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惠莉,崔俊茹,李麗芳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 100053)
為推進立德樹人工作,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我院改進綜合素質評價方法,豐富評價內容,細化評價指標,實現多元化評價。現擬推行綜合素質量化考核工作,為此對全院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為順利、有效地推進工作奠定基礎。
我院現有三年制、四年制和五年制學生,三年制高職招收高中畢業生,四年制中專和五年制高職招收初中畢業生,其中五年制學生占全體學生的2/3。調查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對當前德育工作制度的評價,第二部分在簡要介紹綜合素質量化考核基本情況基礎上,調查學生對新評價方式的態度。將全院在校學生按班級編號,選所有單號班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共65個班級,發放問卷2 580份,收回2 419份,有效問卷2 417份,有效率93.7%。利用SPSS 19.0統計軟件錄入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1)對我院制定的學生管理制度,能認真遵守的學生占83.6%,有時遵守有時不遵守的占15.2%,不當回事的占1.2%。在能認真遵守學生管理制度方面,3個學制學生沒有明顯差異;在不當回事方面,三年制學生比例明顯高于四、五年制學生(見表 1)。

表1 對學生管理制度的遵守情況[n(%)]
(2)對我院組織的各項活動,能積極參加的學生占56.7%,根據自己愛好參加的占39.4%,不想參加的占3.8%。能積極參加的學生3個學制差異不大,不想參加的學生比例三年制高于四、五年制(見表2)。

表2 學生對學院、系、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參加情況[n(%)]
(3)對學院目前采用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式,很清楚的學生占55.0%,了解一點的占37.5%,不了解的占7.5%。三年制學生對綜合素質評價方式不熟悉,不了解的比例較四、五年制學生高(見表3)。

表3 學生對目前綜合素質評價方式的了解程度[n(%)]
(4)對我院目前采用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式,認為完善的學生占82.9%,認為不完善的占17.1%。其中認為完善的四、五年制學生比例較三年制學生高,分別為86.6%、84.0%和76.5%;較多三年制學生認為綜合素質評價方式不完善,比例高于四、五年制學生,分別為23.5%、13.4%和16.0%(見表4)。

表4 學生對目前綜合素質評價方式是否完善的評價[n(%)]
(5)對目前德育應該加強的內容,48.2%的學生選擇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22.3%的選擇心理健康教育,15.7%的選擇通識類教育,11.7%的選擇價值觀教育。認為應加強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價值觀教育的學生比例3個學制差異不大;對心理健康教育四、五年制學生較三年制學生需求稍高,分別為22.3%、23.0%和20.1%;而三年制學生對通識類教育需求較四、五年制學生稍高,分別為19.0%、16.0%和14.6%(見表5)。

表5 學生對德育中最應該加強哪方面教育的選擇[n(%)]
(1)認為綜合素質量化考核有利于培養自己良好道德品質的學生占82.7%,認為沒有幫助的占17.3%。四、五年制學生較三年制學生認同度更高,分別為87.7%、84.1%和73.8%;認為沒有幫助的三年制學生占26.2%,明顯高于四、五年制學生(見表6)。

表6 學生對綜合素質量化考核是否有利于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評價[n(%)]
(2)認為綜合素質量化考核有利于培養自己良好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生占82.6%,沒有幫助的占17.4%。其中四、五年制學生較三年制學生認同度明顯更高,分別為86.6%、84.1%和74.7%。三年制學生中認為沒有幫助的占25.3%,明顯高于四、五年制學生(見表7)。

表7 學生對綜合素質量化考核是否有利于形成良好日常行為規范的評價[n(%)]
(3)認為綜合素質量化考核能促進自己參加實踐活動的學生占69.6%,不清楚的學生占16.1%,認為沒有促進作用的占14.4%。其中四、五年制學生較三年制學生認同度更高,分別為74.3%、70.4%和 63.1%(見表8)。

表8 學生對綜合素質量化考核是否能夠促進自己參加實踐活動的評價[n(%)]
(4)認為綜合素質量化考核能較為公正、公平地評價自己綜合表現的學生占75.1%,不能的占24.9%。四年制學生對綜合素質量化考核公平性的認可度(83.7%)明顯高于五年制(76.1%)和三年制(64.5%)學生,而不認可的三年制學生比例(35.5%)明顯高于五年制(23.9%)和四年制(16.3%)學生(見表9)。

