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劇作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音樂形式和藝術形式,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具有光輝的發展歷程,在源源不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歌劇表演有極強的藝術性,現從中國民族歌劇的題材和特點出發,將歌劇的藝術性以及美感表現出來,對音樂藝術創作特點和演唱表現特點等幾方面予以分析研究。
關鍵詞:民族歌劇 藝術特點 研究 方法
一、民族歌劇的發展歷史和演奏流程
中國民族歌劇從誕生起就備受關注,隨著不斷的更新、變革、發展,逐漸走向越來越高的舞臺。歌劇是藝術家們在用獨特的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靈魂。對于歌劇的發展與創新,至今仍莫衷一是。比如在歌劇的題材選取方面,不同的表演藝術家都會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不同于其他人、其他作品。但這些優秀的作品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反映生活。表現的內容、體裁雖有不同,但都是以積極上向為主題進行表演的。
民族歌劇作為我國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是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束魅力之花,在發展歷史中,有過興盛繁榮期。歌劇是表達情感的藝術,融合了人類各種復雜的感情因素。中國有56個民族,所以民族歌劇的藝術特點是多種多樣的。我國歌劇起源于20世紀,代表作品有黎錦暉作曲的《小小畫家》等。另外,在四十年代初興起的《秋子》(黃源洛作曲)、《大地之歌》(錢仁康作曲)、《上海之歌》( 張昊作曲)等作品,在如何探索中國歌劇創作的道路上起到了先行作用。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劇發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劇《白毛女》(馬可,瞿維等作曲)的誕生,標志著我國歌劇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對后來的歌劇創作有深刻的影響。直到80年代前后,《傷逝》《芳草心》《火把節》《第一百個新娘》《原野》《情人》《牛郎織女》《深宮欲?!贰堆鎏扉L嘯》《山野里的游戲》等一批優秀歌劇的產生,我國的民族歌劇藝術已經得到了發展變革。
此外,不同的民族歌劇有不一樣的特點和表現力,導致不同地區的民族歌劇演奏流程也不一樣,必須遵循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民族特色,才能展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情懷。
二、民族歌劇的藝術特點和發展方向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電視、電影以及新媒體形式迅速傳播,各大音樂形式和流行音樂以其清新自然的風格沖擊人們的視聽。由于潮流元素和民族歌劇這種多元文化現象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精神文化享受由單一轉向多元,簡單轉向綜合。民族歌劇的表演者一定要注重影響制約民族歌劇發展的客觀因素,朝著民族歌劇的藝術特點和發展方向不斷提高。
中國民族歌劇在繼承與發展《白毛女》藝術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前進,諸多歌劇創作人先后創作了《洪湖赤衛隊》《江姐》《小二黑結婚》《紅珊瑚》等一系列優秀歌劇作品,都廣為流傳。其中很多都是以女英雄形象為主人公的優秀歌劇作品,比如《木蘭花》和《救世英雄》等,而所謂歌劇中的“四色”主要是指“黑”(“小二黑結婚”)、“蘭”(《劉胡蘭》)、“綠”(《草原之歌》)、“白”(《望夫云》),所謂歌劇中的“二姐”主要是指《劉三姐》和《江姐》。
三、民族歌劇的表演形式和藝術風格
從廣泛的字面意思來理解,歌劇是一種綜合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將戲劇、音樂、燈光、舞蹈、建筑、美術等多種獨立的藝術綜合起來,由許多表演者共同演出而成的舞臺藝術。因此,戲劇和音樂是歌劇構成元素中兩個最核心、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表演者只有把每個動作展現得淋漓盡致,才能完美地釋放動作,歌唱者只有把每個聲調展現得“活靈活現”,才能激起臺下觀眾的觀看欲望。所以人們常把歌劇稱為“戲劇的音樂形式”或“音樂的戲劇形式”。有的歌劇可以采用戲曲的散板、慢板和快板進行演唱,表達的是歡快的氛圍,有的則是感情曲調涌起波瀾,讓人浮想聯翩。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影響社會發展的因素相互制約,人民群眾的審美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族歌劇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富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已經從封建式和古板式逐漸發展成為開發式和文明式。很多的民族歌劇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反映了各個地區民族的風俗、習慣、性格、品德以及人們的交往方式和交流特點等,這都是在民間音樂的土壤里生出的永恒旋律和藝術形式,融合了各個地區的民間音樂,成為民族歌劇的永恒之作。
民族歌劇作為當代極具藝術特點的表演形式,已經逐漸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是一種有靈魂的藝術形式,更是深受廣大音樂家青睞的表演藝術形式。歌劇表演者一定要從民族風情的角度出發,對民族歌劇的發展歷史和演奏流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點和發展方向、民族歌劇的表演形式和藝術風格做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形成自己獨特的發聲技巧和形象塑造,通過精湛的表演和富有特色的唱腔來表現民族歌劇的獨特魅力和藝術情懷。
參考文獻:
[1]林格爾.論中國歌劇的時代特征與社會影響[J].音樂探索,2015(01).
[2]應娟.當代民族歌劇國際發展路徑探尋[J].音樂創作,2016(12).
(作者簡介:張雪婷,女,碩士,四川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族歌劇演唱)(責任編輯 葛星星)