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仲裁是指糾紛當事人共同選定的與此糾紛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解決他們之間糾紛的制度。 根據組織形式的不同,仲裁有臨時仲裁與機構仲裁兩種方式。伴隨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臨時仲裁也得到國際上廣泛認可。文章將在分析臨時仲裁優勢和弊端的基礎上,結合國際上臨時仲裁的發展情況及我國具體國情,對我國臨時仲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有益意見。
關鍵詞 義務 紐約公約 仲裁庭
作者簡介:劉雙,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法。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259
需要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的一種仲裁方式叫做機構仲裁。在機構的協助下解決糾紛。 臨時仲裁,其英文是ad hoc arbitration,有的譯為特別仲裁 ,指通過當事人達成協議選定仲裁員對爭議雙方的糾紛進行裁判,協議中可以不約定仲裁機構,由當事人對一切有關爭議解決的程序事項作出決定的仲裁。 仲裁結束后,仲裁庭自行解散。
(一)臨時仲裁在國際社會中的發展和實踐
目前,臨時仲裁制度存在于大多數國家,如德國、美國、丹麥、香港、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仲裁制度中都規定了臨時仲裁制度 。各國對臨時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也有相關規定。如德國《1996年民事訴訟法典》對其國內所作的一系列仲裁裁決,具體規定:“裁決業經宣告為可以執行后予以強制執行。”
國際合約對臨時仲裁也作出了具體的規定,《紐約公約》明確了 “本公約所稱仲裁判斷者,不僅指個別事件由選定之仲裁人所作的判斷,也指當事人交付常設機構而作成的判斷。” 《歐洲公約》 “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將其爭議提交常設仲裁機構或臨時仲裁機構審理。” 同時聯合國有關委員會也在堅持“該規定供當事人自愿選擇使用。”的理念下制定了仲裁規則,考慮到聯合國沒有設立常設仲裁機構,所以該規定通常被臨時仲裁所使用。
(二)臨時仲裁的優缺點
1.臨時仲裁的優勢
臨時仲裁在世界上也曾作為仲裁的主要形式被當事人長期采用 。其優勢首先,臨時仲裁自主性更強。在臨時仲裁中,當事人控制著仲裁程序中的每一個環節。當事人可以選擇仲裁員、仲裁程序,并可以協商確定仲裁地點等事項,使得臨時仲裁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變通性。
其次,更具便捷性和經濟性。臨時仲裁中沒有固定的仲裁組織、程序規則和仲裁員,適用于“所涉及的問題并不復雜的”的案件,在案件處理完畢后,仲裁庭隨即解散,不存層層審批、等瑣碎的手續。這既省了時間又節省了支付給機構仲裁居中管理的費用,降低了解決爭議的成本。
2.臨時性仲裁的缺陷
首先,臨時仲裁的仲裁員的資質和能力難以保證,易造成仲裁裁決的不公正。 對于仲裁員具有的資格和能力往往難以做出正確判斷,同時臨時仲裁的仲裁員在解決糾紛時,沒有相關機構的監督。
其次,有些在明確程序等事項上對法院有很大的依附性,這不僅加重了法院的負擔,而且有違臨時仲裁高效的本性。
(一)在中國《仲裁法》下的臨時仲裁
1.中國法律不認可臨時仲裁
首先,我國《仲裁法》第十六條:爭議的當事人雙方所共同簽訂的解決糾紛所適用的仲裁協議必須有確定的仲裁委員會的約定。 及其后的十八“仲裁協議中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據上面的分析,結合臨時仲裁的協議是不約定具體的仲裁委員會的特點,由此可知,依據我國現行的《仲裁法》,爭議雙方提前約定的在國內通過臨時仲裁解決爭議是得不到我國仲裁法律認可的 。
其次,依據1997年最高院關于只約定仲裁地點的仲裁協議的回復函 :“合同仲裁條款中未約定仲裁機構,發生糾紛后,對仲裁機構仍沒有達成明確約定的,依據《仲裁法》第十八條,該仲裁協議無效。”考慮到臨時仲裁的特點,臨時仲裁協議中不約定仲裁機構。所以,在我國進行臨時仲裁的仲裁協議是不合法的。
2.中國缺少臨時仲裁的原因分析
據197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第 14 條、1985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第 37 條第 2 款 ,《國務院關于鼓勵臺灣同胞投資的規定》第 20 條第 2 款 以及 1991 年《民事訴訟法》第 257 條第 1 款等知,該時期法律都只規定了機構仲裁的仲裁方式。
對于我國為什么只規定機構仲裁,而不涉及臨時仲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曾解釋:有兩個理由:一是在仲裁制度的發展史上先有臨時仲裁,后有機構仲裁,從今后的發展趨勢看,臨時仲裁已趨于衰落。二是中國設立仲裁的歷史較短,只有機構仲裁沒有臨時仲裁 。本文認為以上兩個理由不具有說服力,因為根據之前對臨時仲裁的特點分析,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深受國際社會歡迎 并在國際糾紛中得到較好的發展。展而非趨于衰落。或許正基于此,呼吁“仲裁法”在確定和制定臨時仲裁的行為才更為合理。
(二)盡快建立臨時仲裁制度的必要性
有利于與國際仲裁制度接軌,保障我國當事人的權益。我國已于 1987 年加入《紐約公約》,作為成員國,我國只對互惠保留及商事的某些規定作出了保留聲明,對臨時仲裁沒有保留聲明 。根據該國際公約,我國有義務執行其他締約國作出的包括根據臨時仲裁協議做出的所有裁決。然而鑒于我國法律對臨時仲裁不認可的現狀,若臨時仲裁結果是來自中國境內,則他國的當事人可辯稱:“約定的臨時仲裁協議依據中國的《仲裁法》十八條規定是無效的,同時依據《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的規定,外國法院可以不執行中國的臨時仲裁裁決。” 這種承擔義務與享受權利不協調的狀況不利于保護我國當事人的權益。
有利于爭議的快速解決和我國仲裁事業的發展。在對外貿易中,我國當事人與他國當事人所達成的協議中,經常會有關涉到糾紛解決的條款,當事人經常會選擇臨時仲裁這仲裁方式。 同時,從仲裁的大量實踐可知,部分當事人更愿意通過臨時仲裁解決爭議,國家法律拒絕臨時仲裁,就等同于拒絕處理這部分當事人的爭議 。這大大阻礙自身仲裁事業的發展。