表9 學生對綜合素質量化考核是否能公平公正評價自己綜合素質的評價[n(%)]
(5)在評優及各類推薦工作中,認為綜合素質量化考核結果比成績更重要的學生占69.8%,與成績一樣重要的占21.7%,無所謂的占8.5%。其中持無所謂態度的三年制學生占13.1%,高于四、五年制學生(7.2%,7.3%),具體見表10。

表10 學生對綜合素質量化考核結果重要性的評價[n(%)]
(6)將綜合素質量化考核結果應用于評優及各類推薦工作,認為公平的學生占76.5%,認為不公平的占23.5%。三年制學生中認為不公平的占32.0%,明顯高于四年制(18.2%)和五年制(22.2%)學生(見表11)。

表11 學生對綜合素質量化考核結果應用于評優工作公平性的評價[n(%)]
(7)對于先進行綜合素質量化考核,達標后再結合學習成績進行評優和推薦工作,認為合理的學生占73.4%,較為合理的占18.8%,不合理的占7.8%。其中認為不合理的三年制學生占11.2%,明顯高于四年制(4.7%)和五年制(7.6%)學生(見表12)。

表12 學生對綜合素質量化考核達標后再評優和推薦的合理性的評價[n(%)]
(8)認為我院實施綜合素質量化考核對自己學習、生活有促進作用的學生占66.2%,說不清的占21.0%,沒有促進作用的占12.8%。其中認為沒有促進作用的三年制學生占18.0%,比例高于四年制(11.0%)和五年制(11.6%)學生。
(9)認為實施綜合素質量化考核對個人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學生占63.9%,認為無所謂、沒有影響的占21.3%,不希望實施的占14.9%。三年制學生中18.1%的不希望實施綜合素質量化考核,比例高于四年制(11.6%)和五年制(14.7%)學生。
(1)我院83.6%的在校生能夠遵守學生管理制度,16.4%的不遵守學生管理制度。因此,今后在全面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基礎上,重點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2)有相當一部分學生(39.4%)根據個人愛好決定是否參加學院、系、班級組織的活動,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今后開展的活動在形式、內容上要更加接地氣,讓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二是要采取有效手段,調動學生參加各項活動的積極性。
(3)部分學生對目前學院綜合素質評價方式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45.0%),尤其是三年制學生。因此,認為綜合素質評價方式不完善的三年級學生比例(23.5%)也明顯高于四、五年制學生(13.4%,16.0%)。為此,今后要加大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宣傳力度,同時針對存在的弊端加以改進。
(4)學生認為今后要加強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通識教育等,為此要有針對性地改革德育內容。
(5)大部分學生對推行綜合素質量化考核持積極態度,認為有利于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學生占82.7%,有利于促進日常良好行為養成的學生占82.6%。同時對綜合素質量化考核持不贊同態度的三年制學生占18.1%,高于四、五年制學生(11.6%,14.7%)。提示在推行綜合素質量化考核過程中,要考慮不同學制學生的差異性,學生特點不同,考核標準及方式也要有所不同。
(6)大部分學生認為綜合素質量化考核結果較為重要(91.5%),將其應用于評優及各種推薦工作中很合理(92.2%)。同時認為綜合素質量化考核能公平、公正地評價個人綜合素質的學生占75.1%,說明有部分學生認同其重要性與合理性,但對公平性持懷疑態度。因此,在推行綜合素質量化考核過程中,評價標準要符合實際,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評價過程要客觀,以確保工作實效性。
(7)認為綜合素質量化考核對自己參加各類實踐活動以及學習、生活沒有促進作用的學生占12.8%,其中三年制學生比例(19.0%)明顯高于四、五年制學生(12.0%,13.5%)。說明在后期推行制度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評價內容、方式等,也要注重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改進,確保考核評價工作順利開展。
總之,德育工作要根據社會及崗位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勢而變,因時而新,因勢利導,因人而為。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研究不僅是前期工作的基礎,也是我們評價工作效果的有效方式,其作用不容忽視,也無可替代。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如何將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創新考核方式、手段,提升教育效果,需要我們不斷分析思考和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