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微
相比于山的雄奇?zhèn)グ叮偸秋@得多情而溫柔。
最讓人驚詫的,莫過于天池那一汪高深莫測的水了。
每一個登臨長白山的人,幾乎都懷著朝圣與膜拜的心情。能不能看到天池,一睹她的芳顏,似乎全憑運氣了。
那是九月里的一天,攀爬了一千四百多個臺階之后,我們終于來到了天池岸邊。
大霧茫茫。好一個高處不勝寒!恍然迷離間,讓人疑心來到了《紅樓夢》里的大荒山。
第一眼,天池看不見。朦朧中,氤氳的水氣裊裊升騰。抬頭看天,鉛黑的云朵,仿佛要直直地朝人的頭頂壓來。這濃重的云下,無處不在的清冷,將人緊緊地包裹。細細吸一口凜凜的風,絲絲縷縷,想必都是云的寒涼吧?那天,高山上,我們離一朵云是那么近,近得幾乎感覺不到云的存在,呼吸吐納間,和它融為一體。
于是千呼萬喚。風云變幻間,不知誰的祈禱感動了上天,縷縷清風終于吹開了天池神秘的面紗。一池的水,美人般露出溫婉的笑臉。
是那樣的一汪澄澈,一汪清碧,簡直讓人疑心頓起。那一定是上天不小心,掉下來最明最亮的一塊藍吧?那晶瑩之藍,剔透之藍,使這一汪湖水纖塵不染,完全褪去了俗湖俗貌。難怪,它的名字叫天池。
《長白山江崗志略》記載:“天池,在長白山頂……群峰環(huán)抱,池高約二十里,故名為天池。
這海拔兩千一百九十四米的水面,悠然自得地蕩漾在巍巍群山間。據(jù)說,天池平均水深為二百零四米,而中心深處可達三百七十三米!山之高水之深,遠遠超出我們的感受與想象,況且,大自然從不給人類想象的機會。我們能做的,只有贊嘆,只有仰望。
“高山上的湖水,是滴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顆眼淚……”想起這樣的比喻,吟詠起這樣的詞句,愈覺湖的輕靈,歌的飄渺。天池啊,如果你真是一顆眼淚,那也一定是仙女的眼淚……
靜靜地,這一面湖水,躺在群山的臂彎里,像天女悠長而清冷的夢,讓人不敢也不忍前去打擾;她神圣莊嚴,端莊肅穆,任人出神凝望,凝眸遐想……
水的姿態(tài),千千萬萬。天池之水從北口流出,便是著名的長白瀑布了。
如果說,天池之水矜持而含蓄,那么,變身為瀑布后,它瞬間便熱情洋溢,激情萬丈了!
它歡呼著,跳躍著,它大笑、大叫,一路狂奔,飛身而去!
是要趕赴一個遠古的約會么?
粉身碎骨,珠飛玉散,果敢決絕,誓不回頭!
看似淑女,卻是俠士。
也是那天池之水,也是那瀑布之水,不經(jīng)意間,又流成了另一汪潭水。
人們喚它——綠淵潭。
那一潭水,完全是大家閨秀的模樣。綠意盈盈,似美人溫潤的面龐。繽紛的落葉蕩起層層漣漪,可是她多情的一顰一笑?
秋色深深,直到看得滿心滿眼,都是綠。忽然羨慕起水中的紅錦鯉,可以永遠地,自由自在地暢游在這無窮的綠意里。
花自飄零水自流,空留下對歲月的驚呼,對美的贊嘆。
蟬聲桐影醉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這是江南人眼里的江南。從沒去過那里的我,選在揮汗如雨的八月,下江南。
早聽說江南盛產(chǎn)小籠包。八月的江南,也真?zhèn)€活脫脫一爐熱氣騰騰的新鮮包子。
站在蘇州的大街上,須臾,炙烤的地面卷起漫天的熱浪,頭頂也蒸騰著,仿佛冒起白煙。
熱,無所不在的炎熱,自腳底,自天空,自四面八方,盈盈裊裊,氤氳而來。抬頭一望,太陽何其溫柔,然而它不聲不響,只熱烈地而纏綿地,擁抱著整座城市。
走在街上,行人的眼睛急急地尋著冷飲鋪子。臨街的冷飲窗口,是滾滾熱浪中的極地海島,每一家,都冷森森地開足了冷氣。
前胸是涼風,后背是火爐。不管是誰,一站在冷飲窗前,立刻變成了雙面人。這樣的小鋪子,臨著街道,大口大口地吞吐著冷氣,讓人疑心它會不會在這熱浪里融化。四面八方的熱,包裹著這一方方小小的冷。正是這無所不在炎熱里的“寒涼”,使得大街上往來不斷的江南人還能保持那一份淡定與從容吧?
