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要:“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可以促進傳統產業在生產、銷售、物流、售后等多方面的發展方式轉變。“互聯網+”和大數據嵌入并作用于傳統產業鏈各環節,通過融通整個產業鏈的產品、資金、人員、信息等資源,逐步形成圍繞互聯網的全新生態圈,帶動滄州整體經濟實現共生、互利、共贏。
關鍵詞:互聯網+;大數據;傳統產業
引言:互聯網正在經歷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并加速向物聯網發展的階段,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滲透不斷。在創新商業模式、促進傳統產業升級上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就互聯網經濟發展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路開展研究,不僅是應對困難挑戰破解轉型瓶頸的需要,更是順應發展趨勢把握升級先機的需要。如何充分依靠大數據技術,融合互聯網與傳統經濟資源是產業轉型的關鍵。
一、“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概念
“互聯網+”的側重點在于互聯網的跨界融合,互聯網的巨大作用表現在它可以通過龐大的網絡體系將市場中的經濟單位緊密聯系,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以及迅速獲取供需信息,還可以實現資源與技術的共享,而這些恰恰是傳統產業及部門所迫切需要的。隨著互聯網與傳統部門之間聯系日益加深,利用互聯網實現傳統行業改造的策略已經上升為國策。狹義的“互聯網+”是指互聯網與傳統部門的融合,比如傳統書店+ 互聯網有了當當,傳統運輸業+互聯網有了物流配送,傳統銀行+互聯網有了百度錢包,傳統購物中心+互聯網有了天貓商城。從廣義來看,“互聯網+”具有更為深刻的含義,這里的“+”代表著創新與融合,互聯網與傳統企業之間的所有融合與滲透都包含在這個“+”之中,它既有 “互聯網思維+”又有 “互聯網渠道+”以及 “互聯網平臺+”。總而言之,“互聯網+”的核心就在于將互聯網充分應用到傳統產業中去。
二、傳統產業的危機與挑戰
互聯網時代對于傳統產業來說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沖擊,其中顯而易見的就是對傳統市場經銷方式帶來的壓力與挑戰,我國傳統的經營環境已形成了企業與經銷商之間的穩定合作關系。產品生產、包裝及相關服務與廣告宣傳任務屬于企業,而開發市場潛力和擠占市場份額則由經銷商負責。以往的市場環境中,作為一個良好的區域經銷商,必須要在區域內有一定的強大的資源,包括人才、信息、政策優勢,絕佳的店鋪地理位置,強大的搶占市場能力,都會讓傳統產業經銷商在自己區域中立于不敗之地。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信息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的地面商鋪、經銷商場的價值在快速下降,對于消費者而言,不需要去某些大型商場,就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實現直接訂購,再加上日趨完善的物流運輸系統,這使得傳統區域經銷商的原有渠道資源流動速度更加飛快。也使得其它區域的互聯網商戶可以利用信息工具來瓜分一部份市場份額。
三、新時代傳統產業的轉型
“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創嶄新方向。突破轉型升級的路徑依賴需要創新思維和方式,“互聯網+”催生了新的生產方式、運營方法和商業模式。以用戶思維、平臺思維、數據思維和跨界思維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思維能夠促使傳統產業轉變發展思路,對傳統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在互聯網思維的指引下,需求驅動(C2B)的產業發展模式將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1.突破距離的限制。實體經濟通過利用互聯網工具壯大自身團隊,擁有將消費群由區域向全國乃至世界延伸的契機,把全世界供需雙方距離拉近為零,而對傳統產業來說,即使靠火車、飛機等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在距離和速度方面也受到很大限制。
2.信息流量大。以往的傳統產業獲取信息的方式只能局限于通過有限的利益關系人獲得,而運作陌生市場則會非常艱難,而在互聯網時代,則可以充分調動6億多數量網民的參與性來獲取大量的信息,同時也能將他們轉化為自身的潛在客戶。
3.成本低廉。以往的傳統行業除了固定成本支出以外還需要定期支付會場租賃費、電話費、路費等,這就對傳統行業的投資者設定了最低的投資界限,而“互聯網+”時代,一臺電腦一根網線甚至一部手機就可以獨自完成開發、宣傳、銷售的全過程,成本僅僅是微乎其微的網費。
四、傳統產業的轉型路徑
1.信息獲取與整合。作為信息傳播的工具,互聯網最初被主要應用在傳統產業的局部環節,目標是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在這一階段,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體現在銷售、生產、管理等具體環節的初步應用上,如供求信息的在線發布、早期電子商務等,并帶動了企業內部流程的再造。在局部瓶頸的突破階段,主要的推動力量來自于為企業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的互聯網公司和有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應用需求的傳統企業。傳統產業利用互聯網技術突破信息不暢的問題,同時利用大數據,整合信息資源,擴大信息獲取渠道,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收益。如滄州傳統產業電纜、彎頭、電子線路板等通過阿里巴巴平臺進行遠程交易,通過百度推廣等銷售平臺展開精準營銷,在不增加人力和差旅成本的情況下解決了銷售問題。
2.供應鏈整合與優化。早期電子商務應用的成功與企業內部信息化的成熟促使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進入第二個階段,即突破企業內和企業間的邊界,以理順產業供需關系、實現供應鏈的結構優化與價值提升成為主要目標。互聯網成為交易活動和業務流程的載體。從發展動力上看,價值鏈主導權從生產商、流通商轉到消費者,拉動產業轉型升級。這一時期的主導力量是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的傳統企業和構建起專業平臺的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平臺的支撐下,一些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也獲得了在產業鏈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甚至可以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獲得供應鏈整合的能力,異軍突起。
3.協同創新與融合發展。協同創新與融合發展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的高級階段。產業內趨于穩態,產業間交叉、融合發展,構建以協同為主旨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實現產業鏈式、平臺式和生態式創新。從競爭的角度看,產業整體競爭力獲得提升;從價值傳遞的角度看,在服務主導邏輯下,以市場為中心,實現用戶與企業的價值共創;從技術與資本的關系看,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的結合趨于理性,重點在于通過創新提升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和競爭力。在這一階段,需要構建起市場與政府、產業與政府的聯系渠道,通過搭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合力突破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和關鍵問題,促進產業間、企業間開放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推進產業的交叉、融合發展。從滄州互聯網經濟發展實際來看,滄州擁有雄厚的產業發展基礎,產業聚集度較高,為推動互聯網和產業的融合提供了便利條件。滄州收入(主營業務)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共7個,新增加產業集群龍頭示范企業32家,產業集群總數居全省第一。
五、結論
從根源上來講,“互聯網+”為傳統產業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與發展。“互聯網+”與大數據改變了傳統的運營模式,實現了資源的重新整合,促使傳統產業進行深度的潛力挖掘,進行跨界合作,從新的角度、新的思維去提升傳統產業。
參考文獻:
[1]林建平.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的關鍵——產品信息化[J].中國青年研究,2009.01
[2]任娟.傳統商業時代的生存危機: 轉型或者淘汰[J].環球網報,2011.06
基金項目:2017年度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互聯網+”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滄州傳統產業轉型研究》,課題批準號:201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