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明靜
【摘 要】公共心理學是師范院校重要的教育類課程,對于提升未來教師的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教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討當今公共心理學課程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在教學理念、教材體系、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具體改革措施,從而改善公共心理學的教學效果,提升師范生素質。
【關鍵詞】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457(2018)03-0062-002
Research on Psychology Curriculum Reform of Normal Colleges
XI Ming-jing
(Faculty of Education, Xingtai University, Xingtai 054000, China)
【Abstract】Psycholog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curriculum in normal colleges.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future teach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mental education. By researching the psychology cours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zing the problem and reasons, the reform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and elevate the quality of normal students.
【Key words】Normal colleges; Psychology; Curriculum reform
2018年1月20日,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其中心理教育能力是教師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16年12月30日,中宣部、教育部等2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 “教育類專業要加強心理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培養”。公共心理學作為師范院校重要的教育類課程,對提升未來教師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分析師范院校現有的公共心理學課程的現狀,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的策略,為我國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提供了參考,提升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1 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1.1 教材方面
教材內容體系單一,缺少應用性。公共心理學基礎知識集中在普通心理學范圍內,有的教材加入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知識,但也只是簡單疊加,教材內部的邏輯聯系甚微,結構體系缺少整合性。教材內容陳舊,理論性強,沒有及時根據時代特點進行知識更新,師范生通過教材很難掌握新時代教學所需要的心理規律,教材中操作性知識過少。
1.2 教學方法
教學重講授輕體驗,重理論輕實踐。教師理論講授過多,學生缺乏體驗,難以理解,無法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反映:本來對心理學很感興趣,但是上過課卻發現,心理學與其他學科沒有什么不同,都是些枯燥空洞的理論說教。這說明,心理學教學方法單一,沒有結合學生和時代特點進行教學設計,以至造成學生喜歡心理學而不喜歡心理學課程的現象。
1.3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往往采用傳統閉卷考試形式,考試內容多為心理學概念和原理,考查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而忽視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檢驗。此種考核方式過于強調對結果的評價,對過程的評價重視較少,從而產生學生平時上課不用功,考試時死記硬背得高分的現象,不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2 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2.1 教學目標不明確
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師范生對心理學的需要存在矛盾。有調查發現,大學生對心理學需要主要表現為:第一,希望通過學習,提高自我認知能力,促進個人成長;第二,希望能有助于解決大學時期遇到的各種心理困惑,維護心理健康;第三,希望能提高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為成為優秀教師做準備。但是目前,公共心理學的教學目標卻注重理論知識,不能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
2.2 教育理念陳舊
傳統教學理念注重理論知識講授,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一方面對學習內容缺少興趣,另一方面將理論很難進行實際應用。為了培養能夠運用心理規律組織教學,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進行育人工作的新時代教師,公共心理學的教學理念必須轉變,要注重師范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個人心理素質的提升和培養他們運用心理規律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2.3 教材問題的原因
在教材編寫上存在對教學對象的誤解。師范生被認同為兩種角色,即“大學生”和“未來教師”,而沒有考慮師范生作為普通社會個體,對心理學的需求,在教材的趣味性、實用性和時代性等方面有很多欠缺。
3 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改革
3.1 教學理念改革
首先,要全面準確把握公共心理學課程的功能。公共心理學在培養師范生的過程中應發揮三種功能:一是智育功能,使之掌握心理學基本規律原理,二是能育功能,培養師范生運用心理學基本規律組織教學,并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開展育人工作的能力。三是心育功能,即師范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完善的人格品質,積極的心理狀態。
其次,要轉變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教學理念。公共心理學教學理念可以分為三層,基層和核心是培養師范生的健康人格,中層是提升師范生運用心理學知識規律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最頂層是心理知識的掌握和心理教育技巧的訓練。
第三要制定明確合理的課程目標。通過公共心理學課程,師范生應實現三方面提升。一是形成健康人格、積極心態;二是掌握教育教學所需要的心理學技能;三是了解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為日后育人工作提供保障。
3.2 教材體系改革
公共心理學不是幾門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簡單拼湊,而應該是一門綜合心理學有關分支內容的,符合當代師范生心理需要和特點的,自成一體的全新課程體系。以此為內容形成的教材體系應兼具時代性、趣味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能夠指導師范生提升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教育能力。
3.3 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的,因此筆者認為,應結合教學目標的變化,改革舊有的講授法,實行多種教學方法。首先,為了師范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可以改變以前的大班教學,將公共心理學課程視為師范生的專業課,實行小班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育,采用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活動課等方式,解決師范生的心理困惑,提升心理素質,培養積極心態。其次,為了培養師范生教育教學的心理學技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將中小學實際案例引入師范生課堂,讓師范生自主解決中小學實際教育教學問題,培養師范生應用能力。第三,為了增強師范生的育人能力,應加強實踐教學,要求師范生積極開展心理測驗、人際溝通等實踐活動。當然講授法還是公共心理學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還需要講授法完成,但是講授法也可以多樣有趣,比如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矛盾分析法、啟發誘導法、創設情境法、邏輯推理法、現象演示法、直觀形象法等。各種教學方法應兼容并蓄,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選用最佳教法。
3.4 教學評價改革
教學評價對于優化課程、改進教學具有重要作用,教學評價包括教師教學評價和學生成績評價兩部分。教師教學評價方面可以采用以下評價指標:學生心理狀態是否得到改善(可使用專業心理量表進行前后測對比);學生是否掌握心理學知識技能(可用實習生維格教學效果衡量);學生是否喜歡學習心理學課(可進行問卷調查);教學質量評價中教師的評教成績等。在學生學習成績評價方面,可以采用過程評價、多元評價、案例考試的方式代替傳統的閉卷紙筆考試。
3.5 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已經廣泛應用于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除此之外,最近發展起來的在線網絡課程也是提升公共心理學教學效果的良好方式,可以將公共心理學課程進行在線課程的改革,采用學生在線慕課學習,教師課下實踐指導,并進行案例教學訓練的新模式,還可以與中小學課堂進行網絡互聯,建設新型“智慧教室”,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了解中小學實際,觀摩中小學教學實況,從而破除心理學理論脫離實踐的弊端,使師范生及時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實現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全莉娟,王道陽,姚本先.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09(2):133.
[2]李越.21世紀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的理念與實踐[J].唐都學刊,2002(1):115-118.
[3]徐靜.高等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5(83):12-13.
[4]左曉燕.論高等師范院校教師創新教育理念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5(1):131-132.
[5]劉婧.高等師范院校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芻議[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0(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