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
摘 要:“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既是對讀的強調,又是通向高效、優質寫作的捷徑。以下就從閱讀這一積累的過程中,簡要分析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語文寫作技能。
關鍵詞:初中階段;語文教學;教學方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呈現出來的寫作弱勢是我們所有語文教師能夠一眼看出來的,但是無奈的是我們又未能找到一種有效的、合理的解決方法,致使初中生在語文寫作中屢屢失利,逐漸喪失了對語文寫作的興趣。而寫作技能是終身發展所必備的一項技能,我們所有的初中語文教師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學生出現類似的語文學習狀況,因此,探究有效、合理、科學的解決方法就顯得尤為必要,并且迫在眉睫。
一、以讀促寫,中學生在閱讀中呈現出來的劣勢
首先,學生的閱讀興趣偏低。以讀促寫,是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中的結合體,它既可以提升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又可以間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為一舉兩得之舉,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要懂得靈活運用。但是筆者通過觀察和調查發現,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普遍偏低,很多情況下是被動地接受閱讀,而未能主動地去探索未知領域。其次,閱讀多是“走過場”。在閱讀興趣低、閱讀低效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學生根本無法從文本中領會作者的意圖和想要表達的中心情感,致使閱讀流于形式。學生不能從閱讀中積累到作者的表現手法——真實情感的注入,就無法學會應用,這便是為什么學生屢次“編造”作文的原因。再次,閱讀不注意隨時積累,動手記錄意識不高。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中,很多學生未能養成一種良好的記錄習慣,對一些名人名段、優美詩句、有表達技巧的語句等,他們根本不去動手記錄下來,或者是有些學生雖然當時在老師的勸勉下記錄下來,但是后期由于缺少教師的監督,連再次翻看的意識都沒有,這種閱讀積累又有何用呢?
二、以讀促寫,培養初中生寫作能力的實踐策略
(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和聯想
開展以讀促寫的教學嘗試,毋庸置疑,首先我們要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擁有這位“老師”的指導,學生的閱讀效率將會倍增。此外,自主閱讀課內外書籍,不但能夠促使初中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還能陶冶其情操,培養良好的生活觀和道德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實現思維的發散和創造,也是勉勵學生積極向上的一種有效方式。所以,結合以讀促寫這種語文教學方法十分重要。古今中外,有很多富有想象力和聯想力的文學作品,比如,《封神演義》《格列佛游記》,等等,這些富有創新思維的作品,可謂超乎人們的想象,堪稱優秀的文學作品。如果中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也能注入一些豐富的想象,那么寫出的文章勢必也會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
(二)注重積累文章中的“真實”,品味“真實”
“故事可以虛構,但是細節不能失真”。這是所有從事文學創作工作的人的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則,意思是說作者不可能親身經歷世間所有百態,因此可以虛構故事,但是故事中的細節不能“失真”,即通過細節的描寫看出作者確實是富有生活感的人,能夠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一種超越生活的文化美,這便是“藝術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的表現。所以,為了使學生在寫作中寫出真情實感,我們建議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作品的字里行間品味“真實”、品味生活,激發學生創作的思想源泉,進而提升初中生語文寫作的能力。比如初中教材中的《背影》《秋天的懷念》《荷塘月色》等文章中,無不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有的表現父愛的偉大,有的表現對母親的思念,等等,這些都是中學生閱讀中應當重點關注的,只有品味到這些真實,才能寫出真實。
(三)培養學生勤動手、勤寫作的好習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依據,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單單強調寫作的重要性,要求學生閱讀大量文章是遠遠不夠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紙上談兵”,還應當注重學生的實踐,培養初中生勤動手、勤寫作的好習慣,這樣他們每天進步一點,日積月累,百河匯川,那么良好的寫作能力終將養成。針對此,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勤于記錄好詞好句的習慣,如名人名言、警示語句、詩詞歌賦,等等,將這些元素融入寫作能夠大大提升文章的信服力和美感。其二,勉勵學生勤寫日記。日記的撰寫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這一天的收獲和成果,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概言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在尊重學生寫作積極性的基礎上,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魏懷臣.談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6(20).
[2]鐘海英.中學生寫作個性培養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3.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