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立平 ,趙 鑫 ,張小冬
(1.遼寧醫藥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2.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國高職教育迅猛發展,如何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成為各高職院校共同探索的重大課題。依托行業發展和需求,開發兼具地方特色和專業特色的校本教材,成為研究這一課題的重要方向。
所謂校本教材,就是為實現學校辦學目標,體現辦學特色,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向學生提供的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教材[1]。正確理解校本教材的概念,一方面要明確校本教材屬于教材范疇,應體現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載體;另一方面校本教材有別于普通教材,更能體現本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方向。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校本教材應貼近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體現技能的專業性和可操作性,而不應是本科教材的壓縮。
校本教材與校本課程的關系非常明確,要先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再開發與之相匹配的校本教材。
校本課程是教學一線教師基于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向和學生能力特點,分析學生未來就業崗位,充分挖掘和整合校內外各種教學資源而開發的具有鮮明本校特色的課程[2]。在校本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多用活頁教案,其中不乏在備課過程中收集的一些文字、圖片以及視頻等資料。幾輪授課結束后,教師的活頁教案越積越多,校本課程也越來越成熟。授課教師將活頁教案系統化、邏輯化、專業化、技能化,便成為校本教材的第一手資料。分析校本教材與校本課程的關系,我們不難看出,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校本教材一定基于一門成熟的校本課程。因而編寫校本教材切忌閉門造車,生搬硬套,要根植于本校,汲取本校教學資源的精華,挖掘職業特色,集校內外力量共同完成。
校本教材開發應以院校一線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專家參與積極性。密切結合社會需求,根據企業、行業、產業發展現狀,基于本校實際教學條件編寫教材。
高職院校學生入學成績普遍較低,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校本教材編寫應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和專業能力,以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為度,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校本教材應體現職業特色,在教材編寫體例中體現典型工作項目、任務或案例,基于工作過程設置教學內容,力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真實的工作情景,培養職業能力與素質。因此,校本教材在結構、體例、內容等方面應與現有教材有所區別。
現代大學生生活在信息多元化的社會,多種傳播媒介和信息平臺充斥左右。校本教材開發不應拘泥于傳統紙質教材,應開發數字教材、電子教案、網絡學習平臺等,順應時代發展,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3]。
校本教材編寫一般為各高職院校的自發行為,其中不乏一些教師因職稱評定需要而編寫教材,導致校本教材質量參差不齊。對此,各高職院校應出臺相應的校本教材管理辦法,嚴格審查,規范管理,綜合評定,嚴把教材質量關,努力打造精品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開發是一個持續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的出現必然帶來工藝流程和崗位職能的變化。因此,對于高職校本教材,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才是長久之道。
遼寧醫藥職業學院深化內涵建設,鼓勵和倡導一線教師積極編寫校本教材。其中藥用植物學課程的3名一線教師組成校本教材編寫團隊,致力于《藥用植物學實訓指導》校本教材的開發。
遼寧醫藥職業學院藥用植物學實訓室設備齊全,可容納兩個平行班學生同時開展實驗。此外,藥用植物標本館有各種浸制標本、臘葉標本以及中藥材飲片標本近300種,藥草園及校園內藥用植物種類達40科百余種。教材編寫過程中將這些教學資源進行科學、系統的整合,設計教學環節,降低教學成本。
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和能力要求,在教材中設計實訓相關插圖,直觀具體,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內容。此外,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教材編寫過程中將視頻教學、實物展示、田野教學等[4]多種教學方法融入其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例如,植物細胞與組織這部分內容比較微觀、抽象,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指導學生依據實驗指導中的插圖在顯微鏡下尋找相對應的細胞和組織結構,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明晰化。又如,對于氣孔軸式這部分內容,學生鏡下辨別有一定難度,實訓指導中收錄各種氣孔軸式的顯微結構圖,學生可依據插圖比較不同氣孔軸式的特點,使學習變得輕松,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表1《藥用植物學實訓指導》教材中的課程項目及課程任務
藥用植物學實訓課程為專業基礎課程,為發揮本課程的橋梁作用,在每一個實訓環節均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發揮知識的遷移作用,力求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例如,輸導組織中維管束這部分內容,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將知識點遷移到中藥鑒定學中何首烏的“云錦花紋”及商陸的“羅盤紋”,因為這兩種中藥材的鑒別特征均是異常維管束構造。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展示中藥材,引導學生觀察藥材的橫斷面,以便找到典型鑒別特征。知識點遷移使學生在藥用植物學和中藥鑒定學課程之間建立聯系,為職業能力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藥用植物學實訓指導》校本教材編寫過程中將學習內容項目化,將職業技能分解到每個實訓項目中,目標明確,具有較強指導性。學生在每一個實訓項目完成后可自主檢測職業技能掌握情況。教材中的課程項目及課程任務見表1。
《藥用植物學實訓指導》校本教材以實訓項目為依托,以具體任務為載體,以職業技能為導向,分別在多媒體實訓室、標本館、藥草園、校園及校外開展教學活動,整合教學資源,充分體現了校本教材編寫的宗旨和原則。
藥用植物學是醫藥類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缺乏符合各校教學實際的實訓教材,校本教材編寫可彌補這一不足,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有效載體。
校本教材的開發是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凸顯,在開發過程中應充分借鑒兄弟院校乃至國外辦學經驗,取長補短,編寫出高質量的校本教材,推動高職院校教材建設。
參考文獻:
[1]李笑梅,范方舟,王益成.淺談高職《生物化學技術》校本教材的開發[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1):126-128.
[2]樊永華.高職校本課程及教材(實驗化學)的開發與探索[J].林區教學,2017,9(41):92-93.
[3]李汝中,武秋芝.高職院校校本教材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5(22):98-100.
[4]晁志,梁鎮標,張宏偉,等.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0):77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