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琳 吳征平
【摘要】 目的 總結分析CT在兒童支原體肺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30例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 回顧分析所有其采用CT診斷的相關資料。結果 30例患兒CT診斷顯示, 18例(60.0%)為雙側肺葉病變, 12例(40.0%)為單側肺葉病變。有18例患兒出現支氣管壁增厚, 2例患兒存在縱膈淋巴結腫大等。病變存在多種表現, 有大面積斑片狀陰影、肺部紋理增多、斑點狀影、條索狀影等。
結論 兒童支原體肺炎采用CT診斷后可有多種影像表現, 這些影像表現可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值得借鑒。
【關鍵詞】 兒童支原體肺炎;CT診斷;應用價值;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024
兒童支原體肺炎作為兒童肺炎中的常見類型, 主要是由支原體感染引發的肺部炎癥, 患兒在發病后主要表現為劇烈咳嗽、體溫升高, 通常病程較長, 患兒起病隱匿, 且對患兒的正常發育和成長具有不利影響, 早期有效地診斷對于疾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結合本院2014年5月~2017年6月期間接收的30例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 對所有患兒采用CT診斷的相關資料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5月~2017年6月期間接收的30例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患兒中男
17例、女13例, 年齡5個月~6.0歲、平均年齡(2.9±1.7)歲, 病程1~8 d、平均病程(5.4±1.0)d, 患兒就診時主要表現為持續性咳嗽。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且有完整的診斷檢查資料。
1. 2 方法 30例患兒采用CT實施檢查診斷, 具體采用的是美國GE公司生產的16排多層螺旋CT, 檢查范圍從肺尖到肺底, 設置掃描參數, 其中電壓為120 kV, 電流在80~160 mA, 層厚為5 mm, 層間距為5 mm, 螺距為1.20, 掃描時間為1 s, 肺窗為W450∶L45, 縱隔窗為W450∶L45, 重建患兒病灶區域的冠狀面以及矢狀面, 按照常規掃描要求完成常規CT檢查, 然后對患兒實施增強掃描, 將碘海醇作為對比劑, 通過高壓注射器按照3 ml/s的速率完成對比劑注射, 實施CT增強掃描, 檢查過程中對于依從性較差的可按照0.03 g/kg的劑量口服3.0%的水合氯醛。在檢查完成后由專業的影像科醫生對獲得的圖像進行分析。
1. 3 觀察指標 本研究中主要觀察所有患兒采用CT診斷后的相關影像資料表現, 并對1例典型病例進行分析。
2 結果
2. 1 CT診斷結果 30例患兒CT診斷顯示, 18例(60.0%)為雙側肺葉病變, 12例(40.0%)為單側肺葉病變。有18例患兒出現支氣管壁增厚, 2例患兒存在縱膈淋巴結腫大等。病變存在多種表現, 有大面積斑片狀陰影、肺部紋理增多、斑點狀影、條索狀影等。見表1。
2. 2 典型病例分析 患兒, 女, 5歲, 就診時表現為持續咳嗽和發熱, 常規CT診斷后確診為雙肺炎癥。炎癥主要區域集中在右肺上葉, 有大片高密度陰影存在于右肺, 存在支氣管充氣征象, 病灶區域的密度均勻性較差, 邊界不清晰, 靠近胸膜位置的病灶膜厚度增加, 有小斑片影、絮狀影存在右肺中下葉, 雙肺對應的支氣管血管較為紊亂和模糊。主支氣管保持暢通, 縱膈內沒有異常, 有胸腺影存在前上縱膈, 其余沒有異常存在。
3 討論
兒童肺炎在兒科疾病中較為常見, 兒童支原體肺炎主要是由于支原體感染引發的感染性疾病, 臨床典型癥狀表現為持續性的劇烈咳嗽, 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治療, 持續性的咳嗽會影響到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肺功能, 造成病情的反復發
作[2]。據臨床不完全統計[3], 在兒童肺炎中約有50.0%的患兒屬于兒童支原體肺炎。支原體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一定程度上會加重患兒病情, 基于此, 需要對患兒做出明確診斷, 然后才能夠針對性的進行治療。在兒童支原體臨床檢查中可采用的方法較多, 如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微生物快速培養以及高倍顯微鏡檢查等[4], 這些方法能夠對兒童支原體的病原菌做出判斷, 但是無法體現出疾病對患兒肺部產生的影響程度, 對于患兒的治療無法提供更多的信息, 對此在兒童支原體感染診斷中還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影像學診斷方法。
