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璞
摘要:作為人格權利中的重要內容,隱私權是人的基本權利。近年來成人的隱私權越來越收到社會和大眾的關注和認可,而作為在校生的學生群體的隱私權卻經常被大眾所忽視。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很可能有意無意地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本文就學校管理過程中與學生隱私權相沖突的部分行為進行了解析,提出應當在盡可能不侵犯學生相關隱私權的前提下進行相關的學校管理,在學校管理和學生隱私之間進行平衡,創建更加和諧的學校管理秩序。
關鍵詞:學生;隱私;學校管理;沖突
1學校的知情權與學生的隱私權的概念
1.1學校知情權
知情權是指學校因自身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享有的了解、知悉受教育者的一定個人信息的權利。普遍認為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賦予了教育這樣的權力。教育是一項特殊的活動,在對受教育者的一定個人信息了解的基礎上實施,教育活動才會達到較好的效果。應該說,學生到學校接受教育代表著默認同意學校及與之有直接聯系的教師對其個人隱私可以進行合理的察知[1]。在這里我們需要界定幾個重點概念,首先,目的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從而對學生的信息進行一定的了解和管理;再有,在學生入學時,就代表默認了同意學校對學生部分信息進行獲取和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管理。
1.2學生隱私權
我們在探討學生隱私權時,首先應考慮到學生本身的特殊性。相對于其它社會公民而言,學生既具有一般社會公民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就表現在“學生”這一特殊身份上。不僅在在生活方式上具有特殊性;作為一個受教育者,在地位上同樣也具有特殊性。正是這些特殊性使得學生隱私權的客體范圍比一般社會公民隱私權的客體范圍要窄[2]。就高校學生在學校中所處的地位來說,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學校所采取的一些管理行為有可能涉及到學生的部分隱私信息,所以學生的隱私權范圍相較于其他社會公民,實際上范圍相對較窄。可以說,學生隱私權主要是包括個人資料與數據、個人生活及情感經歷、私人領域、私人通訊秘密、學生檔案與受教育資料等信息的隱私權利。
2學校管理與學生隱私權的沖突現狀
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學校以及教師的管理行為與學生的隱私權之間時常會發生沖突,兩者之間經常會出現一定的矛盾點,平衡二者沖突并不容易,常見的學校管理與學生隱私權沖突時常出現在以下幾種情況:
2.1不合理的使用監控設備
我國的現有法律并未禁止學校因管理目的而在教室或部分公共區域內安裝監控設備的行為,不少學校為增強管理,在教室內安裝監控設備對學生行為進行監控。實際上學校對于在公共區域安裝監控設備,對于學校安全及學校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是學校實施管理權的一種途徑。
2.2隨意公開學生成績及個人信息
在激烈的競爭中,不少學校為激勵學生相互競爭,習慣將學生成績排名公布于眾。考試成績是學生個人信息內容,屬于個人隱私,但學校出于激勵學習的目的便對學生成績進行公開,很可能對學生的隱私進行侵犯。隨意公開學生的成績及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會傷害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嚴重的話可能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精神傷害。現已有一些發達國家將學生成績的公開事項寫入法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學生成績的隱私權利。學生考試成績和排名本身不應該作為公示內容來進行公開,而是應該作為一種教學檢驗的參考。對于學生的其他個人信息,如家庭情況及父母收入等個人信息,部分學校對該類信息的保護不足,導致學生家庭信息的公開,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在學生角度來講,很多學生并不希望自己的家庭狀況被公開被同學獲知,在精神上很可能收到傷害。
2.3對違紀行為進行通報
對于違紀學生的違紀事件進行公開通報批評在我國并不罕見,學校希望通過此方式來警戒學生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但是將違紀學生姓名及違規事件進行公開通報,極易對學生的隱私權造成侵犯。事實上,有不少學生以侵犯個人隱私權為由將學校告上法庭]。有相關專家認為,不應因為學生違規事件的發生,就把通報學生違規行為作為適合的和必要的。對學生進行違規違紀通報很可能對學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在某些更為敏感違規問題上,學生則更加不愿被公開,如考試作弊及戀愛問題等較為敏感問題。而在現實中,很多學校則并未對相關敏感問題的通報進行處理和保護。
3沖突分析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對學生部分信息進行知曉是必要的,這對于學校管理、學校規章的執行及對于學生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具有隱私權,在學校這個公共場所中,學生隱私權實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二者沖突不可避免。
學校管理與學生隱私產生沖突,實則學校知情權與學生隱私間的本質沖突。本質上講,隱私權具有排他性、封閉性、私密性,可以說一般隱私權不與外界主動產生關系。而知情權,則是學校對于學生的部分信息及情況的知曉權力。對于學校管理行為來說,獲取學生的部分信息是必要的,那么在一些情況下,獲取學生的部分隱私就是不可避免的。從知情權和隱私權層面講,二者本身就具有沖突。
在很多情況下,學校對學生宿舍進行檢查,對學生個人物品進行檢查,對學生成績進行公開等行為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因為我們無法想象一個為保證學生隱私權而不對學生進行相關管理的學校,會呈現怎樣的學校秩序。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的確需要輔以部分以獲取學生隱私信息的途徑來開展管理行為。我們應該承認并正視二者之間存在的沖突,并以更加積極的方式來盡可能達到二者的平衡。
4在學校管理和學生隱私權間建立平衡
在法律意識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學生的隱私意識也越來越強。學校對于學生的管理若想順利開展,建立在學校管理和學生隱私間的平衡尤為重要。在許多情況下,學校可通過調整其管理方式來協調二者平衡,而學生,則應適當維護個人隱私權,放平心態,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主動配合學校管理。
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無可非議,這也是對學生負責的行為,但應當在盡可能不侵犯學生相關隱私權的前提下進行相關的學校管理,創建更加和諧的學校管理秩序。學校管理應充分考慮到“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充分考慮學生意愿的前提下進行管理,樹立良好校風校紀的同時,維護好學生的隱私信息,創造更為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王美玲.試論學校知情權與學生隱私權的沖突與協調[J].教學與管理, 2003(28):39-40.
[2]劉德林.學生怨恨及其教育干預[D].華中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