣的練習設計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層層漸入,設計應能體現分層要求,既有基本題材又有拓展題材,讓后進生“吃得飽”,又讓優生“吃得好”。練習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加強分類指導。任何時候,任何班級,都會有差異。在練習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既要照顧大多數學生,又要兼顧不同學生的需要。
四練習的方式要多樣
以適中的練習達到最好的鞏固效果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練習的方式方法。方法不正確,則會事倍功半;方式太單一,則容易導致學生大腦皮層的抑制,降低練習興趣。因此,在組織練習時要注意指導和教給正確的方法,要采取多種形式,諸如嘗試模仿練習、正反對比練、辯析真偽練、比優競賽練等等。此外尚需指出,練習題目一要緊扣新授內容,二要典型,三要具備一定的變式。
五練習要及時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存在著遺忘,其規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心理學家提醒,學習應該“趁熱打鐵”,及時練習和復習。組織練習在學生對知識遺忘之前,才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就小學課堂教學來說,及時組織練習一是要保證每堂課有足夠的時間練習,教完一個知識應立即安排練習加以鞏固,做到一練一得;二是要及時搞好單元復習,并對學習效果進行檢測,發現遺留問題和學習上的缺陷要及時設計針對性練習或專項練習予以補救。隨著教學的向前推進,后面單元的復習與訓練要穿插前面單元的內容讓學生溫故知新。
六練習反饋要得力
搞好練習反饋首要的問題乃是教師要及時地認真批閱作業,特別是數學作業不能積壓延遲批閱,要設法盡早把作業情況告知每個學生。其次,要區分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反饋形式,如張榜公布、書面批語、口頭總結、個別交待等,視實際需要而定。第三要注重反饋的教育性。教師應正確對待學生的每一次練習,對于做得好的,要充分肯定成績,給予高度評價,對于做得差的,要和顏悅色,耐心細致地幫助分析尋找原因,并輔導矯正與改進。
七結語
總之,要讓全體學生通過每次練習,或受到激勵鼓舞,或受到反思啟示,促進其不斷提高。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從根本上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由于數學課堂練習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強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探索與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特別在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今天,如何設計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實踐性的數學問題,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顯得更加十分迫切和必要。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在課堂練習設計這方面下功夫,努力鉆研、堅持探索,從而更好地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張劻壽.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設計和使用[J].小學時代(奧妙),2018,(5):20.
[2]彭晏霞.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6,(8):64.
[3]樸正仙.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研究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