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市以嚴格執法監管為引領,推進企業落實“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標準化管理”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有力地提升了企業安全生產水平。
徐州市將安全生產執法工作列入全市安全生產工作要點、重點經濟目標考核、安全生產綜合考核、社會綜合治理考核及“四項督查”安全生產問題清單之中,切實將執法責任夯實、夯牢。
在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中,向各板塊安監部門下達事前執法立案數1500件,向消防、公安交管、交通運輸、質監(市場監管)、建設等五部門下達1500件,向其他行業主管部門下達500件;市安委會還向30家具有執法權的市級行業主管部門下達事前執法任務435件。對各版塊、各條線部門安全生產執法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重點考核,在市安委會集中現場考核的基礎上,又組織市縣兩級安監部門業務骨干,對事前執法案卷進行全面互查,重點檢查立案數、結案率、案均值、5萬元以上處罰案件數及罰款收繳等情況,進一步提升執法辦案質量。
建立以監察支(大)隊為主,各處(科)室共同參與的全員化執法模式,要求市級將60%的精力、縣級將80%的精力聚焦到執法工作中。推行“1+4”工作法,即1天在機關辦公、4天在基層面向企業直接開展執法(市級基本實現,縣級保證實現)。
實施“1+4”綜合執法模式,即在進行危險化學品、煤礦、非煤礦山、工商貿等專項執法檢查時,將職業衛生、安全生產培訓、應急管理、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投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列為必查的四項內容,一次性查清企業存在的各種違法行為,避免了多頭執法、重復執法、漏項執法的問題。
研究開發“智能式”執法終端,將《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手冊(2016)》的執法程序和執法文書模板,以及省局制定的自由裁量權標準全部錄入其中,執法人員在輸入企業違法行為后,便可直接索引適用法律法規條款,嚴格按照設定的執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權限額進行處罰,提升了執法時效性、規范性和精準度,較好地解決了“人情難過”的難題。在開展執法檢查時,將專家參與作為必選項,并針對不同行業領域特點,邀請各相關領域專家組成專家組,集中參與執法檢查全過程,較好地破解了執法人員專業水平不高、難于排查深層次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
規范行政審批的程序、標準和內容,對新辦、變更、換證企業,一律對前置條件的原件進行審核,并邀請專家對現場進行復核,對不符合規定要求的,一律不予行政許可。在開展執法檢查時,重點檢查企業責任制落實、機構設置、三級培訓、持證上崗、職業病防治管理、風險辨識管控、應急管理以及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等情況,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嚴格按照“兩照一表”(事前隱患照、事后整改照,整改責任表)的要求進行整改,確保實現閉環管理。
建立健全安監與公安、檢察院、監察局、人社、衛生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加大重傷、一般和較大事故的調查力度,嚴格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結案,嚴把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追究關。
市縣兩級政府均明確了安監部門為行政執法機構,全力保障和支持安監部門開展行政執法工作。在縮減人員編制和機構的大背景下,市編辦在市安監局增設了規劃科技處、行政許可處和新城分局,追加了人員編制,并全面梳理調整了業務處室職責分工。全市2個國家級開發區和8個省級開發區全部增設安監機構,增加編制人員58名。市縣兩級制定出臺鎮(街道)安監機構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機構名稱、領導職數和人員編制,各縣(市、區)人社局都正式任命了公務員身份的安監辦主任。
全力推進中心鎮安監分局建設,將機關人員充實到執法監管一線,劃片帶領4至5個鎮(街道)監管人員開展日常的安全生產監管和執法工作,進一步實現執法“關口前移、力量下沉”。舉辦領導干部安全生產監管綜合能力提升脫產培訓班,全市鎮(街道)分管負責人和安監辦主任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充分發揮廣播、報刊、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的作用,持續宣傳“兩法一條例”等法律法規。印發《徐州市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實施辦法》,開通網站信箱等舉報平臺,鼓勵市民舉報事故(事件)、安全隱患和非法違法行為,不斷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安全生產執法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