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
(貴陽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2)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和機體(包括病原體)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規律和原理的一門學科[1]。藥理學是聯系基礎與臨床、藥學與醫學的橋梁學科,開設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藥學專業。就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而言,藥理學以基礎醫學理論、藥學理論知識為背景,以指導臨床用藥為最終目的。就基礎醫學、藥學專業學生而言,藥理學以生理、病理學內容為基礎,闡明藥物的作用靶點、作用機制、研發過程,并涉及藥品上市后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等內容。從學生就業角度來看,近年來,藥學服務、臨床試驗越來越受重視,我國藥學服務人員存在較大缺口,藥學專業畢業生不僅可從事藥物生產、質量監控工作,還可成為臨床藥師、臨床監察員等,但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臨床知識和安全用藥知識[2,3]。
對我校學生學情進行分析,發現學生考試分數基本呈正態分布,大部分學生成績中等,仍有一些學生總評成績為中等偏下。許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夠全面,對知識點間的聯系認識不足,學習難度大,究其原因:(1)藥理學學科跨度較大,需要學生具備解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等學科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藥理學內容。(2)藥理學教材涉及藥物多、作用多且難記憶、易混淆是學生對藥理學的普遍反映。(3)藥物研發、臨床用藥發展迅速,書本上的內容大多為基礎性知識,不能反映藥物研發和臨床用藥現狀。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1)學生學習欲望不強,過分依賴教師的灌輸式教學,缺乏自主性的課后預習、復習和思考;(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學習方法不當,對知識點的理解浮于表面。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體現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提倡對學生的自主意識予以尊重[4]。根據該理念,學生學習過程是學生自我選擇、自我負責的過程,學生可以學其想學,而教師在學生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扮演引路人角色,因此,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提高我校藥理學教學效果,使學生扎實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創新驅動力,增強就業競爭力,教師應結合藥理學教學難點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藥理學教學進行改革。
根據《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藥品說明書是載明藥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無論醫生、護士、藥師還是患者用藥時的科學依據和法定指南。藥品說明書應包括藥品的品名、規格、生產企業、批準文號、產品批號、有效期、主要成分、適應證、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內容,一份詳盡的藥品說明書還包括該藥品的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效應動力學、藥物毒性研究等內容。藥品說明書中的絕大部分內容與藥理學教學內容吻合,如適應證、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證、特殊人群用藥、藥物代謝動力學等,是藥理學研究和教學的主要內容。藥品說明書貼近生活,將其引入藥理學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藥理學知識的理解,了解藥品說明書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比如,在藥理學第一節課中,以解熱鎮痛藥物對乙酰氨基酚藥品說明書為引,導入藥理學教學。解熱鎮痛藥是日常常用的非處方藥之一,也是藥理學教學重點,其適應證為發燒、中等程度疼痛,而對乙酰氨基酚為多種成人抗感冒藥的主要成分,但對乙酰氨基酚藥物過量會導致藥物性肝損傷,是造成急性肝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將其引入藥理學教學,使學生理解藥理學研究內容,了解藥物既有治療作用也會帶來不良反應,明確合理用藥的重要性,激發學習興趣。
藥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理論教學,還要加強實驗教學。實驗課上可以選擇與理論教學相關的、重復性好、成功率高的實驗,訓練學生藥理學基本功,同時通過在實驗課上觀察實驗動物的真實表現,加深對理論課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學生通過有機磷酸酯類家兔急性中毒解救實驗,觀察有機磷酸酯類的中毒表現以及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后解救效果,記住M樣作用、N樣作用,并理解解救原則。此外,還可以開展一些藥理學設計性實驗,由學生自主選題、設計實驗、撰寫開題報告、討論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并完成預實驗和正式實驗,最終完成實驗報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科研思維和動手能力。
傳統藥理學教學存在與臨床脫節、內容枯燥等問題,容易導致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學習。可在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設置真實的臨床情景,幫助學生迅速進入角色,激發學習興趣,使其主動思考如何用藥,將臨床知識與藥物應用相結合,綜合考慮患者因素與藥物因素,深入理解藥理學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提高問題處理能力以及運用多學科知識能力。
具體實施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1)針對教學大綱,合理篩選案例。根據教學大綱,確定教學重點,選擇能夠充分說明教學重點的臨床案例。該案例應符合該病的典型癥狀,診斷明確,無其他合并癥,臨床醫囑用藥明確,有確定療效,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2)問題設置。教師以該情景為基礎,設置相關問題,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得出結論。(3)問題深入階段。在基礎案例基礎上設置復雜案例情景,引入患者情況,如年齡、機體狀態、合并癥等,并提出問題。(4)學生討論。利用基礎案例和復雜案例,讓學生就用藥的復雜性進行討論,深入理解藥物的治療作用、不良反應、禁忌證等情況,認識到針對不同患者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的重要性。
藥理學知識點多,涉及基礎醫學、醫學、藥學等方面知識,即使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興趣也容易在較重的學習任務中對藥理學望而卻步。思維導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歸納整理知識點,建立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加強對知識點之間的連鎖記憶,同時有助于學生理解復雜病理生理過程中的內在聯系,理解藥物作用于機體的具體環節。以“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章節為例,思維導圖見圖1。為了使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過程清晰易懂,可在第二章節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見圖2),增加藥物作用環節。思維導圖的運用,有助于學生掌握將復雜問題簡單化這一學習方法,加強學科間的知識聯系,扎實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圖1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思維導圖

圖2 藥理學第二章節思維導圖
無論是藥物研發還是臨床用藥都發展迅速,而書本內容則以基礎知識為主,變化不大。圍繞當前藥物研發熱點、臨床用藥情況、新的治療理念等,適當在基礎教學后,為學生介紹研究新思路、臨床用藥和治療進展,在滿足教學深度要求的同時,提高教學的前沿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實施步驟:(1)選題:對于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教師以新的治療方法、用藥理念等內容為選題;對于基礎醫學、藥學專業學生,以藥理學、中藥藥理學科研熱點為選題,設定具體題目。(2)教師簡單介紹該選題,拋磚引玉,并簡單介紹相關文獻檢索方法。(3)學生課下自由組成學習小組,查閱相關文獻,了解該選題,并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小論文。(4)教師課上點評。
學生完成小論文的過程,便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針對該選題,進行開放式學習、分組討論,并根據自己和組員對該選題的了解與認識撰寫論文,同時提出自己的看法。該方法可以拓展學生學習內容,使其了解臨床用藥與藥理學科研方面的進展,深化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培養信息查詢、整合能力以及判斷能力,同時開闊眼界,活躍思維,提高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學習是以學生為主要實踐個體的過程,教師起輔助和引導作用,通過激發學生學習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逐步提高學生藥理學學習水平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建寧.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2]楊宜華,湯道權,趙子明,等.以臨床監察員為就業導向的臨床藥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3):125-126.
[3]張美玲.臨床藥師促進化療藥物用藥安全的工作模式探討[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2):139-140.
[4]歐陽榮華.教育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