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潔
摘要:教育扶貧是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經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越來受到關注。國家和地區有關部門致力于通過教育來改變貧困地區學生的精神和文化風貌,從文化和教育上脫貧致富,進行精準教育扶貧,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然而在高校教育扶貧工作中還存在著些問題,影響高校貧困學生的綜合發展。本文以桂林地區的高校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為例,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現狀,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路徑。
關鍵詞:桂林地區;精準扶貧;問題;路徑探析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教育扶貧的重要內容,不僅是在物質上讓貧困學生得到資助,更是要在思想、精神、文化等方面獲得提升。高等教育不僅要讓貧困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更是要讓學生獲得思想、文化等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好地應對日漸激烈的就業競爭形勢,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徹底擺脫“貧困”。
一、桂林地區高校進行教育扶貧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高貧困生就業競爭力
高校貧困生多出于貧困家庭,經濟條件落后,心理上有自卑的心理,學習上自信心不足,相對于家庭富裕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不利于專業學習和能力培養,不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就業壓力大。而在高校進行精準扶貧,給貧困學生給予經濟上和思想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持,能夠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效率,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心理應對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2. 有助于緩解地區貧困生就業壓力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的不斷發展,在校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貧困學生也在增加,同時市場經濟和高新產業的發展,無形中增加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減少,就業崗位與畢業生數量不成正比,造成了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而桂林地區是旅游城市,工業相對不發達,服務業和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對于人才的需求量相對較少,這無疑更是加劇了就業壓力。尤其是高校貧困生,處于弱勢群體,創新能力較差,失業率較高,就業質量下降,就業壓力大。而精準扶貧可以增強高校貧困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緩解了他們的就業壓力。
3.有利于推動地區的就業質量
高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思想素質,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更加就業質量和就業機會。在高校教育中推行精準扶貧的教學扶貧活動,能夠促進高校教育的創新改革,提高高校辦學水平,提升高校貧困生的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提高貧困學生的中和素質和競爭力,增加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從而推動地區的貧困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二、桂林地區高校精準教育扶貧存在問題
1.高校教育扶貧投入不足
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在高校教育扶貧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來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對于貧困地區高校的投入與市區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桂林地區山區多,多為未開發的風景勝地,政府對于貧困地區高校的資金投入和人才投入都不足,師資力量不足,造成了教育質量與市中心相比差距較大,貧困學生的受教育程度和物質條件都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不利于學生專業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2. 專注于物質上資助,心理思想關注少
高校是一個地區培養人才的基地,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高校教育,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城市發展進步的重要手段。在精準扶貧背景下的教育扶貧應該不僅從經濟上保障學生的學習,而且從精神和思想上給與幫助,提升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整體素養。然而桂林地區很多高校教育扶貧多專注于給予貧困學生物質上和經濟上的資助,比如設立獎學金,發放物資用品等,對于學生的心理、思想以及人際關系的處理關注很少,不利于貧困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3.高校專業結構設計不當
在桂林地區的教育扶貧工作中,有些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雖然在高校設置了很多專業和課程,但是并沒有與桂林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和學生的個體特征相結合,不能體現桂林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特色,也不適學生的發展成才。比如一些高校設置了有關電氣工程,機械設計等工業相關的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有很多重復的課程,不符合桂林旅游城市發展的特征,也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會加劇高校貧困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浪費教育資源,不利于培養創新型實用人才,也不利于桂林地區經濟的發展。
4. 教育資源整合力度不強
在高校教育扶貧工作當中,由于資金不足、師資力量分布不均,很多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分配差異大,整合力度不足。一些偏遠地區的高校的教育資源少,專業教師缺乏,教學設施落后或者缺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性不高,受教育程度受到影響,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都受到影響。這些都不符合精準扶貧的目的和要求。而位于市中心的高校的教育資金投入大,教育教學資源充足,不管是師資力量上,還是在教學設備上都比偏遠地區的高校要充足,學生的受教育程度和整體素質都相對較高。高校教育資源整合力度不強,不利于教育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和綜合素質,不利于桂林地區經濟的發展。
三、探究桂林地區教育扶貧工作開展的有效路徑
1.激發高校貧困學生的創新意識
高校教育扶貧不僅要從物質上保障學生的日常學生生活,還要從貧困學生的思想、心理上以及學業素質上關注和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桂林有關部門支持高校開展一些“挑戰杯”、“創業大賽”等活動,并給予貧困一些政策和項目上的支持,促進貧困生創業,也為高校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激發貧困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開發自己的潛能,實現人生價值。
2.健全貧困地區高校的教育扶持機制
很多貧困地區的高校教育資金不足,師資力量不足,學生的受教育程度與市中心高校有著差距。針對這一問題,有關部門應該健全教育扶貧機制,均衡各個高校的教育資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實現教育資源均衡。桂林高校之間可以采用優秀教師輪崗制,引進優秀的教師到貧困地區支教,加大對貧困地區教學器材的資金投入,完善教學設施,促進學生專業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3.建立特色創業實踐平臺
受專業和能力的限制,很多高校貧困生畢業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高校的專業應該以培養適合地區經濟發展的職業人才為目標,而不是過度追求多元化,不考慮當地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桂林地區風景優美,旅游業和第三產業發達,高校專業設置應考慮與旅游相關的專業設置,并為設置專門的創業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就業能力,同時也為桂林地區企業培養實用的人才。
結束語:
高校精準扶貧對于保障高校貧困生的日常經濟生活,培養高校貧困生的專業能力、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有著積極的作用。有關部門和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轉變思想,激發貧困學生的創新意識,健全教育扶貧機制,建立實踐平臺,提高高校的服務功能,切實提高貧困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促進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勝輝,劉巍,徐盛全.突破精準扶貧攻堅任務提高扶貧精準性——貴州省高校教育精準扶貧實施探究[J].文存閱刊,2018,(17):207.
[2]李期.以"精準培訓"推進"精準扶貧" ——高校在教育扶貧中應擔當的責任[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0(4):119-123.
[3]劉巍,吳勝輝,徐盛全.基于政策視野下貴州省高校教育精準扶貧調查研究[J].文存閱刊,2018,(17):208.
[4]馮方.教育"精準扶貧"與高校共青團實踐育人的協同思考[J].新西部(下旬刊),2018,(8):50,61.
[5]王翠平,謝少群,熊泳妍, 等.精準扶貧理念下地方高校貧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