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亦佳 吳定宇 彭芳
摘 要 目的:分析和認識我校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的現狀,進一步探究地方高校如何有效的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的培養與管理。方法:通過大量查找文獻,及對我校多個專業不同年級進行問卷調查,并對結果進行系統分析。結果:了解和發現了我校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結論:我校應加強對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的培養與管理。
關鍵詞 地方高校 大學生 就業指導 法律素質 思考
作者簡介:羅亦佳,大理大學外國語學院;吳定宇,大理大學實驗資產管理處;彭芳,大理大學藥學與化學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339
大理大學作為一所地方性、綜合性高校,尤其是云南省政府提出要把大理大學辦成云南省一流高校的目標后,人才培養的質量,尤其是德智體美中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就更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大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法律素質培養密切相關,良好的法律素質又是新時期下每一位高校大學生必備的特征,它關系到學生身心健康與就業成才,關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建立 。
本文通過對我校不同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在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方面開展問卷調查,去了解我校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究竟存在哪些問題?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尋找解決的辦法?法律素質培養與學校就業指導教育的總目標、總方案、總原則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應遵循哪些原則等系列問題?通過認真的分析,探索我校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應從哪些方面加以改進,為我校就業指導教育中的法律素質培養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
(一)調查對象
涉及學校各校屬學院的醫藥學、文學等多個學科的高年級和低年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次共發放問卷202份,收回200份,有效問卷20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達到99%。
(二)調查內容
本次問卷的內容除了涉及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含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黨團關系及生源地等之外,最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相關問題的了解、對就業法律相關知識的掌握、對法律素質培養的認識及培養的方式方法,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等若干個問題來開展調查研究。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關于大學生對就業法律知識的重要性的認識
在此次調查問卷中,藥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小學教育本科生及藥學研究生的學生在回答“您經常關注網上、新聞媒體等報導與就業法律相關的知識講座、現實案例等嗎?”這一問題時,以上各專業學生回答是“經常”的依次為19%、11%、13%、15%及13%;回答是“偶爾”的分別為57%、68%、34%、45%及75%;23%、回答是“幾乎沒有”的分別為18%、6%、40%及12%。這些數據表明,我校絕大多數學生不太重視就業法律知識的學習,對其重要性認識不充分,而且越是低年級越明顯。因此,我校要加大對大學生就業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的力度。
(二)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的時間
在回答“應該在大學哪個階段開始進行就業指導教育中的法律素質培養研究?”一問題時,藥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小學教育本科生及藥學研究生的學生分別有31%、50%、29%、10%及38%的回答是應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培養;有25%、21%、36%、10%及38%的學生認為應從二年級開始培養;有 33%、21%、21%、60%及12%的學生認為應從三年級開始培養;有12%、3%、14%、20%及12%的學生認為應從四年級開始培養。這表明,我校多個專業的學生只有近三分之一的認識到應從大一開始開展對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其中護理學專業的學生認識最好。說明我校在就業指導中應加大在大學一年級時的法律素質培養,同時糾正部分就業指導教師及大學生群體認為只需要在畢業前夕開展法律素質培養教育的錯誤認識。
(三)關于大學生就業合法權益問題
在回答“您認為您具備維護自身就業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這一問題時,藥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小學教育本科生及藥學研究生的學生分別有6%、11%、25%、20%及13%的回答是“具備”;有39%、21%、17%、30%及63%的學生回答“比較具備”;有53%、45%、53%、50%及25%的學生回答“不具備”。我校近2/3的學生選擇“比較具備”和“不具備”,這表明我校大學生對于維護自身就業合法權益的問題還存在明顯不足,尤其是醫學藥學的本科生。這就提示我們應加強大學生就業合法權益知識的宣傳教育,用大量的案例去闡明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促進學生自覺維護自身就業合法的權益。
(四)關于大學生對就業相關法律條文的掌握程度
當被問到“您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合同法》的掌握程度如何?”時,藥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小學教育本科生及藥學研究生的學生分別有73%、63%、72%、80%及62%的回答是“太了解相關條文”;有10%、3%、22%、10%及36%的學生回答“了解大部分法律條文”;有8%、3%、13%、10%及25%的學生回答“知道大部分法律條文并理解其意思”;有10%、8%、3%、6%及25%的學生回答“能準確運用部分條文”。這表明我校大學生對與就業相關的法律條文的掌握能力非常低,對如何用這些法律條文保護自己,維護自身利益還十分欠缺,其中研究生比本科生對其掌握程度要相對好一些。因此我校如果再不重視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合同法》的宣傳教育,勢必會讓更多的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受到傷害。
(五)關于培養教育過程中的群體參與
