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獻媚
摘 要: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強化,極大地促進了高中生物教學的發展,而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已經得到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加強翻轉課堂的應用,可以大大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更加有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培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普遍高漲。主要以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為論點,重點闡述幾點針對性的完善對策。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中生物教學;運用;對策
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比較被動,影響著高中生物教學課程的開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引用翻轉課堂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采用先進科學的生物教學方法,鞏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確保高中生物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培養出大量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一、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分析
翻轉課堂也叫做反轉課堂,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打破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的限制和約束,利用視頻課件來進行知識內容的呈現。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在互動環節中與教師進行交流,保證學生對課堂教學有較高的熱情,更好更快地掌握教學內容要點,這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極有幫助的。
(一)有利于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限制
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翻轉課堂的應用,可以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帶動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提升學習效率,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在同一學習起跑線上。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1],利用微視頻教學方式來進行學習。
(二)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教學結構
一般來說,教學結構是指在教學環境中融合了教師、學生以及教材等內容。在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學結構往往集中于教師,一定程度上與學生學習的發展背道而馳。但是,通過翻轉課堂的開展,賦予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與協助者,更加注重教學的整個過程,全新構造和整合學習結構,打造學習氛圍極其濃厚的課堂環境。
二、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教師要帶領學生討論和解決問題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授課時間銳減,更多的是學生的討論時間。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實驗環節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完成,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和認知。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方式,開展輔助式教學,注重分享和交流。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對于自己不懂的問題及時說出來,教師要耐心解答,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在實踐中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所以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要大概介紹以下課堂講述的內容,學生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積極提出來,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注重課前準備環節
1.教師要深入分析所要講解的教材內容,理清教學難點和重點,對知識結構進行系統化的整理,構建全新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知識基礎、生活經驗等方面,以此作為學情分析工作的依據。例如,在“激素調節”這節課程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進行之前[2],讓一些學生回答激素的內涵,并對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和分泌的激素進行闡述,讓學生進行自主探討,其教學目標就在于向學生描述動物和人體的激素調節,帶領學生對胰液素的發現過程進行研討,并對動物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進行探討,總結其意義。
2.教師要對PPT、視頻等學習資源進行合理化設計,為學生提供最為有效的學習資源信息。比如,教師可以制作知識結構圖,結合教學內容對結構圖中的一些內容進行刪減,隨即安排學生自主完成,在課堂活動結束之前對學生掌握情況進行檢查。
(三)合理制作視頻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制作教學視頻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直接關乎教學的實施效果。因此,教師要對視頻進行制作,將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內容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納入其中。這樣可以鞏固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內容,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完成高中生物的教學任務。
在翻轉課堂教學視頻制作中,首先,教師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比如在“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課程中,其教學目標就在于要讓學生掌握核酸種類、功能以及分子結構等方面的知識點,學生要明確細胞中的DNA、RNA的分布情況。其次,在制作視頻過程中,要保證視頻的制作能夠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到有用的知識點,并且善于利用多媒體知識,突出視頻主題。最后,在視頻制作完成以后,教師要與學生積極展開互動,利用微信、QQ等來構建網絡交流渠道,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可以有效推動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于高中生物教學的開展意義重大,要充分發揮翻轉課堂的應用優勢。
參考文獻:
[1]曹英,黎云祥.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10):84-86.
[2]劉文杰.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5(12):23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