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慧 羅惠蘭 鄧有強

【摘要】 目的 探析在上尿路結石的治療中, 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PCN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62例上尿路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1例。研究組采取部分無管化(不置腎造瘺管, 單置雙J管)經皮腎鏡治療, 參照組采取標準經皮腎鏡(放置腎造瘺管及雙J管)治療。比較兩組結石清除率、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醫療費用、術后恢復時間。結果 研究組的結石清除率96.77%明顯高于參照組的61.2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9.68%明顯低于參照組的48.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醫療費用、術后恢復時間均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上尿路結石的治療中, 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的取石效果顯著,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上尿路結石;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有效性;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partial tubeless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urinary calculi. Methods A total of 62 upper urinary calculi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rtial tubeless (without nephrostomy tube, but single double J tub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andard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with nephrostomy tube and single double J tub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stone clearance rat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operation time, mean hospitalization time, medical expense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stone clearance rate as 96.77% than 61.2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as 9.68% than 48.3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better operation time, mean hospitalization time, medical expense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artial tubeless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shows remarkable effect with high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urinary calculi,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Upper urinary calculi; Partial tubeless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Effectiveness; Safety
上尿路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 其主要在腎盞、輸尿管連接部、腎盂、輸尿管上段等部位結石, 臨床多表現為腰腹部、肋脊角有持續性或陣發性疼痛, 且向外陰及下腹部放射, 常伴有嘔吐、惡心, 疼痛后會出現血尿情況。該疾病的病情程度與結石活動、大小、部位及有無梗阻、感染和損傷等因素有關[1-3]。為此, 本院在上尿路結石的治
療中, 通過采取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治療的方案, 并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旨在為臨床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診療的上尿路結石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 所選患者均通過CT+CT尿路造影(CTU)或靜脈尿路造影(IVP)等檢查進行明確診斷。患者在知悉本次研究后, 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根據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1例。研究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最大69歲, 最小22歲, 平均年齡(46.34±7.55)歲;結石長度1~5 cm, 平均長度(3.62±0.46)cm。
參照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最大68歲, 最小20歲, 平均年齡(46.21±7.26)歲;結石長度1~5 cm, 平均長度(3.71±
0.43)cm。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結石長度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中若有合并感染者, 先進行腎造瘺管引流, 培養引流液細菌, 進行藥敏試驗, 通過抗感染治療1~5 d, 尿常規復查為正常后則可進行手術;若有腎功能不全者, 先對其進行經皮腎穿刺造瘺引流, 腎功能復查為正常后則可進行手術。
參照組采取標準經皮腎鏡治療, 患者取俯臥位, 先對其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 預留F5輸尿管導管逆行注水, 然后進行人工制造腎積水, 通過彩超定位進行中后組腎盞穿刺, 穿刺后通過C臂機監視下對穿刺通道進行擴張, 放置F18剝皮器鞘, 然后將腎鏡置入工作鞘內, 采用氣壓彈道碎石機進行碎石, 在高壓灌注泵的輔助下將碎石沖出, 再利用彩超確定有無結石殘留, 確定無結石殘留和出血后, 在輸尿管放置一根雙J管, 留置腎造瘺管, 拔除工作鞘, 再對造瘺口進行縫合并將造瘺管固定。研究組采取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治療, 術前先通過CT明確結石的大小、數量及位置, 明確穿刺位置, 然后患者取俯臥位, 先對其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 預留F5輸尿管導管逆行注水, 然后進行人工制造腎積水, 通過彩超定位進行中后組腎盞穿刺, 穿刺后通過C 臂機監視下對穿刺通道進行擴張, 放置F18剝皮器鞘, 然后將腎鏡置入工作鞘內, 采用氣壓彈道碎石機進行碎石, 在高壓灌注泵的輔助下將碎石沖出, 再利用彩超確定有無結石殘留, 確定無結石殘留和出血后, 在輸尿管放置1根雙J管并調整好位置, 拔除工作鞘, 再對造瘺口進行縫合。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結石清除率、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醫療費用、術后恢復時間。將結石清除效果分為3個等級[4]: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 結石消除干凈, 無大出血情況則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 結石基本消除干凈, 無嚴重并發癥則為有效;患者未達到以上標準則為無效。結石清除率=顯效率+有效率。不良反應包括尿外滲、感染、大出血、切口疼痛、術后出血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對比 研究組的結石清除率96.77%明顯高于參照組的61.2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9.68%明顯低于參照組的48.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研究組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醫療費用、術后恢復時間均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目前, 臨床上通常采用開放手術、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硬鏡/軟鏡碎石術、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等外科方案治療上尿路結石, 其中, 經皮腎鏡取石術是泌尿外科手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5-7]。標準經皮腎鏡取石術在治療上尿路結石中, 療效較好, 但也存在手術傷害較大、術后不良反應多等不足之處, 該方案需要在患者體內留置腎造瘺管, 腎造瘺管對腎臟及肋間神經產生刺激, 會導致患者術后漏尿時間和疼痛感的增加, 而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只需單置雙J管, 不必留置腎造瘺管, 其可以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提升手術安全性, 減輕患者痛苦, 其術前會通過CT對結石位置進行準確定位, 從而可以有效降低胸膜損傷和腎臟大出血的風險[8-10]。本次研究數據表明, 研究組的結石清除率96.77%明顯高于參照組的61.2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9.68%明顯低于參照組的48.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醫療費用、術后恢復時間均優于參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上尿路結石治療中, 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清除結石的臨床療效顯著, 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促進患者身體康復, 并降低患者醫療費用, 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李高飛, 張慕淳, 張剛, 等. “無管化”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68例臨床觀察. 國際泌尿系統雜志, 2017, 37(1):
47-50.
[2] 晏增亞. 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相對于傳統經皮腎鏡處理上尿路結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中國處方藥, 2016, 14(8):141-142.
[3] 黃銳. 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治療上尿路結石135例效果分析. 嶺南現代臨床外科, 2017, 17(2):183-185.
[4] 曾四平. 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治療上尿路結石臨床觀察. 重慶醫學, 2016, 45(27):3836-3838.
[5] 謝建兵, 劉錦裕. 選擇性部分無管化經皮腎輸尿管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20):16-18.
[6] 張勁松, 李炯明, 陳戩, 等. “無管化”微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道結石42例的臨床評價.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1, 32(4):104-107.
[7] 王銳, 門曉煒, 劉曉麗. 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與標準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療效對比. 實用醫學雜志, 2012, 28(11):1830-1832.
[8] 劉應清, 陶凌松, 羅莉莉, 等. 無管化微創經皮腎鏡治療上尿路結石.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4, 8(4):24-27.
[9] 俞蔚文, 何翔, 章越龍, 等. 無管化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67例. 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3, 6(4):
11-14.
[10] 余知靈, 吳敏紅, 顧紅勇, 等. 無管化經皮腎鏡與標準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臨床療效比較. 江西醫藥, 2014(4):
310-312.
[收稿日期: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