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全 武佩佩
摘 要:留守兒童是當前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留守兒童不只出現在農村當中,城鎮當中也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特別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變大,越來越多的人迫于壓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群體也在日益壯大,由于他們長時間與父母分離,沒有得到父母正常的監護,因此在成長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在學習方面也有很多不良習慣。因此,首先對留守兒童不良學習習慣的成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且針對這些問題對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希望這些建議的提出能夠改善目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促進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關鍵詞:留守兒童;學習習慣;成因;策略
留守兒童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社會群體,特別是隨著數量的不斷壯大,其教育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主要問題。近年來,留守兒童人身安全、青少年犯罪問題頻發,一方面是由于親情的缺失,長時間與父母親分離,其身心健康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主要問題。因此,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良好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目前留守兒童教育的主要任務。
一、留守兒童不良學習習慣的成因
(一)監護人缺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意識
監護人在針對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缺乏足夠的監督意識。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其人格的建立處于不穩定的階段,自制力比較欠缺,在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需要監護人更多的監督和教育。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一般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監護人,他們在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往往比較松懈,覺得孩子們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因此在生活上比較溺愛。再加上監護人的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也不太高,在留守兒童的教育監督方面沒有很強的意識。久而久之,留守兒童就會形成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二)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缺乏針對性
學校在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培養方面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的教育觀念使得學生們變成了考試的機器。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等硬性指標,過于關注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初中階段學生們的心理健康需求,教育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特別是針對留守兒童教育方面。由于留守兒童從小缺少足夠的家庭關愛,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又只是關注他們的成績,沒有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發展和心理需求,使留守兒童感受不到學校的溫暖,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這也是學生產生不良學習習慣的原因之一。
(三)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意識
除了上述兩方面的因素之外,留守兒童自身的自制力較差也是目前形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與父母長期分離以及其他監護人對他們的關心不夠等,導致一些留守兒童本身的學習成績不夠好。再加上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使其由于成績差而產生不良的情緒,對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時間一長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一)加強監護人的監督作用
監護人在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保證給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監督留守兒童養成按時做作業、按時完成其他的學習任務等的習慣;另一方面監護人要及時與學校教師溝通,了解留守兒童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以便家庭監督的順利進行,促進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二)加強學校的教育作用,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良好的環境
加強學校的監督作用,要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進行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認真貫徹素質教育。除了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之外,還要對學生的校外和家庭生活情況及時了解,與家庭監督建立良好的銜接,定期針對留守兒童情況組織學校和家庭的集體活動,這樣將有利于遏制一些不良習慣的形成,共同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三)強化留守兒童的自制力,促進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因此作為留守兒童本身應該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意識,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配合學校和監護人的監督教育工作,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留守兒童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除了要有家庭、學校的監督和教育之外,還要求留守兒童自身有良好的自制力和端正的學習態度,積極配合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監督工作,改善自身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促進留守兒童學習效率的提高,最終提升留守兒童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正惠,劉琳琳,汪輝.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習慣問題研究:以西部民族地區S縣留守兒童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35(9):57-64.
[2]楊仲浩.家校合作:培養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J].甘肅教育,2017(5):38.
[3]盧峰.農村留守兒童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研究[J].小學生(下),2017(8):92.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