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小翠 康一鶴 武中林 張玲玲 谷鐵樹 吳勇超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放射科,河北 石家莊 050011)
1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病理科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已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1〕,其發病高峰年齡為45~50歲〔2〕,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而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老年和青年乳腺癌具有各自特殊的臨床病理特點,本文比較這兩種人群的X線表現及臨床病理特點。
1.1臨床資料收集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91例(≥65歲)和青年乳腺癌45例(≤35歲),均為女性。
1.2儀器設備及方法X線攝影檢查采用德國 Siemens Mammomat Novation DR全野數字化乳腺X線攝影機。常規頭尾位(CC)、內外斜位(MLO)攝片,必要時加照側位(ML)。應用美國放射學會(ACR)制定的乳腺影像報告數據系統(BI-RADS)對乳腺癌X線表現進行規范化的描述分析。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雌激素體(ER)、孕激素(PR)、HER-2的表達。根據2015版中國ER、PR檢測指南〔3〕:當≥1%的腫瘤細胞核呈現不同程度的著色時,即為陽性。HER-2定位于細胞膜,陽性反應者顯示為棕黃色顆粒,根據2014版中國HER-2檢測指南〔4〕,0:無染色或≤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不完整的、微弱的細胞膜染色;1+:>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不完整的、微弱的細胞膜染色;2+:有兩種情況,第一種為>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不完整和(或)弱至中等強度的細胞膜染色,第二種為≤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強而完整的細胞膜染色;3+:>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強而完整的細胞膜染色。3+為HER2陽性,0和1+為HER2陰性。2+為HER2不確定病例,進一步行FISH進行檢測,比值大于2.0視為陽性。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
2.1X線表現老年組:腫塊65例(71.4%),腫塊伴鈣化17例(18.7%),結構紊亂伴鈣化2例(2.2%),致密影2例(2.2%),致密影伴鈣化3例(3.3%),單純鈣化1例(1.1%),陰性1例(1.1%)。青年組:腫塊13例(28.9%),腫塊伴鈣化9例(20.9%),結構紊亂5例(11.1%),結構紊亂伴鈣化9例(20.0%),致密影2例(4.45%),單純鈣化7例(15.6%)。兩組間X線表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老年組23例伴有微鈣化(25.3%),26例腫塊周圍可見分葉(31.7%),50例腫塊周圍可見毛刺(61%),6例腫塊呈浸潤性生長(7.3%);青年組25例伴有微鈣化(55.6%),12例腫塊周圍可見毛刺(54.5%),10例腫塊周圍可見分葉(45.5%),老年組乳腺癌鈣化發生率明顯低于青年組(P=0.001),兩組毛刺及分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98,P=0.585;χ2=1.448,P=0.229)。
2.2臨床病理學檢查老年組臨床分期多為Ⅰ期和Ⅱ期,而青年組臨床分期多為Ⅱ期和Ⅲ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3)。老年組淋巴結轉移率明顯低于青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老年組脈管瘤栓發生率明顯低于青年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8)。兩組ER及PR陽性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32;P=0.673),而HER-2陽性率老年組明顯低于青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1),見表1。

表1 老年和青年乳腺癌臨床病理特點對比〔n(%)〕
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由于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導致老年乳腺癌(≥65歲)〔5〕和青年乳腺癌(≤35歲)發病率增高〔6〕,老年人和青年人作為乳腺癌中的兩個特殊群體,他們具有各自獨特的X線表現及臨床病理特征。
本研究老年乳腺癌X線表現以腫塊和腫塊伴鈣化為主,而青年乳腺癌除表現為腫塊和腫塊伴鈣化外,結構紊亂和(或)單純鈣化發生率亦較高,與文獻報道相符〔7〕。本組老年乳腺癌31.7%腫塊周圍可見分葉,61%腫塊周圍可見毛刺,其分葉及毛刺發生率與青年組無明顯差別,本組青年組28.9%表現為腫塊型,低于文獻報道〔8〕,考慮與病例數較少有關。
有學者報道青年乳腺癌的臨床分期較晚,惡性程度較高,預后差。本研究顯示老年乳腺癌臨床分期以Ⅰ期和Ⅱ期居多,而青年組臨床分期以Ⅱ期、Ⅲ期居多,與國內文獻報道一致〔9,10〕。
