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要: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體現了我們語文教師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智慧。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但要重視作業的反饋功能、運用功能,還要正確地理解作業的價值,更新教育觀,關注作業的發展功能,最終讓學生的知識在作業中升華,技能在作業中掌握,能力在作業中形成,語文思維在作業中發展,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時期;作業設計;策略;方法
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研究視角漸漸從立足于“教”做文章,擴展到著眼于“學”下工夫。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利用和發揮作業的功效,推進有效教學的建設呢?下面結合自己近幾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一談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和方法:
一、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原則
1、準確衡量作業量“天平”,力求不“缺斤少兩”
每一次作業要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總量,既不能貪多求全,又不能蜻蜓點水,對學生完成作業要有時限要求。作業設計要有導向性、針對性、兼容性和延展性,從題型上分,一般可分為基礎題、綜合題和拓展題?;A題又分常規題和變式題,因其課型的不同,各種題型的比重也有所不同。新授課的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落實,練習課的作業設計側重于綜合運用,復習課則應著力于溝通新舊知識的縱橫聯系,建構新的知識體系,發展創新能力。要在常規練習中夯實基礎,在變式訓練中促進理解,在綜合運用中提升能力。
2、讓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優等生吃得好
新課標指出數學要體現出“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由于學生受先天稟賦和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因此我們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正視學生的差異,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設計和布置適宜不同層次學生的分檔作業。教學中,我把作業分為三個層次:A組,基本題,重在“雙基”訓練;B組,綜合題,重在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C組,拓展題,重在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作業內容,既促進了知識的內化,又極大地喚醒了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的語文基礎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同時,我還鼓勵大家向更高層次的作業挑戰,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要做到“四個性”
1、針對性。就是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學生的實際去設計作業。2、趣味性。就是作業的內容和形式不僅要啟發學生對完成作業的興趣,還要使學生把完成作業當成一種樂趣。3、多樣性。不僅要設計書面作業,還要重視學生活動類作業和觀察實踐類作業。4、層次性。從教學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知識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設計出坡度性的作業。
三、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策略和方法
1、生活是學習的第二課堂,讓作業貼近生活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些課文的內容學生體會不深,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來感悟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如春天到來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的足跡,可以在春風中放風箏,可以搜集贊美春天的詩歌、散文、舉行“春之聲”誦讀會,還可以寫和春天有關的習作,拍攝一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等,作業不僅僅是一個載體,還是一個極好的平臺,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景中利用熟悉的材料來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潛能。作業不再是簡單的抄寫和背誦練習,它還包含了發生在學校之外的有助于學生身心成長的經驗。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作業充滿趣味
教學的實踐也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每個成年人都有這樣一種體會,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起來會覺得輕松異常,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不愿意的事就舉步艱難。以往的機械重復的作業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那么我們語文作業的設計首先要從學生興趣出發,針對學生的教學實踐,設計作業內容。
3、布置創新性作業——讓孩子“自由飛翔”
(1)繪畫。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把所學的內容畫下來,以形象的直觀性促進理解的準確性。如學習了古詩《絕句》,讓學生畫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圖,體會春天的美麗景色。
(2)續寫。學完課文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進行續寫。這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煉學生的書面、口頭表達能力。如學了《坐井觀天》后,讓學生續寫青蛙會跳出井口嗎?如果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說些什么?
(3)觀察。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和掌握觀察方法,可以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如學了《春天的植物》后,可在花壇里種下植物的種子,讓學生留心觀察植物發芽、長葉、開花的過程。
(4)查閱。時代在不斷前進,信息在不斷增多,如果你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抱著書本死讀書,那以后進入社會,將會無所適從,有可能被社會淘汰。因此教師可布置一些“收集信息”類的作業,讓學生上網查查,上書店翻翻,看看電視,聽聽新聞,并定期進行反饋、交流。
4、養成性作業——關注孩子未來
“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習慣的獲得與養成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奠基性工程。因此,語文教師在為小學生設計作業時,要從聽、說、讀、寫、思等方面入手,注重對他們良好習慣的培養?!奥牎?,教師可安排學生聽一些新聞、故事、報告、講演等,以培養學生耐心專注地傾聽、能領會別人說話的意圖、能抓住中心和要點、能夠聽懂別人說話的中心思想等習慣和能力;“說”,則可以經常安排學習小組完成演講會、辯論會、演講比賽、背誦比賽等作業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寫”,可以安排一些摘抄、寫讀書筆記、寫讀后感的作業,使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方法、技巧潛移默化地運用到自己的實踐當中去。
總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智慧。通過作業為學生提供自我反思的時空和作業展示的“舞臺”,讓作業架起生活與學習的橋梁,形成從生活到能力的直通車,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