盡快建立臨時仲裁制度也就能夠更加全面的保障我國當事人的相關合法權益,這也是盡快完善我國仲裁模式并且與國際的形式相協調的必然要求 。
(一)對《仲裁法》進行修改
首先從法律制度方面,我國法律需要保障臨時仲裁的在我國的合法化 ,我國目前的《仲裁法》第16條和18條的規定,直接否定了臨時仲裁協議的效力。文章認為應刪除《仲裁法》第18條,并對第16條進行修改,將“仲裁協議應當包括以下內容”的“應當”改為“可以”。使沒有約定具體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協議變得有效,在法律上保證臨時仲裁的合法地位。
(二)確立臨時仲裁員監督制度
仲裁員業務水平的高低會影響仲裁的結果,使其公正性得不到保證。臨時仲裁制度中當事人雙方自主選擇仲裁員,也可以任意選擇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為保證仲裁員的資質,文章認為有必要確立切實,有效的臨時仲裁員監督制度。加強對仲裁員選任的監督,在對其資質進行嚴格考核后,方可允許其進行仲裁活動。
綜上,本文認為,中國需確立臨時仲裁的合法性。使仲裁法律制度與目前國際的通行做法相銜接,促進我國盡快建立臨時仲裁制度。當然對于臨時仲裁也不能忽視它的弊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它,充分發揮其優勢。同時也要正確看待臨時仲裁和機構仲裁的關系,臨時仲裁與制度仲裁作為仲裁的兩種方式,相輔相成,共同推進我國仲裁制度的建設。
趙秀文.國際商事仲裁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朱華芳.國際商事仲裁,機構仲裁好還是臨時仲裁好?.中國對外貿易.2015(11).44-45.
韓健.現代國際商事仲裁法的理論與實際(修訂版).法律出版社.2000.30.
鄧茗.從理念到實踐:臨時仲裁制度構建初探.仲裁研究.2005(1).60-69.
賀季敏.臨時仲裁制度初探.中國政法大學.2006.
張斌生.仲裁法新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193.
聯合國國際商業仲裁會議上簽署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http://www.uncitral.org/uncitral/en/uncitral_texts/arbitration/NYConvention.html.2017-09-12.
《歐洲國際商事仲裁公約》.http://en.pkulaw.cn/display.aspx?cgid=100668976&lib;=tax.2017-09-12.
第四條〔仲裁組織〕(一)仲裁協議的當事人,可自行決定將其爭議提交于:1、常設仲裁機構;在這種情況下,仲裁程序應按該機構的規則進行; 2、臨時仲裁;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自行決定:(1)、指派仲裁員,或者確定如果發生爭議時指派仲裁員的方法;(2)、確定仲裁地點;(3)、規定仲裁員遵循的程序。
賴震平.我國商事仲裁制度的闕如——以臨時仲裁在上海自貿區的試構建為視角.河北法學.2015(33).156-165,33版.
羅楚湘.英國仲裁法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許旭.臨時仲裁制度研究.華東政法學院.2005.
康明.臨時仲裁及其在我國的現狀和發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
第十六條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法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后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項;(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第十八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周力維. 論臨時仲裁制度在中國的構建.華東政法大學.2013.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僅選擇仲裁地點而對仲裁機構沒有約定的仲裁條款效力問題的函[EB/OL].http://www.longchang.gov.cn/584245270/show?id=91289.2017-09-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 第37條 :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的,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后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提交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仲裁。
國務院關于鼓勵臺灣同胞投資的規定.
蘭陽譯.臨時仲裁與機構仲裁.涉外仲裁與法律(第一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鐘鳴.論臨時仲裁制度.中國政法大學.2011.
杜新麗.論外國仲裁裁決在我國的承認與執行——兼論《紐約公約》在中國的適用.比較法研究.2005.98-109.
李玉泉.國際民事訴訟與國際商事仲裁.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254.
趙玄和.我國仲裁協議效力問題研究——關于約定仲裁機構的強制性規定的分析.才智.2014(3).
李昌超、陳磊.論我國臨時仲裁制度之建構.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4(12).116-122.
杜新麗.論外國仲裁裁決在我國的承認與執行——兼論《紐約公約》在中國的適用.比較法研究.2005,第4版.
楊昕.論臨時仲裁在我國的建立.鎮江高專學報.2014,27版.
[1]龐冬梅. 仲裁協議制度研究.黑龍江大學.2004.
[2]論我國臨時仲裁制度的構建——以其中三個問題的解決為核心. 經營管理者.2008.
[3]吳筱婉. 臨時仲裁制度及其對我國海事仲裁的借鑒意義研究.大連海事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