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姝姝
摘要:進入21世紀以后,大學生作為時代發展的主體,他們身上存在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重視,這其中尤以大學生思想道德問題最為突出。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已經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而在思想道德素質建設當中,又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為第一關鍵項,在思想道德建設當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是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相連;強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關注和關心大學生心理問題。學生的厭學、輟學等問題較為突出。另一方面是大學生網絡戀愛、校園貸款等不良現象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皬慕ㄔO整體易公司的戰略高度,對新世紀的思想建設和道德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并做出了重大部署?!弊鳛榇髮W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同時,還要建立好社會、學校、家庭三者之見的關系網,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時效性。培養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優化自己,為家庭服務,為創造和諧社會做貢獻的良好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養
一、大學生心理的特殊性
大學生處在青春時期,他們的心理品質和心理品格已成定勢,并逐漸趨于穩定狀態,相比較高中學習階段,應試能力基本持平,但是在心理方面,由于出身背景不同,大學生在高速成長階段所反應出來的行為、個性皆有不同。有些性格孤僻、內向、自卑,有些則孤傲、外向、自信。隨著學習、生活壓力與日俱增,人際交往壓力、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強烈,主觀和客觀的因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在被動求知的壓力下,易導致自己進入負情緒狀態。表現出十分脆弱、敏感狀態。尤其是在大學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和陌生的環境使學生難以適應。面對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諸多挑戰, 往往存在獨立與依賴的沖突、理想與現實的沖突、自尊與自我的沖突、理性與情感的沖突等心理沖突。自尊、學習能力認同與知識的沖突、競爭與穩定的沖突等。這些都能從心理上擊垮大學生,會導致行為不正常,稍有不慎,甚至會墜入深淵,自毀一生。比如“馬加爵事件,上海復旦投毒案事件”等,給學校、社會帶來嚴重影響,這些惡性事件都值得我們深思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中學生要重視心理健康,盡快擺脫依賴,樹立獨立自主的精神,積極樂觀地適應大學生活,有著非常有意義的大學生活?,F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通常體現在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成為高素質人才的快速思維、精神獨立性、敏銳的參與意識和積極精神等方面。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對于大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是他們在這個階段保持心理健康的必需品。
二、 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
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分割。兩者相輔相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學生良好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有利于調整自我、完善自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與心理健康教育分開?;ハ嗵嵘龑Ψ健>唧w表現如下: 1、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正確培養學生的三觀,面對高速發展的時代,越是誘惑,青春期的學生往往迷失自我,放棄自我——自己。容易引發犯罪或不可逆的風險,從而導致個人思想道德問題。因此,要培養綜合素養的大學生首先要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2、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生活和思想受影響因素較多,比如:網游、網戀、校園貸等事件。若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自我約束能力,就會導致青春期學生心里疾病,網絡成癮、吸毒成癮等惡性事件。若學生有換位思考、共情的想法,作為德才兼備的人才,也一定能促進心理健康。從一定程度上具有以下特點: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適應能力、責任意識等,并能將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緊密結合。因此,兩者互相融合,不可分割。
三、 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中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
大學時代是世界觀、人生觀、培訓和價值觀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段時間里,大學生迫切需要學習和改進教育,要在學校的良好教育和指導下不斷進行完善。加強大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文化,是社會主義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和學術人才的必要條件。思想和道德培訓課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真、善和美的深層含義。通過研究“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有很多益處,如學生的自尊心能夠得到加強,處理不同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他們能夠迅速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空間,各種任務,使人才在社會中發揮作用。通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適應心理,通過學生的期中作業可以看出這門課程及這節課的及時性及重要性,極大地緩解了大學新生剛入校的不適感。盡快地融入集體,加強新同學的聯系,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避免焦慮情緒。同時,大學生離開家庭,逐漸融入社會,會遇到個人和社會發展的具體問題,導致了生活和社會問題思想的思考。“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以學生在大學生期間遇到的特殊問題為基礎,以學生在發展進程中的特點為目標,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的成才指明方向。
如果說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學校、社會對學生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從個人、家庭、社會三者出發,都能看得出大學生心理健康對意識形態和道德文化的重要影響。大學生將是社會建設的引領者,他們是將來社會發展的風向標。他們的心理健康不僅影響自己的學習和個人發展,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會有影響。同時,它還影響家庭和諧和社會和諧。因此,集體價值與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整指導,消除和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目標在高等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和探索大學生心里想法,幫助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思考,進行探索性學習,將個人生活、學習各個方面的具體情況帶到課堂中,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強化健康心里,培養責任意識,加強自身修養。比如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第四章節的內容《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課上,我利用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作為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引發學生感悟:時間的緊迫感和重要性,也利用理論引導實踐,學生紛紛上臺發言,分析了過去對時間的認識和以后將要如何合理規劃時間等。固定的時間未來要合理分配:奉獻給父母、親人、家庭、朋友、興趣愛好、工作等。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教育可以減輕在人際交往中產生的負面心理問題,教育大學生加強人際交流文化,培養他們的信心、尊重、容忍、信任,用誠意去得到他人真誠的友誼。教育人際交流原則以及技巧。學??梢越M織一些積極向上的群體活動,讓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與周圍的人呢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校需要幫助那些患有社交恐懼癥、性格內向的學生們,讓他們盡早的走出交際的陰霾,擺脫心理障礙,祛除壓力,走進學校以及社會這個大家庭。加強個人修養,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有利于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和極大作用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