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30例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 對所有患兒采用CT實施檢查, 研究結果表明, 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存在著多種CT表現, 如大面積斑片狀陰影、肺部紋理增多、斑點狀影、條索狀影。其中以大面積斑片狀陰影最為常見, 本研究中達到了83.3%, 明確這些影像學表現能夠為疾病的診斷以及鑒別提供重要依據[5]。支原體肺炎采用CT檢查中會存在多種影像資料表現, 而且密度的均勻性較差, 而常見的細菌性肺炎患兒采用CT檢查后, 病灶密度較為均勻, 且病變區域主要集中在肺葉實變或肺段;在兒童病毒性肺炎方面, CT檢查后可見患者以典型的肺間質病變為主, 且伴隨有局限性肺氣腫或者肺氣腫等征象表現。通過對不同兒童肺炎影像表現能夠對不同類型的肺炎進行鑒別和
診斷。
盡管CT在兒童支原體肺炎檢查診斷中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但是許多患兒家屬擔心患兒在檢查過程中受到X線放射性影響, 因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T在兒童支原體肺炎中的應用。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做好患兒家屬的解釋, 臨床上對于癥狀表現不明顯或實驗室檢查高度懷疑支原體肺炎可通過CT檢查進行確診[6-10]。
鑒于本文研究中僅有30例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實施了CT檢查, 獲得的影像學資料可能存在偶然性, 同時在檢查過程中也會受到操作人員以及患兒檢查依從性的影響, 這是本文存在的不足, 因而在后續研究中應收集更多的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資料, 不斷進行總結, 明確更多兒童支原體肺炎的CT影像表現, 進而為兒童支原體肺炎的診斷以及其他類型肺炎的鑒別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 兒童支原體肺炎采用CT診斷后可有多種影像表現, 這些影像表現可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瀾濤, 代光政, 田翠麗, 等. 多層螺旋CT在周圍型肺癌和局灶性機化性肺炎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臨床與病理雜志, 2017, 37(7):1438-1444.
[2] 謝正平, 朱斌.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現分型與CD4+T淋巴細胞的相關性.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7, 25(6):
447-451.
[3] 張穎, 尚偉, 宋喜明, 等. 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與肺炎支原體合并鏈球菌感染肺炎的胸部CT鑒別診斷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27(6):1391-1393, 1397.
[4] 韓文廣, 王紅梅, 周永, 等. 多層螺旋CT對局灶性機化性肺炎與周圍型肺癌的鑒別診斷.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6, 24(2):
106-110.
[5] 徐維國, 李惠, 朱靜, 等. 胸部CT定位后纖維支氣管鏡氣道灌洗在機械通氣并發重癥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內鏡雜志, 2016, 22(1):66-69.
[6] 郭美玲, 王月訓, 郭麗.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與鏈球菌屬感染肺炎的CT鑒別診斷.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2):443-445.
[7] 曹麗霞, 王衛中, 李艷微, 等. X線和CT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價值及臨床表現的差異性分析. 養生保健指南, 2017(15):247.
[8] 張楚和, 呂懷志, 謝捷穎, 等.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X線和CT的臨床表現區別. 現代醫用影像學, 2014, 23(2):108-109.
[9] 韋秋菊. 對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表現及診治方法的分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4(20):199-200.
[10] 李沛. CT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價值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32):48-50.
[收稿日期: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