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慶
摘 要:節奏與韻律都來自音樂,節奏是指音樂中音響節拍輕重緩急的變化和重復,韻律原指音樂的聲韻和節奏。構圖中的節奏和韻律指的是同一(相似)元素在一定的變化規律中,重復出現所產生的秩序美感與運動感。節奏與韻律最為突出的兩種形式是“漸變構成”與“發射構成”[1]。很多建筑物都采用“漸變構成”形式,這種漸變以類似的基本形狀漸次地、循序漸進地逐步變化,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關鍵詞:水彩靜物造型;節奏與韻律
一節奏與韻律概述
節奏,是指相同因素運動的輕重緩急,這意味著所有圖形元素都有一個有序和規則的變化[2]。就像視覺和聽覺一樣,有一個規律的時空運動,充滿旋律和節奏。“節奏”一詞借用于音樂。在音樂中,節奏是旋律的骨干,是一首樂曲結構的基本因素,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重復性和連續性。
在繪畫中,節奏被理解為形象、線條、色彩的反復、連續所構成的形態構造,或者是圖形色彩不同格式的重復排列所構成的秩序感,如海浪的起伏、上升的階梯、貝殼上規律的紋樣等都會呈現節奏的藝術美[3]。對于一幅水彩畫作品而言,其節奏可能是指畫面上點、線、面的節奏,色彩的明度節奏,色彩的彩度節奏,色彩的形狀節奏,或者是用筆和用水的節奏。
韻律,是指節奏與節奏之間的聯系與運動所呈現出來的一種形態。在繪畫中,點,線和面的連接和起伏,圖像的變化和伸展,顏色的逐漸變化和和諧都可以構成韻律[4]。我們可以將有規律變化的形象構成的節奏比喻成一個點,把這些有規律變化的形象構成的節奏有機地串聯成線,便構成了韻律。
一幅好的水彩畫,畫面節奏所構成的韻律往往是詩意的。節奏更具情感,并具有整體節奏概念。如顏色逐漸淡化,圖形逐漸增減等,都顯示出優美的氣氛。韻律在構成形式上可包括重復韻律、漸變韻律、交錯韻律、起伏韻律等。重復韻律是圖形、色彩、肌理等元素做有規律的間隔重復;漸變韻律是圖形各元素按照一定規律漸次發生變化;交錯韻律是圖形元素按照一定規律有條理地交錯、相向旋轉的變化;起伏韻律是各圖形元素作高低、大小、虛實的起伏變化。
二水彩靜物造型的節奏與韻律分析
(一)水彩靜物造型構圖的節奏與韻律
水彩靜物造型的構圖包含了物體之間諸多的相互關系。從造型上看,物體之間有大小、高低、繁簡、輕重之分;從色調上看,有明睛、濃淡、黑白、冷暖之分;此外還有橫豎構圖之分。因此,我們需要根據造型的主題去考慮各物體間的主次關系,以求整個畫面更加豐富飽滿,且富有變化。
首先,我們要研究畫面的視點問題,一般是將視平線放在中間偏上一些,主體位置大約放在畫面的三分之二處,使畫面較為穩定。其次,各物體之間的距離要有疏密、平衡與變化,畫面中的物體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否則畫面缺乏空間感或主題不突出。
色彩方面,靜物構圖講究色塊配置,注意黑白灰搭配,在畫面上恰當協調各物體的冷暖調子及深淺對比來突出主題[5]。視點及色彩的不同都會造成不同的視覺感受,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所形成的畫面美感也不一樣,同樣的也會給創造者帶來不一樣的靈感和啟發。
(二)水彩靜物造型形體的節奏與韻律
形體的創作可以給水彩畫營造出一種畫面的空間感,因此形體創作對于水彩靜物造型而言是重要的。要應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將水彩靜物的各個方面盡量以最完美的姿態展現出來。
水的形體對于水彩靜物造型的塑造而言可謂是極為重要的,形體,在空間中是占有位置的,而不是自身懸空而和其他毫無關系地存在著的,必定是在形體所占有的地方上和其他東西具有關系的。例如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個花瓶,桌子又是放置在地面上的,那么花瓶不僅與桌子有所關聯,同時和地面乃至整個房間的東西都有所關聯。這樣的種種立體關系,更和光線、色彩必相關聯著,這是使形態的存在具象化的。只觀看形體,而舍去了這些關系,那么形的自身就抽象化了。
(三)水彩靜物造型色彩的節奏與韻律
