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帥



摘要:在歌唱學習的練習中,初學者正確歌唱橫膈膜的運用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本文旨在介紹美聲唱法訓練中最基礎的聲樂。演唱、呼吸中橫膈膜的訓練是歌唱方法的基礎技巧訓練。本人作為一個初學者來分享歌唱中的橫膈肌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呼吸;橫膈膜訓練與運用
聲樂演唱中挺好好的 歌唱家在歌唱過程中演唱低音、高音、長音和跳音等多種展現聲樂技巧的時候,能夠完美的展示。而當沒有歌唱學習者或者是初學者在演唱時確束手無策,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掌握橫膈膜的技巧。
一、歌唱與橫膈肌的關系
歌唱技巧的不斷掌握和加深,在練習橫膈膜中顯得尤為重要。橫膈膜的力量對氣息和聲音的保持非常重要。通過歌唱技巧,練習吸氣和呼氣的方法快速的感受人體內橫膈膜的力量,能夠發出更加優美的聲音。
二、橫膈膜的訓練與運用
1、無聲練習
無聲的練習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可以練習,重要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比如走路時、睡覺前和起床后。狗喘氣是練習橫膈肌很有效的方法,在沒有訓練過的初學者,可能會感覺到累或者速度達不到。可以跟節拍器練習,這樣效果明顯,從每分鐘60的速度開始計時,閉口呼吸,每一拍一個呼吸的循環,每一組兩分鐘,第二組以每分鐘65的速度做同樣的練習,每次練習做6到8組。這樣有目的的訓練方式,對橫膈肌的靈活性有很好的提高。
另外用鼻子的氣息吹紙條的方法既能訓練橫膈肌的靈活性,也可以訓練橫膈肌的力量。也用同樣的方法,以節拍器為標準分組練習。練習橫膈肌的靈活性自然還是紙條抖動的頻率,而練習橫膈肌的力量是紙條抖動的幅度大小。
最后練習橫膈肌力量的方法也是用鼻子的氣息吹紙條的方式。第一是用鼻子有爆發力,最大的出氣量使紙條最大的抖動幅度,分組練習,徐徐漸進。這個練習對橫膈肌的力量練習效果有顯著效果。第二種是不考慮吹氣的頻率而是像用嘴吹氣的方式一樣改成用鼻子吹,出氣的速度越快,橫膈肌用的力量就越大,按分組練習。
2、有聲的練習
這種的練習是在每個聲樂課堂上最常見到的,而且每個聲樂老師都會對這個訓練多加關注,也正是因為橫膈肌的訓練對聲樂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最常見的練習是各種音節方式的跳音練習、快速的向上爬行的音節練習、大跨度音程與八度練習等等。都需要有強有力地氣息支點的支持。
八度音程練習,可以換元音練習,注意在八度的跳動時體會后腰腹部肌肉與橫膈膜的力量變化。
小音程跨度的跳音練習。體會小腹在唱跳音時抖動像上述無聲練習中狗喘氣時小腹抖動狀態一樣,鍛煉橫膈膜的靈活性。
快速上行的音節式練聲曲,從低音到高音的過程是后腰腹部肌肉逐步的由松到緊的過程,高音到低音的過程容易放松氣息支點,而導致發聲相關肌肉的松懈,上行與下行聲音形成鮮明對比,所以此練聲曲注重腰腹部的肌肉練習與氣息支點的穩定。
3、聲樂演唱中氣息的運用
在聲樂上也要講究效率。在控制氣息進行歌唱的過程中,如果懂得了用相關肌肉去支持氣息運動,接下來的話題就運用氣息的效率。我記得在書中念到這么一段有關聲樂的敘述:誰使用最少的力來唱,誰就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再加上一句,誰用強制的聲音越少,誰就能唱的越長。當涉及以發聲生理的基本規律來控制這個人類的功能的時候,應當用“最少量的力發揮最大能量的效能”。只有正常的呼吸,才能給予產生準確音高所需的準確頻率,也才有正常的音量、響亮度和音質。一個過多的氣息,會因為增加音的震動頻率,音量、音質和響亮度。以高度的壓縮力來呼吸,會明顯的導致在嗓音上有器質損壞的危險。
下面結合譜例談談在呼吸相關肌肉的訓練在樂曲中的運用,大多數有難度的樂曲中都會有大幅度的音程跳進,有的甚至在大音程的跳進時還有音樂情感的對比,就對歌手的考研有更大的挑戰。在《蝴蝶夫人》中平克爾頓的詠嘆調“再見了,愛戀的家”中
連續快速高音的上行音節與下行音節變換,對腰腹部肌肉由松到緊,由張到馳的支持技巧有很大提高。譜例為《托斯卡》中詠嘆調“星光燦爛”。
持續的高音又是練習的跳音,更是歌者聲樂技巧的完美展現。在很多英雄角色中都有這樣的樂句,最常見的威爾第歌劇《里格萊托》中公爵的詠嘆調“女人善變”中主要以這種跳音的形式貫穿整首樂曲。然而這兩首詠嘆調也都屬于高難度的樂曲。由于不單是持續的跳音,而且還有連續的高音,所以不光對橫膈膜肌肉的靈活性有很高要求,對橫膈膜力量的要求也特別重要,但是這種樂曲有利于找到橫膈膜跳動的感覺,建議初學者練習有跳音但不是持續高音的樂曲。
當然這些譜例只是譜面上能表達出來的,在歌劇的演唱中不只有這些譜面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歌劇是表現的是人物的性格,所以歌曲的表演也要根據人物的性格特征來分析樂曲來怎么演唱,對歌者的演唱技巧就跟具有挑戰能力。對氣息的支持,對支持氣息的相關肌肉的控制只有達到可以說是極致才能去駕馭更高難度的樂曲。作為一個初學者,在對歌唱的基礎技巧的練習是最重要的,四年的大學生活也讓深深的體會到這一點,對基本功的練習越多,控制氣息的能力就越強,在演唱曲目時就感覺越輕松。在這樣徐徐漸進的訓練中,聲樂技術才會穩步的提高。
聲樂的學習跟其他一切工作是一樣的,也是無止境的,任何一個從事聲樂專業的人都是聲樂發展的推動力,在獲得基礎的發聲技巧后,在對發聲技巧的反復運用中不斷的提高,與時俱進,研究前人的基礎上也要對其加以否定,每個人都能成為發展這種發聲方法的一股力量。
我是這浩瀚的大海中的一個水滴,以后的學習要見識與學習更多的各個方面比我有長處的歌者,來一步一步充實自己在聲樂方面的不足。其實聲樂就在身邊,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有值得我們學習、對我們聲樂有幫助的內容,希望以我對聲樂的執著追求來指引我在大海中航行,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卡魯索的發聲方法》【{意大利}P.M.馬拉費奧迪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
[2]《沈湘聲樂教學藝術》沈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