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
摘 要:鋼區生產過程快速分析管理平臺是基于信息化系統而建立的,主要實現了鋼區轉爐和精煉生產過程的快速分析功能,包括記錄煉鋼過程中每一次試樣取樣時間、試樣送達化驗室時間和檢驗數據錄入時間;確保了生產系統和二級系統數據傳輸的準確無誤;同時也給ERP四級質量模塊及生產系統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優化檢驗操作流程,接收生產系統下達的質檢委托,進行樣品管理,化驗結果錄入和審核,數據上傳,信息查詢/報表打印等。
關鍵詞:信息化;爐前快速分析;檢驗;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5-0039-01
1 國內外背景現狀
近幾年來,鋼鐵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客戶對鋼材的品種、規格(如管材的直徑、厚度、性能指標等)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對產品的重量的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傳統鋼鐵企業工藝過程的“慣性”較大,因此如何適應對產品需求的多樣化,是這些企業面臨的十分嚴峻的挑戰。為此,大多數鋼鐵冶金企業為適應競爭的需要,為了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后動力,鋼鐵企業需要解決好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投資決策等問題。因此,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自動化手段進行鋼區生產過程快速分析管理平臺的技術改造成為必然趨勢,是建設國內一流、國際先進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重要一環。
2 目的意義
基于鋼區生產過程快速分析管理平臺主要實現了鋼區轉爐和精煉生產過程的快速分析功能,確保了生產系統數據的無線傳輸,共同完成生產過程中的質檢業務。整個平臺不僅優化了企業服務形象,還提高了企業競爭力,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后動力。鋼區生產過程快速分析管理平臺為生產廠的實時生產決策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信息,為公司SAP系統提供業務數據支撐,是建設國內一流、國際先進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重要一環。
3 總體思路
基于鋼區生產過程快速分析管理平臺通過現場調研、數據模擬、優化業務流程,自主研發的快速分析功能,確保系統能記錄煉鋼過程中每一次的試樣取樣時間和檢驗數據錄入時間,實現能夠按照時間,班組、進行查詢,將查詢結果能實時導出;對生產數據進行了收集和整理,實現全廠質量數據集中存儲,依托網絡與相關系統聯合調用查詢,簡化流程,取消紙質票據;針對轉爐和精煉的檢驗流程進行了優化,提高了工藝生產流程中從取樣到化驗及傳輸等功能的效率和準確性。
4 技術創新點及應用
對于一個處于生產制造行業的企業來講,質量就是生命,而規范嚴謹的質量管理就是對生命最好的保護,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根基,根基站得穩,企業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原系統不能滿足現有質量管理的需要,暴露出諸如煉鋼爐前化驗室沒有快速分析能力,不能快速有效地分析采樣取樣的過程;轉爐和精煉的工藝流程不夠優化,出現冗余的操作步驟且數據也不夠優化;系統信息查詢及報表不夠優化,不能實時反映生產數據的準確性等問題。
針對以上發現的這些問題,制定整體技術方案:主要研發煉鋼過程中的快速分析能力,記錄煉鋼過程中每一次的試樣取樣時間和檢驗數據錄入時間,行使原材料的質量管理,鐵水、鋼包、產成品的質量監控,物料工序間的質量跟蹤等功能;對數據進行了收集和整理,實現全廠生產質量數據的集中存儲;對的轉爐和精煉的檢驗流程進行了優化,提高了從取樣到化驗及傳輸等功能和數據之間的傳輸準確性。
具體技術應用方案包括以下幾點:
4.1 新增煉鋼過程中的快速分析能力
由于原系統無此功能,不能有效管理煉鋼過程中從取樣到做樣的質檢時間。為了開發此項功能,技術人員去現場進行調研、并對調研結果進行技術分析,努力鉆研,模擬數據進行測試,對流程進行優化。最后通過大家的努力鉆研,實現了能夠實時記錄煉鋼過程中每一次的試樣取樣時間和檢驗數據錄入時間,并能夠按照時間,班組等不同的條件,進行有效查詢,將查詢結果實時導出。
4.2 優化的轉爐和精煉的檢驗流程
由于生產現場的特殊性,在爐前化驗室采集結果時,不僅需要采集式樣類型為轉爐的樣品,還要采集精煉、包樣、連鑄等其他樣品,但是,目前爐前快速分析業務流程只涉及到轉爐。因此,為了區分轉爐和非轉爐,對爐前快速分析業務流程也進行了優化。
4.3 數據收集和整理
為了讓數據進行有效傳輸,對全廠質量數據集中存儲,依托網絡與相關系統聯合調用查詢,簡化流程,取消紙質票據,確保了二級系統和生產系統數據的不落地傳輸。主要采用C/S架構模式,結合網絡通信技術,進行客戶端和服務器端之間交換處理。使用這種模式優點是不僅應用服務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而且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較為透明。當服務器程序被啟動,就隨時等待響應客戶程序發來的請求;當需要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任何操作時,客戶端程序就自動地尋找服務器程序,并向其發出請求,服務器程序根據預定的規則快速應答,送回結果。
5 應用效果
(1)新增煉鋼爐前快分統計功能,能記錄煉鋼過程中每一次的試樣取樣時間和檢驗數據錄入時間,并進行實時查詢和導出功能。
通過新增煉鋼快分統計功能,實現了煉鋼過程中約20000條生產記錄進行實時記錄和查詢,精準地記錄煉鋼過程中每一次的試樣取樣時間和檢驗數據錄入時間,能夠按照時間,班組、進行查詢,并能將查詢結果導出到EXCEL,方便操作人員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
(2)收集和整理生產數據,提高系統運行速率。通過采用C/S架構模式,結合網絡通信技術,進行客戶端和服務器端之間交換處理。保證了數據有效傳輸,對全廠質量數據集中存儲,依托網絡與相關系統聯合調用查詢,簡化流程,取消紙質票據,確保了二級系統和生產系統數據的不落地傳輸。經過估算,此次對數據進行的改造,將生產系統運行的速率提高了15%。
(3)優化的轉爐和精煉的檢驗流程,提高從取樣到結果化驗及傳輸等業務流程的效率和準確性。
針對生產現場的特殊性,對爐前業務流程進行了優化,對多余的流程進行刪除,從而提高了操作員的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了從取樣到化驗及傳輸的效率和準確性。根據現場操作人員反映,在優化流程之后,將采樣/取樣的時間縮短了約10%,數據的準確性提高了19.35%。
(4)實現無紙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在系統的報表查詢分析模塊按爐次號管理方法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原料質量分析統計的效率與數據可靠性,全廠檢驗數據集中存儲,依托網絡與相關系統聯合調用查詢。本管理平臺在設計和開發中都涉及了大量的質量報表,用戶只需要選擇需要的時間,即可生成此時間段內某些物料按爐次號管理的檢驗信息報表,并可根據需要從系統中導出為EXCEL格式。這一模塊的應用,使得原本是由統計人員將數據逐個填寫和計算的報表做到了“一鍵式”完成,大大減輕了統計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參考文獻
[1]劉慧敏.全面質量管理發展新趨勢[J].遼寧經濟,2006(8):83-83.
[2]欒大龍,趙煥叢,姚彬.質量管理中數據挖掘系統的建立[J].中國質量,2006(11):87-88.
[3]陳俊芳.質量管理學[M].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