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靜 任東峰 李學平 石冬晨 侯愛華
【摘 要】近些年,隨著新工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全球一體化的深入,新經濟進程的加速演化,在新的形勢下,對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得到深化和貫徹。“新工科”概念的提出,給教育改革指明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對工程能力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究,對如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全面型、多學科多層面交叉型人才做了進一步地探討,并依托學科融合、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對新形勢下高校的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基本思路。
【關鍵詞】新工科;高校;人才培養;工程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457(2018)03-0041-00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Talents of Engineering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SHI Jing1 REN Dong-feng2 LI Xue-ping1 SHI Dong-chen1
(1.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China;
2. Xian Xidian High-voltage Switchgear Co., Ltd., Xian 710018,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deepening of global integration and the accelerated evolution of the new economy,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th on new tal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Be deepened and implemente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new engineering” has pointed out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aining mode of engineering ability innovative talents, and discusses how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re further discussed.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new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New engineering;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 Engineering ability
1 “新工科”背景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當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進行,綜合國力競爭愈加激烈[1]。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2],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
近年來,各高都校非常重視創新型人才培養,大力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學生的創新意識普遍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近幾年的競賽中培養了一批創新型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核心環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做到“三個注重”,即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這是針對當前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重灌輸輕啟發、重理論輕實踐、重共性輕個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與精髓。
通過“新工科”工程能力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將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思路,實現我校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由教師主導的培養模式向學生主導的培養模式轉變。
2 以“新工科”為背景的工程能力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內容
2.1 以“新工科”背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認知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意識不是天生具備的,必須通過多次刺激與誘導,最后才能導致主動性創新意識[3]的形成。在探索“新工科”建設的過程中,形成“學校倡導、導師指導、學生主導”的創新意識培養過程,從而激發大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
2.2 以“新工科”背景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工科”的提出,倡導學生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培養更加廣泛、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學生通過學習,增強對身邊事物的思考,對身邊需要解決的問題加強了關注。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通過分析問題,設計方案,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選擇技術路線,論證和檢測等一系列有意識的訓練,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開拓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3 以“新工科”背景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實質是強調創新性,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索研究的精神。在導師的指導下,增加分析問題的深度,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問題,并且以團隊形式促進多學科知識的交融與應用,使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在不斷解決問題和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2.4 以“新工科”背景推動學生的創新成果轉化
加強“新工科”創新創業科技成果的轉化[4],強化其孵化功能。通過專利申請、論文發表等方式,運用市場化、社會化的運作模式來達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目的,不斷激發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成果轉化意識,使學生的創新成果面向市場、貼近生活實際。
2.5 以“新工科”背景促進學生的就業創業
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以引導和幫扶大學生創業為抓手,完善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積極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搭建平臺,鼓勵和幫助學生提高就業、創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全面推進高校就業、創業教育工作向深入發展。
3 以“新工科”為背景的工程能力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中需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3.1 創新氛圍的營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環境上解決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
高校應通過科技文化節、科技創新競賽、學術報告會等,為學生創新提供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3.2 學生創新引導與問題驅動方式的理論教學支撐,從體系上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
以學生在專業領域和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科研項目、競賽等為載體,通過問題誘發、強化學習動機,促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成因及對策,為其創設資源平臺,使其親歷探究過程,體驗研究和創新樂趣,培養其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實踐的能力。
3.3 師生互動式的學生創新實踐,從方式上解決教與學相脫節的問題
教師既要提問學生又要讓學生提問,讓教學在彼此質疑、共同思考之中展開,讓學生的學習在彼此交流、相互促進之中深入,做到“互相交流”,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同學間、師生間的學習體會和情感體驗的交流,總結知識,體驗學習方法,感受學習的酸甜苦辣。讓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將所學的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組建嶄新的認知結構來增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3.4 閉環反饋模式的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從制度上解決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問題
以“新工科”為背景,探索建立以“問題提出——方案制定——過程執行——結果反饋”為主線的閉環式實踐創新體系,這一過程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實現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設計、實施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獨立動腦、動手和協作的能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變外力推動為內因驅動,培養學生“自內而外、自下而上”的主動學習能力。
3.5 強化知行統一對學生成長的引導,從目標上達到創新實踐和育人的統一
指導教師在學生科技創新中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重視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更要重視創新人格的養成。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要培養學生嚴謹、求事的科學態度,培養良好的心態素質、責任意識、感恩意識,再創新中實現育人的目的。
4 總結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針對本科工程能力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中存在的人才培養模式等問題,為高校開展創新教育提供參考,并在“工程能力創新型工程師培養模式”探討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預期能也能在推進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上起到一定的激勵和輻射作用,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管理機制等方面提供參考。高等學校形成共同關注、共同推進“工程能力創新”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吳愛華,侯永峰,楊秋波,等.加快發展和建設新工科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王亞杰,等.英國學科特色型大學發展戰略特征與政策建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1-17.
[3]羅琳.“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J].西安科技大學: 高教研究,2017(1):14-16.
[4]李國昉,陳立東,陳秀宏,等.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構建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