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豐
摘 要: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作為主體,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思考能力。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經過不斷的應用已經充分證明了其存在的價值,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合作學習模式,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重點探討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以期促進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合作學習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作用
合作學習指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之間組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較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較好地掌握合作學習的要點。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一定要充分地了解不同學生能力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能力間的差異合理地分配學生的職能,進而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實驗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很多的物理實驗都要求學生彼此配合完成,因此就必須要開展合作學習,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好壞搭配,分組實驗,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整體評價,給予相應的獎勵或者懲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團隊精神與合作。
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合作教學的開展要點
初中物理教學的內容是圍繞著日常生活中相關的知識所展開的,教學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物理教材的知識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樣,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但是從目前的教學形式來看,大多數的教師在專業水平以及教學技巧上還達到不到新課程教學的標準,這樣一來就很難充分地實現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相對較新的教學模式,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有效性,但是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教學能力達不到相應的要求就很難發揮出合作學習的作用,甚至會因為教師引導的不到位而導致合作學習的混亂,影響課堂教學的實際質量。
三、新課標下實現初中物理合作學習的策略
1.科學合理地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
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分組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其直接關系著合作學習的質量。在進行分組之前,教師一定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學生的性格、能力、特長進行一定的了解,盡量確保每一組中的學生都涵蓋各個層次的學生,并且盡量實現組內學生的互補,從而實現合作學習、互相幫助的目的。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考慮學生能力、特長方面的因素以外,還要考慮學生思維模式之間的差異,可以將思維模式相同的學生分到一組,在同樣的思維模式下學生能夠互相交流,進而完善彼此的思路。還可以將思維模式不同的學生分到一組,這樣一來不同思維的碰撞能夠激發出新的想法與觀念,在彼此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下能夠產生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想法與觀念,讓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學習與提升。
2.重視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在合作學習中,盡管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但是同樣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始終起著一個引導的作用,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合作關系更加融洽。并且在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上,當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與其進行溝通,進而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找到思路中存在的不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全面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與課堂教學的質量。
3.及時對合作學習進行反饋評價
合作學習中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大多數的學習過程都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學生在確定了學習的內容后進行自主的分析、討論以及思考,在達成最終的學習目標以后,教師應當及時地對合作學習進行反饋評價,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對于學生學習的反饋評價都是通過課后的習題以及測試來進行的。合作學習不同于傳統的學習模式,其更強調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傳統的反饋評價方式是行不通的,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及時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在評價時應當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學生在合作評價中的表現,另一個方面則是小組在合作評價中的表現,分別從個人與集體上進行分析評價,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己在個人學習思考方面以及合作交流方面存在的問題,全面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合作學習是物理教學中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合理地應用合作學習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全方面發展。在實際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控制好課堂的每一個細節,把握好課堂上的關鍵內容,最大程度上確保合作學習的開展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雙紅.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2008,22(17):110.
[2]陳紅.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引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1,4(S1):194.
[3]于永全.新課標下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2,16(35):10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