老街上,行人邁著方步,氣定神閑。再高的溫度,似乎也打亂不了生活的陣腳。只有梧桐樹上,知了在不停地聒噪。
吱吱復吱吱,此起彼伏,響亮刺耳。這不知疲倦的小蟲們,在舉辦一場歌唱大賽么?偌大的城市,全是它們的舞臺呵!抬頭,卻只見濃蔭蔽日的梧桐樹,全無小蟲子們的蹤影。
而在北方呢,只黃昏時,或深夜里,才有蛐蛐的叫聲,而且,一聲一聲,帶著幾分怯怯,是一隅的獨唱,是寂寞夜里的喃喃私語;南方的蟬,一上來就是大合唱,每一只,都亮足了嗓門。
盛夏的天光里,鳴蟬歡叫。這小小生命,也要發(fā)出生命的最大鳴響,最大合奏。
任何一個生命,都不想枉來這世上一遭吧?
這宇宙間最癡情的鳴唱,讓江南的夏天變成了一曲曲蟬聲的詠嘆調(diào),蓋過了車輪的喧囂,蓋過了獨行人的寂寞,唱出了江南一季又一季的繁華。
蟬噪林愈靜。
這無所不在的蟬聲,使人身在鬧市,為什么卻恍如遠在山林呢?
江南的街頭,總是遍植著高大的梧桐。在南京,明故宮至總統(tǒng)府的一條長街上,兩側(cè)的梧桐蓊蓊郁郁。每一棵虬曲的樹干,都印著蒼苔樣的花紋,猶如身著迷彩的戍城衛(wèi)士。這衛(wèi)士,一路利落瀟灑,頭頂上卻舉起一把把參天巨傘。那形如鵝掌的葉子,綿綿密密地斜織著,片片盛滿金色的光芒,于是,整棵的樹木,也在日華灼灼里,神采奕奕,大放光芒了。“鳳凰生兮,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傳說中的鳳凰如果要選擇棲身之所,當然要眷顧挺拔偉岸的樹中奇男子了。
當然,世人無緣得見金鳳凰。那么就在梧桐葉片的颯颯聲響中,在輕枝與蔓葉的光影纏綿里,想象著那美麗的鳥兒下得凡間來吧!
江南多雨,詩詞里的梧桐樹也大多是水意淋漓。“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想來,秋雨紛紛,梧桐葉落之時,滿心滿眼,一定都是詩意的寂寥與蒼涼。
但現(xiàn)在是盛夏。驕陽下的梧桐森然挺立,道路兩側(cè),它們無聲地伸出巨大的臂膀,于空中相互攙挽,密密地,斜織出綠色的陰涼。
走遠了,回頭望,再望。高大的梧桐樹影參差,不知道它們的眼里,上演了多少繁華舊夢,多少人間喜樂。
江南的炎夏里,總有老人在做著自己的小生意。
當然不是開店的那種。
蘇州的老街上,就曾偶遇這樣的老人。面容清瘦的老太太,挎著一只竹籃,日影一樣,輕輕地在老街上走過,也并不吆喝。籃子里,不過斜斜地放著幾枝剛采的玉蘭,或者桂花。
那花也如其人,瘦瘦細細。想來,也許,就采自老宅的房前屋后。桂花香了,那細弱的香氣,從老宅里一路芬芳而來。大太陽底下,怕是很快就要曬蔫了。
夏天,也實在不是賣花的好天氣。
不知一天走下來,能賣出去幾朵?那花香里,又有老人多少少女的回憶?
在同里的老街上呢?
兩個賣東西的中年婦女,干脆就沿街而坐。
一個籃子里,裝著幾只癩瓜,另一個,只是幾朵蓮蓬。
癩瓜瑩瑩綠綠,十分新鮮;蓮蓬也嫩得著實可愛。
忍不住,蹲下身來。十元三個的癩瓜,蓮蓬兩元一支。堪稱物美而價廉。
見我們躊躇,賣蓮蓬的老阿媽一迭連聲,“嘗一嘗,嘗一嘗嘛!”于是摳下一粒蓮子,倒也瑩白玉潤,只是放到口里,無甚滋味。然而,兩元一枝,卻是平日里望洋興嘆,求之而不得的。于是,買下來,女兒高高興興地舉起,像是在大白天里,洗了一個日光浴。
何其美哉!