形體是自然空間的存在,色彩在自然物象上也存在著。但自然的客觀的色彩和繪畫上所表現的色彩,又絕不是同一物,這是最先應知道的。按色彩理論,色彩有色相、亮度和彩度三項屬性,其中亮度和彩度有因依關系,合起來稱色調。色的種類不同,則明暗程度以及鮮艷濁澀,便有差異,即色調不相同。自然中一切東西,靠光照才能為肉眼所見,色彩完全一樣,沒有光就分不出來了。同一色相的色,亮的部分和暗的部分,色調不一樣,色感便很不相同,其中奧妙宜多加調試,才能掌握。
如同觀察形體一般仔細觀察色彩,就漸漸能準確辨認它們,判斷出依靠自己的調色板上什么色彩,能方便而快捷地調制出來它們,只要不怕失敗,多試幾次,就能漸漸得心應手。通過這樣的訓練,色彩的性質和感覺就能刻骨銘心。調色板上最亮的色是白色,最暗的是黑色。然而,并不是說畫作中最黑暗的部分必須填充黑色,有時是深藍色,有時是深棕色。最亮的地方亦不是除白色外無色可用,有時是亮黃色,有時是淺綠色。其中差異當然因人而異,其實與畫面色調設定有關。
作品屬單色調或對照強烈,主要就從色調設定而劃分。可以看出,顏色只能因與其他顏色相比較而存在,這涉及色彩的對比和協調。在水彩畫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現代,對于色彩的排列都愈發傾向于節奏與韻律運用,以此來表達作者的主觀感受。
(四)水彩靜物造型肌理的節奏與韻律
紋理是自然界中物質存在的視覺形式。從人類開始用眼睛觀察物體開始,它已成為視覺表現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體皮膚的特征,虎豹的條紋,貝殼的閃光,金屬的光澤,面料的質地......當人們觀察和判斷這些物體的基本特征時,它們會與物體的形狀和顏色特征一起反映出來。并形成一個深刻的視覺圖像,這樣一旦人們看到類似的紋理,他們就會立即與與之相關的對象相關聯。并且可能觸發觸覺,聽覺和嗅覺的突觸效應。
作為視覺藝術的基本語言形式,紋理與顏色和線條相同。在代表性表現中,可以再現對象的豐富多樣的視覺特征,具有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在抽象表現中,以新奇、自然的天機妙趣和節奏變幻與無法形容的的內心世界的追求契合,成為一種情感的象征。
水彩畫由于以水為調色媒體,具有流動性和變性的特點,顏色和紙張的作用,顏色和顏色的作用,顏色和水的作用等可以產生各種造型肌理。如果能從藝術語言的高度探求和發掘其內在的潛力,是大有可為的,它將成為拓展水彩畫表現手段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三結語
節奏與韻律是構成水彩畫作品美感的重要元素,是我們創造藝術作品形式美的一個重要手段。如何能認識、發現自然萬物或自己作品中的節奏與韻律并加以梳理與表達,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
我們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被自然界中某個極有韻律和美感的物象所感動時,你身邊的人很可能沒有和你同樣的感受。例如,一位畫家切實地認識到了物象的節奏與韻律,并在畫面上良好地組織與表達了它,而你卻只能認識到其作品很美卻看不到或者體悟不到作品中的節奏與韻律。簡單的節奏與韻律大家都可以感受到,但是許多時候,我們產生了美的感受卻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描述,它所引發的更廣泛的意義還有待于我們在不斷的藝術創作實踐中細心體悟。
參考文獻:
[1]方金河.論平面造型立體思維——中國畫人物基礎造型觀念視探[J].藝術教育,2008(12).
[2]翟志立.賴有才情境自高——論藝術品的造型與品位[J].美術大觀,2008(5).
[3]張會鋒.論中國傳統造型觀念在圖形設計中的傳承[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2).
[4]劉芹.論中國畫的線造型觀念[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5).
[5]何海燕.淺析解構重構造型觀念的演變過程[J].美術向導,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