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瑩
摘 要:小學生的基本寫作能力,是通過教學活動的引導,慢慢培養出來的。要讓學生學會現察事物、體驗生活、認識社會,然后把所見、所想、所感用書面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個過程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學習豐富的知識,開闊視野,積累素材,不斷吸引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是小學生作文能力不斷提高的途徑。
關鍵詞:留心觀察;素材積累;開闊視野
想象不是無本之樹,作文也不是無源之水。都需要把客觀事物的表象留在自己的思維活動中,才能形成自己所要表達的東西。所以,《語文課程標準》就提出: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達自己覺得印象深刻、最受感動的內容。嘗試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寫出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習作。歸根結底就是在觀察事物中積累素材,在思考問題中想象過程,在感悟生活中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構想。就是把生活語言經過合理的、創造性的、巧妙的藝術構思形成書面語言的過程。但是,要以實踐生活中的原形為基礎,是在觀察、積累,思維、想象中創造出來的文學產物,所以,作文教學要把握住生活這個切入點,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要教給學生相融于寫作的觀察事物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掌握了觀察的方法,才能獲得身邊生活中的素材,オ會認識生活、感悟生活、體驗生活。所以,教學活動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指導學生學習有指向、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事物。例如觀察校園,要帶領孩子按一定的方向,順序來仔細觀察,找到自己想要重點觀察的部位。要鼓勵學生對不同類事物進行分門別類、多角度觀察,對不夠明確的東西要去傾聽和請教,要發揚不恥下問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多看、多想、多間,弄清楚自己感到疑惑的問題。另外,教學不要紙上談兵地搞夸夸其談的理論講授,要創造條件抓住時機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性的觀察活動,并向學生明確每一個環節所要重點和非重點觀察的內容是什么,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觀察是比較合理的,觀察時可能出現的錯誤或錯覺是什么,哪些地方不僅要看外觀,也要看內在的東西;哪些地方不但要看明白整體,還要看清楚部分,把如何運用“遠”“近”“上”“下”和“內”“外”等等的手段弄清,把從小范圍到大景象、從粗略到細微的觀察方法明晰化。
二要鼓勵學生向生活尋找寫作素材
有言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可謂是,沒有積累就沒有底蘊。也應該說,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又留足于生活。如果沒有大量的生活素材積累,就不會有作文水平的提升。所以,面對作文的困惑,教師要進行耐心細致的指導,不間斷地進行鼓勵和督促:讓學生把注意力悉心校園、關注社會、眺望大自然;也要去發現辛勤的身影、找到感動的瞬間、看見智慧的光芒、佇足慈善的新篇;給快樂的時刻留下風采,讓高大的身形嵌在筆端。例如,在觀察城市美景時,看到干凈的街道,不要忘記清潔工的辛苦;看到十字路口井然有序的交通時,不要忘記頂著烈日保護行人安全的交警……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材料的選擇和應用進行指導,幫助對材料認識和收集有困惑的學生找尋思路,讓學生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去積累素材,同時,老師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隨筆”和“日記”的檢査、評比和展示;以交流指導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所見、所聞、所感,在師生互動中清晰事件的來龍去脈,即時間、地點和事件要說清楚,把起因、經過,結局盡量講明白,對關注的內容進行一事、一文和一題的充實、講解與交流,融入個體想象與情感,表達各自的見解與主張,讓內容接近完整,讓作品凝聚共同心思與期待,使其成為示范性的寫作“榜樣”——成為學生感悟習作形成的思路過程。這樣,學生也切實領略了作文從“生活”到“思考”再到“寫作”最后整理成“習作”的要義,會使學生的作文能力不斷地提高。
三要注重在閱讀中積累,促進寫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甘于平凡的愿望與屬于自己支配的空間,它既是學生尋求自由、自主的天地,也是閱讀豐富自我的時空。鼓勵學生讀書,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更能使學生蓄積感悟生活和寫作生活的能量。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閱讀不單單是豐富知識,也是在開闊視野、還可以學習到寫作的方法。所以,作文教學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講讀作文上,還要聚焦到指導推薦給學生更多的補給性的精神食糧上。要組織學生進行適合其特點和能力的閱讀,并從中經過相關方式的選,督促學生去讀,讓閱讀成為有話題、有交流、有互動、有比較的協同驅動式,讓閱讀與寫作成為相輔相成的、不離不棄的孿生姊妹。
四要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建立在實際生活基礎之上的,沒有生活的想象是縹緲的,沒有想象的生活是不豐富的和沒有激情的。同樣,沒有想象的寫作是干癟的和缺乏浪漫色彩的,更不具有創新與幻想的魅力。當現實生活的人、事、景、物被納入到學生視野時,這些現實生活的元素就會成為想象的源泉,學生就可以由此聯想到他人無法覺察和想象到的東西,就可能開啟一個人“飛天的夢想”。可想而知,作文也可能成為走向未來的開始。所以,教學話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聯想,由具體向抽象、由生活向可能、由現實向夢想去邁進。在想象的“王國”里,學生會成為“探秘宇宙的航天員、解除痛苦的醫學家、捍衛和平的使者”,或者是擁有神筆,畫樓成家、畫魚游進三峽、畫飛機上天空,畫愛心傳遞善舉與和平讓全球是一家的“富”者。使學生幻想出來的能量展示著一種天真的向往,讓生活賦予神奇與美好,讓想象把人類的未來勾畫。對于作文應該是,沒有生活就沒有素材和感動,沒有積累就沒有藝術性的語言,也沒有感染你我的成功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