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麗 ,蔡先旭 ,周小軍 ,操文婷
(1.江西省預防醫學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00;2.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3.南昌市青云譜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0;4.內蒙古民族大學醫學院2014級臨床醫學系,內蒙古 通遼 028000)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是指病程長、不能自愈的、也很難徹底治愈的非傳染性慢性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為了探究導致社區居民罹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筆者對南昌市青云譜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附近社區內的150例患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居民和150例健康居民進行了分組對照研究。
選取南昌市青云譜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附近社區內的150例患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居民作為觀察組,另選取150例健康居民作為健康組。
1)基本情況調查。采用發放調查問卷、隨機走訪、通過鄰居間接了解等方式調查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其性別、年齡、是否吸煙、是否酗酒、收入情況、是否有鍛煉習慣、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等[1]。2)健康狀況調查。對研究對象進行體檢,了解其血糖、血壓、體重、心、肺、腎、肝等器官的功能是否正常[2]。3)分析與總結。對所有調查、訪問、檢查所得資料進行總結,然后應用Logistic回歸法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從中找出導致社區居民罹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3-4]。
對本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健康組居民中年齡≥50歲、有吸煙史、有酗酒史、不愛鍛煉、體重超重、有既往病史、有家族病史的居民占比分別為16.00%、11.33%、8.67%、22.67%、11.33%、9.33%、1.67%。觀察組居民中年齡≥50歲、有吸煙史、有酗酒史、不愛鍛煉、體重超重、有既往病史、有家族病史的居民占比 分 別為72.67%、98.67%、66.00%、83.33%、57.33%、55.33%、22.67%。與健康組居民相比,觀察組居民中年齡≥50歲、有吸煙史、有酗酒史、不愛鍛煉、體重超重、有既往病史、有家族病史的居民占比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和表2。

表1 進行單因素分析的結果(1)

表2 進行單因素分析的結果(2)
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社區居民的年齡≥50歲、有吸煙史、有酗酒史、不愛鍛煉是導致其罹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詳見表3。

表3 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指病程長、不能自愈的、也很難徹底治愈的非傳染性慢性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健康組居民相比,觀察組居民中年齡≥50歲、有吸煙史、有酗酒史、不愛鍛煉、體重超重、有既往病史、有家族病史的居民占比更高。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社區居民的年齡≥50歲、有吸煙史、有酗酒史、不愛鍛煉是導致其罹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針對上述情況,社區醫療機構應定期對居民進行健康宣教,通過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發放健康宣傳手冊等方式提高居民對自身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5-6]。相關醫療工作人員應勸導社區居民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指導其多散步、跑步、多做伸展運動及其他的有氧運動[6-7]。
綜上所述,導致社區居民罹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其年齡≥50歲、有吸煙史、有酗酒史、不愛鍛煉。臨床醫生應對上述情況予以關注。
[1]李蘭馨,蒙怡,劉虹宏.重慶市沙坪壩區成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結果分析[J].疾病監測,2015,30(11):953-958.
[2]林雪金,聶華峰.社區居民慢性病調查和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 ,2016,29(12):1728-1730.
[3]王維佳,李慶華,王波,等.紅河州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3):209-213.
[4]齊力,姜瑩瑩,毛凡,等.社區慢性病防治工作現狀及居民對慢性病防治的認識和需求[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4):279-282.
[5]李云濤,張茂镕,李志坤,等.昆明市社區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9):635-636.
[6]孫偉,李文玲,楊雪靜,等.天津市和平區慢性病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6):726-727.
[7]陳宇星,張慶軍,袁兆康,等.建始縣居民高血壓和糖尿病患病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4):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