腋窩淋巴結狀態是評估乳腺癌預后的獨立因素,本研究顯示老年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率低于青年組,證明老年乳腺癌侵襲性較低,較青年乳腺癌復發轉移風險低,預后較好,這與國內研究結果相類似〔9~11〕。許多研究認為,脈管瘤栓是乳腺癌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因素〔12〕,其形成機制尚不明確。本研究老年組乳腺癌脈管瘤栓發生率低于青年組,同樣提示老年組發生復發和遠處轉移較青年組低,預后好。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ER、PR和HER-2等免疫組化指標在乳腺癌臨床診治和判斷預后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13,14〕。ER和PR存在于正常的乳腺上皮細胞的細胞核內,調節乳腺細胞的生長和分化。一般認為在乳腺癌細胞中ER和PR表達陽性為腫瘤細胞分化程度高、惡性程度低、內分泌治療反應好,預后好。本研究中ER、PR在老年乳腺癌的陽性率為65.9%和61.5%,與青年組的陽性表達率無明顯差異,與文獻報道不一致〔15〕,考慮可能與ER、PR判讀標準不一致、病例選擇不同及樣本量小有關,也提示ER、PR在老年和青年乳腺癌中的差異尚需進一步論證。HER-2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家族的成員,被認為參與調控細胞生長、增殖以及腫瘤細胞的分化。HER-2過度表達可以導致腫瘤的發生,表達越高預后越差,發生復發轉移的風險越高,生存期越短〔15〕。本研究中老年組HER-2陽性率低于青年組,提示老年乳腺癌患者預后較青年組好。目前老年和青年乳腺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這就要求醫師在臨床診治工作中要注意各自的X線表現及臨床病理特點,不斷提高其診斷水平,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及合理治療,進而改善老年和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預后。
1張敏璐,黃哲宙,鄭瑩.中國2008年女性乳腺癌發病、死亡和患病情況的估計及預測〔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10):1049-51.
2華彬,陸旭,李波,等.老年乳腺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5):536-9.
3乳腺癌雌、孕激素受體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指南編寫組.乳腺癌雌、孕激素受體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指南〔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5;44(4):237-9.
4乳腺癌HER2檢測指南(2014版)編寫組.乳腺癌HER2檢測指南(2014版)〔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4;43(4):262-6.
5練斌,楊偉萍,韋長元,等.老年乳腺癌219例臨床特點及治療對策〔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2;19(13):1016-9.
6康麗花,趙楊祉,王策,等.青年與老年乳腺癌患者ER、PR、HER2 基因表達及預后的對比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3):4705-6.
7歐陽晨雨,秦廣生,廖昕,等.青年人乳腺癌的數字乳腺X線表現及病理特點〔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34(3):364-8.
8Nubila BD,Cassano E,Urban LA,etal.Radiological features and pathological-biological correlations in 348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 35 years old〔J〕.Breast,2006;15(6):744-53.
9秦穎,張同先,張巍,等.青年乳腺癌臨床病理特點分子分型及預后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14;41(4):231-6.
10張馨,楊海松,毛大華,等.青年和老年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比較〔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5;40(3):274-6.
11華彬,陸旭,李波,等.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5):536-9.
12王佳銘,王長青,馬震.老年乳腺癌患者95 例臨床特征及預后〔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558-9.
13Caldarella A,Crocetti E,Bianchi S,etal.Female breast cancer status according to ER,PR and HER2 expression:a population based analysi〔J〕.Pathol Oncol Res,2011;17(3):753-8.
14Laird-Fick HS,Gardiner JC,Tokala H,etal.HER2 status in elderly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J Geriatr Oncol,2013;4(4):362-7.
15李凌,陳立章.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特征、ER、PR及CerbB-2的表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2):3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