這熱鬧的街頭,走著行人紛忙的腳步,也走著老人們的流年碎影……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夢轉(zhuǎn)眼到白頭。
夢里夢外,江南的老人們,牢牢地抓著一蔬一果,一稻一麥。
于是,我們也聞到了,江南那絲絲縷縷,綿延不絕的淡淡芳香……
麗江迷夢
有山有水的地方,風景總是異常地靈動。正因為如此,名山大川才成了人人向往的地方。可是,有哪一條江,像云南的那條江那樣,敢直截了當?shù)匾浴胞悺弊秩∶兀克绱酥甭识竽懀駛€孩童一樣袒露著自己的天真,倒真是讓人覺得有幾分可愛起來。
帶著這樣的心境與猜想,深冬的薄暮冥冥的黃昏,我來到了麗江。
夜色掩映,麗江古城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蜿蜒的青色石板路,閃爍著清冷的色澤。兩旁,木制的房屋紅燈高照,是一家挨一家的客棧與商鋪。靜悄悄的客棧,有的只虛掩著一扇木門,讓人想起古風淳樸的“夜不閉戶”。門里,一臉閑適的房東差不多都是黑紅的臉膛,穿著素樸的衣衫。開口說話,含笑而誠懇,讓人疲憊的心不覺中放松下來。
進得客棧,卻忽地別有洞天。見四面房屋圍繞著方形的天井,抬頭一望,好大一個月亮!麗江人真是奢侈啊!關(guān)起門來,栽培著一盆盆的奇花異草也就罷了,怎么還能像老北京人那樣,獨自坐擁著如此氣派的“四合小院”呢?只隔著一扇薄薄的木門,跨一腳出去,街上人聲喧囂,是上演了一千年的繁華之夢;而退回門里,卻忽地綠樹搖曳,蘭花吐香,明月清風,日日相伴。真是要熱鬧有熱鬧,要清靜有清靜。如此修身又養(yǎng)性,難怪麗江的本地人皆是一臉的閑適與安然呢!
匆匆地,去逛古城夜市。琳瑯滿目的小飾品、工藝品……個個讓人愛不釋手。叮叮咚咚,有敲鼓的聲音。循聲望去,見一家小店里,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正在擊鼓。她的小店,專賣各種的羊皮小鼓。客人來了,她抬頭望望,匆匆一瞥,似乎就能看出訪客的身份和喜好。見我不是買鼓之人,復又低頭擊奏。這女孩子,不知道是哪里人。可是,看她那癡迷的神情,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不用問也知道,一定是心懷夢想的。也許,是隔著千山萬水,來麗江尋夢?也許,就是本地長大的女孩子,看過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卻執(zhí)意要返回故鄉(xiāng),這夢一樣美的故鄉(xiāng)。
走走看看,就到了酒吧一條街了。一瞬間,時光從久遠的古時穿梭到了現(xiàn)代。透明的大玻璃窗里,五彩的霓虹伴著勁歌熱舞,是年輕的狂歡的人群。這是哪里?如此盡情盡性地將享樂發(fā)揮到極致?夜晚的古城,夜晚的酒吧一條街,像是使盡了渾身的解數(shù),向人們詮釋著快樂。從快樂到幸福,或許路就不遠了吧?
夜深了,古城終于困倦了。枕著風塵仆仆的迷夢,睡著了。
趕著第二天的飛機,匆匆早起。
凌晨六點半的古城,依舊一片漆黑。行李在青石板路上轟轟作響,像是要把一城的美夢都驚醒。
不遠處的一盞燈光,讓我們停下了腳步。是一位當?shù)貗D女的小吃攤子。沒什么特別好吃的,但有熱氣騰騰的米粥和茶葉蛋。冬天農(nóng)閑了,婦女說,家里人和親戚們都忙著做事情,跑跑出租,經(jīng)營客棧,她做不了什么,就天天早上賣賣早餐。
漆黑的夜色里,她說著并不流利的普通話,臉上滿是歲月的滄桑。以她的年紀,其實真可以在家里享享清福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停不下的,是麗江人一輩子的辛勞。
在麗江,也許家家都有個小客棧,都有個小司機。載我們前往機場的,就是個當?shù)氐霓r(nóng)民。小伙子爽朗而健談,一路上給我們介紹麗江的風光與歷史,如數(shù)家珍。他忙時種田,閑時跑出租,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在小小的故鄉(xiāng),他見到了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想來也是眼界大開了。
匆匆地,就這樣與麗江分別了。那條美麗的江,終是無緣得見。看來,在以后的日日夜夜里,它只能謎一樣流淌在我的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