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臨汾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山西 臨汾 041000)
子宮肌瘤又叫子宮纖維瘤、纖維肌瘤,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該病屬于一種良性腫瘤。現階段,臨床上尚未完全明確該病的發病原因。有學者認為,該病的病因主要是子宮肌層的細胞發生突變、性激素分泌失調及盆腔慢性充血等[1]。多數子宮肌瘤患者無明顯的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陰道不規則性流血、腹部包塊、下腹疼痛及白帶增多等癥狀。目前,臨床上對該病患者主要進行手術治療[2]。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對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實施系統化護理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臨汾市第三人民醫院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84例患者。其中,排除存在意識障礙、患有其他嚴重的婦科疾病、不具有進行手術治療指征及不愿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將這8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2)。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4~51歲,平均年齡為(38.55±3.02)歲;其中,存在陰道不規則性流血、腹部包塊、下腹疼痛及白帶增多癥狀的患者分別有11例(占26.19%)、18例(占42.86%)、9例(占21.43%)和7例(占16.67%)。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6~53歲,平均年齡為(39.67±3.41)歲;其中,存在陰道不規則性流血、腹部包塊、下腹疼痛及白帶增多癥狀的患者分別有10例(占23.81%)、19例(占45.24%)、8例(占19.05%)和8例(占19.05%)。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及臨床癥狀)相比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在此期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手術的相關知識,并協助其進行相關的檢查。術后,注意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如脈搏、血壓、意識、血氧飽和度等)的變化情況及其切口出血、陰道流血的情況,同時加強對其進行飲食護理和健康宣教。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方法是:1)術前護理。(1)進行心理護理。多數患者在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前均會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易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因此,在手術前,應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采用一對一的交流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其術前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重要性。同時,給予患者安慰、鼓勵和心理支持,并為其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從而提高其對手術的信心,使其以最佳的心態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2)進行術前準備。術前,協助患者進行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及陰道分泌物檢查等各項常規檢查。若患者患有陰道炎,應遵醫囑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待其陰道炎的癥狀明顯改善后,再對其進行手術。指導患者在手術前1 d清洗全身,并對其進行常規備皮。在對患者進行術前備皮時,應在不損傷其皮膚完整性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其切口周圍皮膚細菌的數量,以降低其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術前6 h,囑患者禁食,術前4 h,囑其禁飲。2)術后護理。(1)進行基礎護理。術后6 h內,持續對患者進行心電監測,密切觀察其心率、血壓、意識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術后3~4 h內,遵醫囑協助患者吸氧,以降低其惡心、嘔吐等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患者麻醉未清醒時,幫助其取去枕平臥位,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其因誤吸嘔吐物而發生窒息。(2)進行人文關懷。術后,部分患者因擔心手術會影響其今后的生育而易出現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從而可加重其心理負擔。因此,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情況,并安排患者家屬陪同患者,以緩解其緊張的情緒,增加其安全感。指導患者多聽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以放松其心情。另外,告知患者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其因睡眠不足而出現焦慮情緒。(3)進行環境護理與生活指導。保持患者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每天對病房進行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新。囑患者注意保持個人衛生,勤換內衣褲,并保持其切口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告知患者在洗澡時要對其切口進行保護,不要讓其切口沾水。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麻醉前1min的心率和收縮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飲食恢復正常的時間及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情況。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持續的平均時間為(34.25±6.24)min,其麻醉前1min心率和收縮壓的均值分別為(63.75±5.17)次/min和(136.24±8.71)mmHg。對照組患者手術持續的平均時間為(45.32±7.65)min,其麻醉前1min心率和收縮壓的均值分別為(78.63±6.25)次/min和(149.24±9.66)mmHg。觀察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麻醉前1min的心率和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觀察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和術畢至飲食恢復正常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飲食恢復正常的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的比較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30歲以上的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幾率高達20%~25%[3]。目前,臨床上對該病患者主要進行手術治療。劉曉艷等[4]指出,對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促進其手術的順利實施,減少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實施系統化護理,能改善其術中的心率和血壓,縮短其手術持續的時間和術后康復的時間,減少其術后的并發癥,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
[1]楊國芬.系統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的影響分析[J].吉林醫學 ,2015(1):139-140.
[2]孫淑玲.綜合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3):19-20.
[3]秦蕾.系統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28(28):117-118.
[4]劉曉艷,孫紅運,苗麗竺,等.心理護理干預對子宮切除患者術后心理及性生活的影響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5):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