當被問到“您希望在培養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哪些群體的參與?”這一多項選擇題時,藥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小學教育本科生及藥學研究生分別有76%、53%、72%、60%及88%的學生選擇“大、中、小企業”;有61%、42%、66%、80%及50%的學生選擇“法官、檢察官、律師”;有43%、42%、69%、50%及25%的學生選擇“資深法學專家、學者”;有69%、45%、63%、50%及38%的學生選擇“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該結果顯示,學生期待社會各界團體和各界人士能夠融入到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的教育體系中,這也給我校就業指導者提供了指導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六)關于大學生獲取就業法律知識的渠道
藥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小學教育本科生及藥學研究生分別對“您通常通過哪些渠道獲取就業法律知識時?”這一多項選擇題的回答是,有76%、74%、88%、90%及63%的學生選擇“網絡”;有69%、63%、81%、60%及88%的學生選擇“電視報導”;有45%、18%、28%、10%及25%的學生選擇“學校校報期刊”;有38%、37%、69%、50%及25%的學生選擇“課堂”;有22%、21%、28%、50%及63%的學生選擇“其他”。該結果顯示,我校學生能多渠道的獲取就業法律知識,這也提示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多渠道多方法,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培養的實效性 。
(七)關于大學生獲取就業法律知識的渠道
藥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小學教育本科生及藥學研究生分別對“您認為就業指導教師在培養大學生法律素質方面還有哪些欠缺?”這一多項選擇題的回答是,有71%、55%、75%、90%及63%的學生選擇“過多講述應聘技巧,涉及就業法律素質培養內容較少”;有57%、45%、47%、50%及75%的學生選擇“部分指導教師法律知識有欠缺”;有59%、53%、91%、80%及38%的學生選擇“關注法律專業的學生大于非法律專業的學生”;有69%、53%、59%、70%及63%的學生選擇“與學生溝通交流時間不長”。該結果顯示,我校就業指導教師在培養大學生法律素質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提示我們既要平衡各專業的學生,又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還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尤其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識,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一)認真調整就業指導的目標定位
從調查結果提示我們應該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一是高校必須從大學一年級就要開設與法律素質培養有關的就業指導課程,并全程學習與實踐;二是務必改善就業指導教育者的法律思想觀念,避免引導學生產生錯誤認識;三是我校要更加重視非法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畢竟我校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四是對法律素質培養的內容、方法要有全局觀 。
(二)平衡道德與法律素質的培養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與思想政治、心理健康、道德品質以及法律素質等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可我們常常關注的是前三者的教育培養,且占據了就業指導課程的大部分內容,尤其是道德教育(如在就業中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雖然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但如果認為只要在就業的過程中不做違反道德之事就是不做觸犯法律之事,那么就會導致道德素質教育與法律素質教育的不均衡,這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發生的現象 。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我校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更多的是體現課堂理論教學,實踐性教學無論在課時安排,還是教學模式都不是十分合理。存在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無法對應的現象,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因此,應增加課堂討論、典型案例、社會就業熱點問題等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有所創新和突破的教學內容,才能更好的體現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 。
在當今就業形勢日漸嚴峻的情況下,如何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如何讓大學生群體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如何讓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最大限度的減少因法盲而導致的各種各樣的身心傷害,這一系列問題均給我校就業管理部門及管理工作者和教育者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問題。因此,把握并樹立“全面發展,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大學生法律素質與道德素質相結合”這樣的基本原則 ,認真處理好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的各種關系,必將提高我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中法律素質培養的實效性、科學性及規范性。
高薇.基于法律意識分析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存在問題及對策.法制博覽.2017,7(中).216.
石清華.地方高校青年教師工作狀態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7,19(1).20-22.
王婧惠.基于思政教育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課程教育研究.2017(35).90-91.
寧盼.試論加強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方法及其途徑.理論觀察.2017(2).155-157.
伍林生、石婷.醫學生法律素質培育的理性審視與實現路徑.重慶醫學.2017,46(24).3440-3441.
邱級勝、張秀麗、林針戎.從大學生法治觀狀況調查談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以昆明學院為例.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0(1).95-96.
劉博文.髙校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合問題探析.學園.2016(33).128-130.
趙博.新時期高校案例教學法與學生法律素質培養新思考.菏澤學院學報.2017,39(3).126-129.
宋潔.慕課在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今傳媒.2017(6).128-129.
李健蕓.加強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的路徑探析.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