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廷君
(重慶市渝北區中醫院,重慶 401120)
胃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近年來,因生活作息時間不規律或有不良的飲食習慣而罹患胃潰瘍的人越來越多。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胃潰瘍患者的發病率占消化道疾病患者總發病率的40%。胃潰瘍患者的病情極易反復發作或周期性發作,嚴重地影響其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多數胃潰瘍患者在發病的早期對該病并不重視,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使其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直至影響其正常的生活才就診。胃潰瘍患者主要有惡心、泛酸、胃部疼痛等臨床癥狀,病情嚴重時可導致其發生胃穿孔,甚至引發其消化道出血[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在對胃潰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中醫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間重慶市渝北區中醫院收治的92例胃潰瘍患者。這92例患者的病情經綜合檢查后,均被確診為胃潰瘍。其排除標準是:1)有精神疾病的患者。2)不能夠主動配合治療的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92例患者平均分為西醫護理組和中醫護理組。在中醫護理組的46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18例;其年齡為19~64歲,平均年齡為(46.3±5.8)歲。在西醫護理組的46例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17例;其年齡為20~67歲,平均年齡為(47.6±4.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方法是:根據患者的病情,使用抗酸藥、胃黏膜保護劑或根治幽門螺桿菌的三聯療法對其進行治療。對西醫護理組患者進行西醫護理,方法是:1)叮囑患者不宜過于勞累,以免加重其病情。2)對患者發生腹痛的位置及腹痛發作的表現和持續的時間進行監測。3)告知患者要合理地安排飲食,避免暴飲暴食。4)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緩解抑郁等負性情緒。對中醫護理組患者進行中醫護理,方法是:1)為患者詳細講解胃潰瘍的發病原因、在接受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等,并告知其病情的具體情況及治療方案。2)胃潰瘍患者的病情極易反復發作,需對其進行多次治療,故其會出現情緒低落、消沉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叮囑其遇到事情要坦然、鎮定,幫助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以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3)告知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多吃流食,注意對胃部進行保暖。4)按照患者病情的中醫分型進行對癥護理。⑴對脾胃虛寒型胃潰瘍患者,遵醫囑使用艾灸對其中脘穴、脾俞穴、胃俞穴進行治療,每次治療20分鐘,每天治療2次。⑵對疼痛嚴重的胃潰瘍患者,遵醫囑為其使用中藥藥熨法進行治療,即將白芥子、蘇子、萊菔子等藥物進行加熱處理,然后將這些藥物放在其疼痛部位進行熨炙,以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作用。⑶對惡心嘔吐癥狀嚴重的患者,遵醫囑按摩其足三里穴,以緩解其臨床癥狀。⑷教會患者治療胃潰瘍的中醫保健操,讓其按揉中脘穴、天樞穴、神闕穴等穴位,每次按揉20分鐘,每天按揉2次。5)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定期對其療效進行評估。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護效果及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將患者的治護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1)顯效:經過治護,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其病情未復發。2)有效:經過治護,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3)無效:經過治護,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變或在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護,在西醫護理組的46例患者中,治護效果為顯效者有21例,為有效者有19例,為無效者有6例,其治護的總有效率為86.96%;在中醫護理組的46例患者中,治護效果為顯效者有29例,為有效者有16例,為無效者有1例,其治護的總有效率為97.83%。在進行治療期間,在西醫護理組的4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現頭疼的癥狀,有2例患者出現食欲減退的癥狀,有4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有2例患者出現泛酸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3.91%。;在中醫護理組的4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現頭疼的癥狀,有1例患者出現食欲減退的癥狀,有1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有1例患者出現泛酸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87%。與西醫護理組患者相比,中醫護理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更高,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P<0.05。
胃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近年來,由于人們的作息時間及飲食習慣不規律,胃潰瘍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有研究表明,胃潰瘍患者占消化道疾病患者的40%左右。該病具有反復發作或周期性發作的特點,會給其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部分胃潰瘍患者認為,胃潰瘍不屬于嚴重疾病,沒有必要接受治療,這就導致其病情逐漸加重,甚至發展為胃穿孔,嚴重危害其身體健康[2]。有研究表明,在對胃潰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對其中脘穴、脾俞穴、胃俞穴進行艾灸及藥熨其足三里穴,可通過藥物與穴位的雙重刺激達到緩解其臨床癥狀的目的。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治護,與西醫護理組患者相比,中醫護理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更高,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這說明,在對胃潰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中醫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