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步清
摘 要:微課走進科學課堂,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可以化無形為有形,促進學生理解科學知識;其次可以化被動為主動,促進學生互動學習;再次可以化零散為規范,促進學生習慣養成;最后可以化觀看為制作,促進學生踐行科學。
關鍵詞:微課;科學;創新;教學
目前,微課、翻轉課堂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許多科學課堂都已引入了微課。微課可以通過直觀的觀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特別是目前的小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依賴性比較強,總喜歡教師向他們“喂”知識,而不是自主去探究知識。而微課的引入,就可以較好地改善這一現狀。因為學生比較喜歡看視頻,當我們以微課視頻的方式把知識呈現給學生時,學生就可以非常樂意地接受所學知識。而且這些行為是學生自主進行的,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邊看邊思考。同時,微課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因為科學教材中許多知識都是學生看不見、摸不著的,而微課就可以把這些知識直觀地呈現出來,豐富學生的科學表象。所以,運用微課開展科學教學,可以更好地提升科學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利用微課來創新小學科學教學。
一、化無形為有形,促進學生理解知識
在科學教材中,雖然許多素材都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的學生可以見到,甚至經歷過,但是還有一部分科學現象與知識是無形的,是學生看不到、摸不著的,同時也比較抽象,學生很難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或者操作來發現科學現象的形成過程與規律。
比如,在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級上冊《科學》“溶解”這一單元內容時,學生對于高錳酸鉀溶解在水中,可以看清楚,但是對于食鹽、糖等無色的東西溶解在水中,憑肉眼是無法觀看到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微課講述,向學生展示鹽與糖溶解在水中的過程。因為微課制作時,是把鹽與糖的分子通過顯微鏡放大之后拍攝的,所以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鹽或者糖在水中慢慢溶解的過程。這一直觀過程就可以讓學生很容易理解溶解的含義。
二、化被動為主動,促進學生互動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要圍繞著學生的學而進行。這些新課標理念已經慢慢深入到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所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互動學習、小組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特別是科學課堂,好多科學知識并不是學生通過思考就可以獲取的,它需要學生在一起交流,在一起互動,在一起合作,才能有效探究出科學道理來。那么如何促進學生的互動學習呢?利用微課就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它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行為化被動為主動。我們在制作微課時,就要增加一些可以讓學生互動的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防止教師在課堂上一言堂,從而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的突顯。
比如,在教學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點亮小燈泡》一課時,學生對于如何才能點亮小燈泡不清楚,即使給他們現成材料,學生也不知道如何操作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制作了一個微課,向學生講解小燈泡的構造,以及能讓小燈泡亮起來的原理,并演示了如何讓小燈泡亮的配置。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就已經躍躍欲試了,還沒等視頻結束,有的小組就已經行動起來了,有的小組還創新性地沒有按照微課中的講解來操作,也讓小燈泡亮起來了。當學生做完這些實驗之后,我再讓學生互動交流。由于學生還沉浸在剛才成功的驚喜之中,思維也非常活躍,在互動交流時,都說出了自己的組裝方法與觀點,讓課堂學習向更深處拓展,從而讓學習活動更有意義。
三、化零散為規范,促進學生習慣養成
《科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向學生傳遞的科學知識與現象也是嚴謹的,所以在教學時,無論是學生的操作,還是交流,都要規范進行。但是學生長期受生活習慣的影響,在進行科學操作時,往往會隨心所欲地進行,沒有規范操作。這樣,有時候就會出現偽科學結論。而當出現這樣的結論時,很長時間都不能從學生的腦海中剔除,影響了學生科學的學習。而《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科學素質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就是為學生未來奠定基礎的。我們的科學教學也不能僅僅局限在學生的小學這幾年,更不能讓學生只掌握科學知識,而不重視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作為一名科學教師,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好鋪墊。所以,如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養成良好的科學習慣也是科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四、化觀看為制作,促進學生踐行科學
小學科學教學不能把學生局限在教室或者實驗室內,校外廣闊的世界更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大舞臺。從科學教材的內容選編上來看,也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環境中選取一些科學素材來讓學生學習。如果把學生禁錮在教室里,那么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也只是紙上談兵,一遇到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就不知道如何操作了。所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學科學也非常重要。目前,每一個家庭都有智能手機,許多手機就是一個攝像機或者照相機。在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微課,變觀看微課為制作微課。這一活動的開展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豐富多彩的微課,讓科學探究活動得到延伸。
總之,利用微課開展科學課教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要科學運用微課,讓微課助力學生科學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丁邦平.小學科學有效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05.
[2]張素先.魅力科學課[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09.
[3]袁優紅.小學科學有效性教學策略探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0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