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數學教學不單是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數學教師有三個層次,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的,是教書匠;能夠體現數學思維的是智者;而能進行無形的數學文化熏陶的,則是大師。要做大氣的小學數學教師,研究數學教學規律,增加數學教學“厚度”,就是向“大氣的數學教師”靠攏。
關鍵詞:小學;數學;知識;簡單;復雜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邏輯思維也剛剛開始,所以教小學數學看似簡單,實際上是比較有挑戰性的。而數學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教好小學數學:
一、簡單的數學知識復雜的教,體現在思想的深度上?!稊档漠a生》這一課,我相信數學教師并不陌生,它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學習的,數學書上只有一頁看上去很簡單的,對于這一節課我仔細回憶了一下教學內容。我上過三遍,基本每次上這節課時的流程都是先讓學生看書上面的三幅圖,讓學生簡單了解古人記數方法,然后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用實物記數法、結繩記數法、刻道記數法。接著了解一下最早的一些記數符號。像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等等。最后經過很長時間產生了我們現在這種通用的阿拉伯數字。每次教學《數的產生》這一課時,所用的時間都不超過二十分鐘,我一直在心里埋怨教材內容太少。但是當我聽完廣西黃世宗老師展示的這節課后,我真的感覺聽得意猶未盡,黃老師從第一幅圖實物記數法中引導學生說出古人用石頭來記數,一塊石頭代表一只羊,而一只羊代表一塊石頭這種數學思想就是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第二幅圖中繩結記數,第三幅圖中使用的數學思想都是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到記數符號的產生,像巴比倫數字用一個三角代表數量1,兩個三角代表數量2等,中國最早的數字符號三豎線代表數量3等等。這些數學思想就是代數思想。在羅馬數學中∨代表數量5,那么Ⅳ代表5-1就是4,而Ⅵ就是5+1等于6,這就是運算思維思想。百度百科說:通過數學思想的培養,數學的能力才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掌握數學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盡管現行小教數學新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有趣、貼近孩子們生活,充滿了時代氣息,但教材畢竟只是數學知識與思想的濃縮本,呈現給孩子們的往往都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要深挖教材,才能讓數學課走向厚重。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在他們進入社會以后,基本很少用到,那么我們為什么還要學習呢?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學習數學的最主要目的是學會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的可得能在人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并可能解決很多問題,使人們受益終身。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睌祵W思想方法是數學文化的精髓。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數學。
二,簡單的數學知識復雜的教,體現在文化的厚度上。
北京劉偉男老師在執教《面積的認識》這一課中,引導學生經歷看、摸,涂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活動過程,并在觀察、拼組、討論、操作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在幫助學生理清了面積的概念的同時,也完善了學生的認知。在教學第二板塊時,她設計了幾組游戲:把不能直接看出面積的大小的圖形重疊比一比,并且可以拼和剪。這種層層遞進的環節設計“逼”著學生去觀察、去操作、去推理、去想象。伴隨著思維的深入,學生空間概念就建立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對面積的理解也更深刻了。最后,劉老師又留給學生們一個思考題:為什么俄羅斯看上去比非洲面積大?世界地圖失真了嗎?從而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還要使學生掌握方法,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發展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等,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在情感和態度方面的發展。我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在備課時參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古人確定位置與方向的工具,如羅盤、司南、指南針等圖片和相關資料,讓學生從中了解歷史并學習了古代人民善于動腦的精神。也就是說,數學它不單是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數學是有厚度的。史寧中教授認為:“數學教師有三個層次,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的,是教書匠;能夠體現數學思維的是智者;而能進行無形的數學文化熏陶的,則是大師。”他呼吁大家“要做大氣的小學數學教師?!毖芯繑祵W教學規律,增加數學教學“厚度”,就是向“大氣的數學教師”靠攏。
三、簡單的數學知識復雜的教,體現在生活的寬度上。數學是人類在長期生活,生產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識點還原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去體驗如何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我國古代有祖沖之、劉徽等數學家,有《九章算術》、有《周脾算經》等數學經典之作。課堂上,我把這些知識結合教學內容適當介紹給學生,讓他們深切感受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不可分。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睘榇藬祵W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進課堂?!皩W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稊祵W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吧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北热缭诮虒W“圓的認識”時,教師可根據圓的特點從生活實際中提出這樣的問題供學習討論:“為什么汽車、自行車的輪子都是圓的,能做出別的形狀嗎?”這樣的問題使學生既不感到陌生,又覺得新奇,紛紛結合實際生活現象展開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再通過“車軸的安裝位置”的討論與對比演示,使學生認識到“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一圓的基本特征。這樣的生活場景,可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是使學生身臨其境,輕松接受新知識。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現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采集生活數學實例,通過數學活動,促使他們自覺地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萌發應用意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鄙钪刑幪幱袛祵W,數學滲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
參考文獻:
[1]居士芳.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24).
[2]王磊.淺議如何把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密切聯系[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11).
[3]關懷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4(9).
[4]廖孝紅.讓數學回歸生活--淺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